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困难,总之你可以理解为,是与美国研究机构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
走在通往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的林荫小道上,威尔教授一边和王峰说着马普学会的构成,一边和他闲聊着这里的各种趣闻。在路过一个造型独特的扁圆形建筑时,王峰向那边投去了好奇的视线。“那边是什么?”威尔教授笑着说道:“那边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产业‘,你可以猜猜那里面装得是什么,我敢打赌,你绝对猜不到。”
“难不成是一台对撞机?”王峰开玩笑道。“哈哈,那倒不是,这可是个比对撞机更科幻的玩意儿,”哈哈笑了笑,威尔教授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你应该听说过吧,可控核聚变这个有趣的话题。”
“你们说的那个是号称永远的50年吗?”王峰开玩笑道。
“嘿,朋友,别这么说,虽然我们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总体来说,我们依然是稳中有进。”
骗鬼呢吧?
这种话你跟那些管着经费的外行白扯白扯还行。对于自己这种圈内
士还,还是不要瞎说了吧?
1958 年,艾贡·拉尔森(egon larsen)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原子能:一个外行
的核时代指南》( atomic energy: a layman''s guide to the nuclear age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核电站的设计,甚至还有未来的原子飞机和核动力汽车。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拉尔森和他同时代的
所强烈表现出的对核能的那种热
可能已经明显减弱了。
尽管如此,至少有一种形式的核运输正在运行之中,铀动力潜艇现在经常在我们的海洋上巡逻。如今,一些国家,尤其是法国,也在利用核能发电。事实上,截至 2011月世界上共有 442个运行中的核电站,另有65个正在建设之中。
尽管目前核工业的规模如此之大,但总的来说,它在新闻报道中的声誉并不好。这点也可以理解,2011 年的福岛核泄漏事故、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 1979 年的三里岛核事故,都导致公众和政界对该行业的安全和远景产生怀疑。
自从这些核灾难发生以来,
们对可能的核泄漏、核废料的再处理和长期储存感到非常担忧。这些担忧并非无足轻重。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和化石燃料供应的减少,一些绿色运动的成员也在鼓吹核能是最可取的生产更多电力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资
环保
士斯图尔特·布兰德现在正在推广核能的利用,因为它不会排放任何温室气体。
未来,与核电站有关的危险也会大大减少。今天,所有的核电站的建造都是基于核裂变过程。然而,转换到另一个被称为核聚变过程的潜在可能
是存在的。这恰好推动了向太阳索取能量的机制,这种机制有可能成为
类未来更安全核能的来源。
鉴于核裂变产生的放
废物的水平和毒
,几十年来,核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建立核聚变发电厂以减少核污染。由于铀的储量不太可能持续到 21 世纪末,核聚变电站的另一个潜在吸引力在于减少我们对相对稀缺的核燃料的依赖。
目前,核聚变电站最有可能的燃料是两种同位素或被称作「重形式」的氢,即氘和氚。在核裂变中,燃料的原子被分开以释放能量,而在核聚变中,两种燃料则是在原子单位上融合在一起而释放能量。因此,尽管核聚变释放出原子能,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核废料。相反,由氘和氚所驱动的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结果都是氦和中子。
因此,核聚变比核裂变更安全。核聚变反应堆的某些环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放
,因此最终必须进行安全处理。然而,这种间接核废料的长期放
毒
要比目前核裂变发电站的副产物少得多。
太阳是从不断的核聚变反应中获取动力的,而这些反应是由巨大的引力引起的。然而,这种条件不能在地球上创造出来。因此,要在反应堆中产生聚变,就需要使用燃料来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将它们加热到超过 1 亿摄氏度或者比太阳热很多倍的温度。这种异常炽热的等离子体必须保持足够的密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点火」和自我维持的核聚变。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
最起码以现有的材料与工程条件,是无法完成这一种试剂工程的。但是如果他没有前景的话,委员会就不会继续在这一项工程上投钱。
如果他们不在这上面投钱的话,那这一项工程就永远永远不可能完成。所以说大家就编制了一个美丽的,关于50年的谎言。
久而久之,核聚变工程也就变成了50年工程,号称永远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