钱做后期,导演参与分成。”
“楼上好懂行,难不成是红太阳的托。”
“托你m,逛这个论坛的
基本上都是影视从业
员。我说的消息随便打听打听就能知道,还需要什么托。说托的,难不成根本就是外行。外行滚出去,不要污染眼睛。”
“想要申请五百万拍摄资金,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能不能上院线。如果拍出来不能上院线,还不如不拍。我可不想玩网络大电影那一套,纯粹是
费时间,消耗才华。”
网络大电影偶尔会有一两部惊艳的作品,但是大部分质量稀烂,演技稀烂,特效稀烂,剧
薄弱,瞎几把
拍。
拍网络大电影赶的是热点,纯粹是一个消耗的过程。
对于立志做导演的
来说,除了开工有钱赚,什么都得不到。
得不到名气,得不到锤炼,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机会。
导演也需要和专业团队磨合进步,需要和优秀的演员合作产生火花,激发灵感。
和一群半桶水响叮当的
合作拍网络大电影,基本上等同于瞎胡闹,毫无成就感,甚至还会被正规导演圈子鄙视。
路,一旦走歪了,想要回到正轨上,肯定要比旁付出成倍的代价。
总而言之,在立志成为电影导演的年轻
心目中,网络大电影是一条歪路。一旦走上去想要回到电影导演行列,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
成功。
们对于文斯莉基金会充满了疑问和不确定,好多
在犹豫中,一直没能发送申请。
犹豫着犹豫着,貌似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直到有
在百年论坛发直播贴,直播自己申请编剧发展基金会资金渠道的过程。
“我把自己的剧本前半段,打包发送到基金会邮箱。好几天没动静,还以为没戏。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收到回复,说是可以聊。问我想要怎么
作剧本。他们可以帮我推荐剧本,也可以给联系方式由我自己推荐,期间产生的费用基金会可以报销。我很少出门,有点轻微社恐,不懂要怎么和影视公司
流,所以我选择了第一种方式,让基金会帮我推荐剧本。
我把完整的剧本发给了基金会,好长时间都没消息。直到上个星期,基金会通知我,我的剧本有
看上了,但是需要修改,价格还不错,电视剧剧本按照集数来卖,并且替我争取到了署名权。
然后我就按照基金会给出的地址飞了过去和买方见面,讨价还价签合同。昨天终于签订了合同,并且拿到了第一笔稿费。接下来一个月,就要常驻买方公司参与剧本修改。”
哇!
这则消息一出,被沉下去的基金会帖子又被顶了上来。
很多
冒
询问。
“买剧本的公司,不会是红太阳吧。红太阳这是要搞自产自销吗?”
楼主:“买剧本的公司不是红太阳,是何大妈的工作室。他觉着我的本子不错,适合拍成偶像剧,价格给得还行,还愿意给我署名权。”
“何大妈专门做偶像剧,他买偶像剧的本子不意外。意外的是红太阳竟然没有买楼主的本子,红太阳自己也拍偶像剧啊。”
楼主:“红太阳给的价钱没有何大妈工作室给得高,而且红太阳有自己的编剧部,里面有十几个编剧。基本上不需要从外面买本子。红太阳现在还有一个小说网站,网站也能提供不错的影视素材。”
“这么说基金会真的开始运作了吗?冒昧问一句,楼主的本子多少钱一集?要是不方便回答就算了。”
楼主:“比新
价高一点,高不了多少。”
“现在公认的新
编剧价钱,一集四万。楼主的价钱比新
要高一点,估计一集得有五六万。如果有三十集,扣掉稿税,楼主也是年
百万的大佬。”
楼主:“没有百万,大家不要
猜。本子能卖出去我已经很高兴了。亲身体验,这个基金会还算靠谱,如果谁手里有成熟的剧本,又不想被
盗取稿件,不想签约影视公司的话,可以考虑投稿基金会,由他们帮忙卖剧本。”
“楼主没有签约公司吗?”
楼主:“习惯了自己创作,不想签约公司。等改完剧本我就回家,我已经和他们说了,我不做跟组编剧,不进剧组。我受不了被
关起来,强迫改稿子的生活。”
“看来楼主是有经历的
啊,以前做过跟组编剧吗?”
“跟组编剧就不是
做的,随便一个演员都是大爷,就编剧最弱小,啥话语权都没有。演员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就算是一坨屎,编剧也只能捏着鼻子按照
家的要求改本子。我是尝试过跟组编剧,既不赚钱,还要受气,谁都能往我
上踩一脚,结款又不及时,老是拖,拖到最后很有可能不了了之。最气愤的是,最苦的活
了,还没有署名权。特么的,谁
做跟组编剧谁做去。楼主不做跟组编剧是对的,这就不是
的事。”
大家开始抱怨起跟组编剧的苦和累,抱怨这个行业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对底层的极力打压,对上层的跪舔,简直畸形。
难怪大家都想做大明星。
做了大明星就有了话语权,想怎么改剧本就怎么改,自个当大爷别
做孙子,别提多爽。
有了楼主带路,基金会当天就收到了十来份剧本稿件,都是为了寻找机会买本子的自由编剧。
又过了几天,青年导演发展基金会终于开张,一
气收到三份申请书。每份申请书都附带一份几分钟的短视频故事。
有了投稿,后续的事
按部就班,先是网络上聊,聊好后见面聊。进行一审,二审,终审,然后批资金,帮助青年导演们拍摄
生中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
业内的大事小事,都瞒不过消息灵通
士。
基金会迎来了不是电影导演的导演,而是做纪录片的导演。
这个不在工作范围内啊,怎么办?
消息上报,报到杜从手里,杜从一看名字,又报到文斯莉面前。
“文总,这位陆导我认识,以前还打过
道。陆导以前在电视台工作,做编导。前几年听说他从电视台辞职,跑去
纪录片,然后就没了消息。我还以为他已经放弃了纪录片,没想到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他知道基金会有资金支持导演事业,所以就发了申请想试一试。我一看是老熟
,就想问文总,纪录片业务我们做不做?”
“这位陆导现在是什么
况?”
“我打听了一下,他在做一个留守儿童的纪录片,已经跟踪拍摄了五年,资金见底。如果找不到新的投资,他这个纪录片就得夭折。”
“他就没想过将前面五年拍摄的内容做成片子,卖给电视台换取继续拍摄的资金?”
“当然有。可是电视台不做
啊,就连他的老东家知道他没钱了,一个劲的压价。五年内容,十个小孩,从六岁到十二岁,剪辑成三十集,电视台竟然一集只给二十万。这点钱连本钱都赚不回来。而且电视台还要独家版权,不允许陆导做二次销售。这样一搞,
产是迟早的事
。陆导当然不肯卖,和老东家闹翻了。我还了解到,他卖了房子,还借了钱,现在是负债累累。要是基金会不支持他,他的纪录片事业彻底玩完。”
这位陆导是个有理想有
怀的
,这个年代,像他这样的
是少有的。
文斯莉立马来了兴趣。
“你帮我引荐这位陆导,我想和他亲自聊一聊。虽然说纪录片不赚钱,但是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