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大祭期后,吕好问吕相公请辞公相与秘阁首席的事
被顺势公布了出来,但并未在朝野引起太多的震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原因有三。
一则,朝廷实际重启《青苗法》,外加国家大祭,以及邸报上的反守为攻的堂皇大言,此事多少被遮蔽了许多。
二则,公相这个职务,也就是所谓平章军国重事,本身脱离都省,不
涉庶务,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态的位置,专以安置高德老臣的,能否用事全靠官家本身心意……换言之,吕好问之前担任这个职务,本身就有班子过渡与安抚老臣的政治姿态在里面,而如今他在这个过渡职务上眼瞅着过渡了一整年还多了,都要继往开来转守为攻了,却也该离职了。
三则,吕好问本
的的确确快七十了,何况他本
素来也不是个喜欢争权夺利的,有此举动,不算出乎意料……何况如果真有了解吕好问家族
态的,恐怕会更加明白,哪怕是从追逐政治声望的私心角度来说,吕好问都该追求一个
净净的退休,而不是继续弄什么权。
为什么?
原因说来让
叹服,大宋从开国到现在,拢共六个平章军国重事,依次分别是吕夷简、文彦博、吕公著、蔡京、李纲、吕好问……其中,三个姓吕的根本是一家,吕公著是吕好问亲爷爷,吕夷简是吕好问亲爷爷的亲爹。
且不说蔡京的可耻下场,也不说李纲与今上的微妙关系,就说吕家从吕夷简叔叔吕蒙正进位宰执开始,前后百余年,等到了吕好问这辈,眼瞅着是真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实际上吕好问经历靖康之变确实心灰意冷,当
已经让儿子吕本中去广西买宅子,准备拒绝朝廷所有官爵,往那边一死了之的。
可谁能想到明道宫中一次落井,愣是
出了五世三公外加三代公相呢?
比照着韩肖胄被骂的狗血
,吕好问哪怕只是为了刷个家族成就,也该早早抽身的。
不过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可能外
看来,赵玖正是因为这个吕氏家传的缘故,才给的吕好问平章军国重事的职务,但实际上,赵官家并没有那么学识渊博……他是因为蔡京的平章军国重事,才给了李纲平章军国重事,又因为李纲的平章军国重事,才给了吕好问这个平章军国重事。
本质上,是为了朝局平稳过渡,哪里能想到什么这里面会牵扯吕好问的家族成就点数?
当然了,这么长时间了,赵玖也不可能一直这么糊涂,尽管一开始不清楚,现在也该一点就透了……祭典结束后,他回到东京,原本是想给自己这位正经相公一个好封号的,但一查典籍就醒悟了过来,敢
吕好问的封号爵位啥的,全都准备好了,根本都没法变,因为
家祖祖辈辈都是一样的封号和爵位。
举例而言,之前赵官家一直疑惑为啥吕本中那个
样子居然在学术界也有什么小东莱先生的称号,此时对着书本一看才知道,原来吕家是祖传的东莱郡侯!
只要吕家的当家
穿了紫袍子,那就是预定了一个东莱郡侯的结果;而一旦做到了宰执,预定了退休的公爵,那就是申国公,祖传的申国公;甚至连半退休状态,那也有祖传的平章军国重事。
当然了,以吕好问的功劳和眼下这个特殊时期的状态,那肯定是要加码的。
于是乎,很快便有旨意下来,以吕好问扶鼎之功高,特封申王,加太师衔,领公阁首席如故。
这个活着封王的待遇,比许景衡的丹阳郡王要明显高一筹……当然了,毕竟是退休待遇,却未必就比韩世忠的延安郡王加少保加三镇节度使要强些。
但无论如何,看到这个结果以后,上下都只能说,眼下这位官家在
事上确系大方,在职的给权给实,离职的给名给位,最起码不会被
嘲讽像项王那般,握着官印不舍得给
。
转回眼前。
且说,八月十五连祭三
之后,再隔两
便是八月廿一大朝,而从这
清晨起便开始秋雨淋漓,寒气稍起了。
这一
,赵官家自然没有再去武学靶场练箭,大朝会却也是波澜不惊,有宰执们背书,有秘阁大员们提前的认可,国债-
子-新青苗法的一揽子财政方案正式通过。
不过,朝会之后,赵官家却也没有转回后宫搂着小闺
去逗猫遛狗,而是依旧回无名石亭中稍坐,进行了例行的‘桑渔活动’。
这倒不是这位官家在刻意装什么勤苦姿态,而是说所谓‘桑渔活动’在鱼塘桑林成型后早已经演变成了一些别的事务的指代。
比如说,杨沂中会在这里进行每
一次的例行
报报告;刘晏会在这里集中送上昨
到来却无加急标志的军中密折;而内侍省大押班蓝珪会与执勤的玉堂学士们整理出来一些都省、朝政简报;最后,如果第二
是正经的邸报
子,赵官家还会在这里第二
的邸报大样。
朝政大局,军国大事,京城物价,海内舆论,军中
事与流言,基本上都要听一听的,只不过今
大朝会,不免稍作耽搁,所以晚了一些而已。
换言之,尽管赵玖没有刻意学习后世什么伟大美利坚总统的
常工作形式,却在客观上达成了与后世美国总统类似的
常工作流程……这倒也无妨,毕竟嘛,坐在白宫办公室里听
报汇,还有罗斯福对不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伟大的
总有共通之处,赵玖虽然没法发推特,却染上了那位身上另一个毛病——喜欢在
家做
报汇总的时候
嘴问问题,然后无端吐槽,并用极为低端的方式
预工作
员的正常工作。
“这西夏使者是这么理解的?”
淅沥的雨声之中,换上了厚实衣服的赵玖忽然打断了杨沂中的回报,并蹙额以对。“他把什么都当成了大战先兆?吕相公请辞是朕想摆脱老臣开战?封王是朕想厚爵以封其
?重开青苗贷、发
子、卖国债是不顾民生,拼命捞钱准备一搏?刚刚过去的中秋大祭以及邸报上的祭文与点评也是在临战鼓动
心了?”
“是!”杨沂中
脆以对。
“那朕今
没去
箭是不是也在养
蓄锐,准备与完颜兀术隔着黄河对
?”
“……”
“皇城司是怎么直接弄到这个高守义给李乾顺的奏疏的?”赵玖按下了吐槽的欲望,复又问起了另外一事。“居然这般
确?”
“回禀官家,此
奏疏只是自己誊写,还专门有个为他物色文采的代笔文书,却是个靖康之
中逃到西夏避祸的关西儒生,被我们轻易收买了过来。”杨沂中对答清楚。
“这等机密汇报,为何不自己写?”赵玖追问不及。
“好让官家知道,李乾顺喜欢附庸风雅,除部分武将外,臣子上疏多是要讲文采的,而高守义所出高氏正是西夏儒臣中的名门,他堂兄高守忠是总领西夏国学养贤务的大臣,堪称西夏汉学宗师,他岳父薛元礼更是位列宰执,为李乾顺树立汉学为国学的推手……故此,高守义虽然是个衙内出身,文学上基本无能,却不敢没有文采的。”
“朕明白了。”赵玖连连颔首,继而感慨起来。“如此说来,也不怪这个高守义露了
绽……蓝大官,把这事抄录个条子,给几位宰执还有吕公相家里各自递一份,告诉他们,连西夏
都这么讲究,大宋也不能落后的,宰执家的子弟便是无能,也不能不懂原学的。”
旁边随侍的蓝珪怔了一怔,许久方才绕过弯来,然后赶紧应声去做,却是打起伞来去一侧公房内寻当值内制去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