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全家跟着房车穿越了 > 第三百零四章 人情

第三百零四章 人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远在黔中的卫靖此时正看着桌面上的一张请帖。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请帖是杨家的,杨氏族长两后五十三岁生辰,在黔中城里广发请帖大宴宾客,不仅如此,因杨氏长期都是黔中的土皇帝,每到杨氏族长的寿辰便会在城中鼓楼前摆三流水宴,见者无论何都可席,长型的条桌摆出了半里之外,们载歌载舞,年轻男成群结队对歌嬉闹,早已成为黔中民众期盼的一件城中盛事。

即便如今黔中治权已不在杨氏手中,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杨氏并没死,而是把尖牙利齿都收拢起来蛰伏,近年慢慢又有杨氏子弟或是与杨氏相关的员在官府各处任职,杨氏族长的生辰宴办的也就愈发煊赫。

杨氏祖上并非汉,子孙后代虽已习学汉文典藏,儒学经典,其中甚至不乏科考中举者,但行事做派都与汉大相径庭。

大乾掌了黔中后,本也想大举迁居汉黔,但各地都不足,又哪来的呢?更何况同为边疆,相比邺城等地,障疠横行的黔地对普通民众来说显得更为凶险。

如今黔中的稳定局面,更多是靠着黔地八万卫家军的军威压制着。

“南诏有何动静吗?”卫靖问道。

南诏往往在春夏之蠢蠢欲动,因夏季为疟疾流行高发时节,南诏犯境后大乾军队往往不能对南诏军队进行打击。

原先卫靖不明白疟疾为何在夏秋两季高发,如今知晓了,是因为蚊虫叮咬把引发疟疠的疟原虫注体,而春末夏初蚊虫就开始多起来。

他到了黔中就按照安平教他的法子在营区举行了灭蚊卫生运动,这名称也是安平起的,提前给兵士配发蚊帐,清理所有可能积存死水的沟渠,尽量不给蚊子留下任何生存繁衍的空间。

“南诏两千象兵已往东北边集结,应是贼心不死,想要吞下东川盘水一带。”

卫豫留下的副将答道。

南诏战象极为彪悍,全身重甲,象背有三层塔楼,第一层为驭象者,第二层是作战者,有4到6名弓弩手,第三层为观测者,一象兵周围还有数百步兵辅助,他们手持矛,盾等武器,提供配合和保护。

跟小山一样的战象比起来,再粗壮的战马也显得弱小,大乾军队在南诏的象阵之下也吃过不少大亏。

“密切关注,随时通报。”卫靖吩咐。

虽然可以投掷火炮驱散象阵,但是此地地形皆为山地丘陵,投石机无法使用,若是用火攻又易于引发山林大火,亦会危及自身,因此大乾军队面对南诏象阵亦无有效制敌手段。

卫靖看着墙上的舆图陷了沉思,不再关注杨氏族长生辰的事。

~~~~~~~~

“瓜瓜瓜瓜,豆豆豆豆,怎么还在睡,每次我来看他们都在睡,好像没那么丑了。”张晓瑛在婴儿床边伸出右手食指去戳两个弟弟的小脸蛋。

“小崽子刚出生可不就是睡么?而且咱们可不丑,多好看啊!”胡娘子在旁边笑眯眯。

“她哥刚出生就睡得少。”李岚说道。

她恢复得不错,大概是古代的食物营养充足,加上她也能吃,一顿能喝下一海碗的汤水,因此水也很足,两个娃娃竟然都吃不完,多出来的水挤出来后张晓瑛拿进房车蒸透再晾凉,装好存在冰箱冷冻室里,留着弟弟们食量大了再拿出来给他们喝。

要是可以把他们抱进房车倒是有喝不完的有机认证的盒装,但那也得一岁以后才能喝了,相比之下,张晓瑛更愿意给他们喝大乾的本地母牛产的真正纯天然无污染的,而且也不清楚他们能不能进房车。

翠湖庄子就养了十多牛,李庄的儿子每天都赶着骡车送送菜进府,如今府里开饭的多,每天都要消耗不少食物,好在有翠湖庄子,鸭鱼都解决了,现在还养了猪。

因为牛棚里的牛运走了以后空着,张德源就说拿来养猪,先让他们养个几,红薯长大后藤茎可以拿来当成猪饲料再多养一些。

小汤山那边两个加起来足有六千亩所谓的庄子张德源也去看过了,还真就是荒地,那今年的春耕之前也来不及开荒了,只能等着种秋土豆。

大乾如今不允许随意迁徙,因此张德源并不能把邺城的家里带上京城,严格来说,张家现在也就是张晓珲和张晓瑛可以在京城落户,但他们又没有分家,所以也不能算是京城氏。

“醒醒醒醒,姐姐看你们的眼睛大点没有。”张晓瑛继续戳着弟弟们,瓜瓜闭着眼睛咧咧嘴似笑非笑,豆豆似乎想睁开眼睛看看是谁那么讨厌然而没有成功。

张晓瑛只能放弃。

“娘,国公府送了四匹马过来,还有一匹是汗血宝马。”张晓瑛说道。

胡娘子听到娘俩要说正事,悄悄退了出去,把张芍药也一起叫走。

李岚神色一下子凝重起来。

“汗血宝马?那不是无价之宝吗?我记得新闻说过有一个什么斯坦国当成国礼送给咱们国家。”

李岚不看金庸小说,但是喜欢看新闻联播,关注的点就是什么“外蒙送了三万羊该怎么分”之类。

“土库曼斯坦,就是古代的大宛国。现在的汗血宝马没那么金贵,不过也挺难得的,买不到。”张晓瑛解释。

“那咱们怎么回礼?”李岚发愁。

“娘,您还记得您小时候烧的煤球咩。”张晓瑛问道。

她老妈是老北京,她爷爷那一辈就在京城了。

“记得,咋不记得,哎呀!可麻烦了。”李岚答道。

“比烧柴还麻烦吗?”张晓瑛好奇。

“这俩是不一样的麻烦,不过还是烧柴麻烦一些。”李岚说道。

煤炉燃好了就一直燃着不需添加了,蜂窝煤封炉甚至可以燃烧一整夜,就是特别需要注意通风通气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您还记得当年的煤球哪来的咩?”张晓瑛问她。

“哪来的?拿煤票到供销社换的。”李岚答道,但

她突然反应过来:“贝贝,门沟有煤矿!”

她小学时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到一颗煤球是如何制成的,还专门组织去煤矿参观过呢,她当时看到从矿里出来的煤矿工全身都是黑乎乎的,印象尤其刻。

“我让卫五六去找了,叫他拿些煤块给卫国公,娘,您不怪我吧!”张晓瑛说道。

“怪你啥,这样最好不过,多少也算还些了。”李岚说道,心里舒坦下来。

她当然明白闺的心思,她自己也是一样,孩子的未来谁说得定呢?儿子跟菲菲就是前车之鉴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