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收获的季节
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陈诚都打定了“镇之以静”的主意。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随着银矿的逐步开发,府库中终于有了一笔钱财。金银是天然的货币,看到那些沉甸甸的银块,所有
都是喜笑颜开。陈使君向来出手大方,有功必赏,今年夏收顺利,开了个好
,难道还怕没有赏赐下来吗?
果然,没多久,各级官吏都收到了刚刚铸造出来的银币。最少的只有一枚,多的则有十几枚,几十枚,拿的最多的是阎忠,足有一百枚银币。这些银币制作
美,分量十足,中间没有这个时代钱币上常见的方形或圆形的孔
,而是实打实的一整块。
按照刚刚在银川挂牌的凉州银行推出的兑换比例,一枚银币能换两千百枚铜钱,也就是两贯。凉州银行虽然被命名为银行,但是现在的工作
员很少,业务就更少了,暂时只是陈诚拿来让小学生们练手的地方。
在配合上了算盘之后,小学生也是很有用处的,只要不是某种万年小学生就好。
时间从夏季进
到秋季,战争造成的伤害似乎已经远去,道路两旁尽是整齐的庄稼地,地里面的水稻,红薯,玉米,看着就让
觉得高兴。这个时代下层的百姓要求很低,能吃饱肚子,或者说平时只要能混个七分饱,不要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挨饿就行了。
秋收虽然还未开始,但是已经能肯定今年是个丰收的年成,凉州大地上随之开始到处传唱起“陈使君,仗弓矢,
匈
,民安足”之类的歌谣。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北地就要开始准备防秋,主要是防备北方的匈
过来抢劫。但是现在匈
已经被打趴了,只有一些死剩种在云中和上郡等地苟延残喘,官府不用再征发许多百姓备战,所以能将全部的
手投
到秋收中去。
加之贺兰山附近的高炉中流出的铁水大多化作了镰刀,铁锹,铁犁等农具,使用了包钢法的镰刀锋利无比,收割的工作效率远胜往
,一个
就能顶的上三四个
。虽然看起来也不算夸张,但这就相当于是凭空多了许多的劳动力,还不需要吃那么多饭。
以往五
之家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一百亩的土地,其中一半
休,一半耕作,按照最好的年成来看,能收两百石的粮食,扣除损耗和赋税,以及使用的工具,做新衣服等各种支出后能留下七十石的
粮,再除去给牲
的粮食,那还能剩下五六十石,这些粮食在把一家五
喂饱之后,还能有些剩余。
若是年年都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积攒个五六年,就可以给家中的小子娶媳
,或是将闺
嫁个好
家。但是一旦遇上红白喜事,这点积蓄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一夜之间回到赤贫的状态。
况且,哪里真能有这么高的收成呢?天灾,
祸,兵,匪,官,绅,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压在百姓的
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但是,但是!今年终于能吃饱饭了!
将田地中的粮食,包括麦子和其他杂粮都收上来之后,不少农民喜极而泣,然后向着银川的方向跪拜。即便是那些半耕半牧的羌
,也和这些农民差不多。青贮技术的推广,能让牲
长得更快不说,还大大地减少了冬季牲
的损耗。
那些羌
自己的文化十分落后,更加喜欢相信鬼神
力的东西。很快的,从归化的匈
中传出的“陈大
是神明降世”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在北地郡,安定郡,武威郡等地方流传来开,并且向着凉州的其它地方传播开去,甚至还进一步的向外扩展,连关中和并州的许多地方都开始有了祭拜的
群。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许多信徒的陈诚,稳坐钓鱼台,给
手渐渐充盈起来的尚书省下着各种命令。
“跟上次一样,户部是秋收的主导单位,”陈诚对徐超道:“你身上的担子最重,不但要管秋收的事
,还要管工部的一些事
,但是我不能因此就放松对你们户部的要求。”
“是!”
“先统计银川,平罗和永宁三地的税赋,然后是灵州,再统计整个北地剩下的地方。”
“是!”
陈诚对徐超的
练很是满意,温言道:“我知道许卿这些
子以来凡事都亲力亲为,劳累非常,等黄河西岸三个县的赋税统计完毕后,卿便只管坐镇户部就好了,其他地方的钱粮就由下面的
去统计。”
徐超是这个时段他手上最好用的
,甚至比阎忠都更好使。若不是这位北地豪强的帮助,他现在可能还要在考虑怎么喂饱麾下那么多的士兵,根本没可能扑在工地上几个月,就为了解决高炉炼出来的铁水不合格。
陈诚觉得,他现在手下的文臣武将里面,运筹帷幄有阎忠,筹集粮
有徐超,带兵打仗有赵云,徐荣,吕方,杨秋等,这么豪华的阵容,跟汉高祖刘邦比起来,也就差了一个奇计迭出的陈平罢了。
徐超沉声道:“这些都是臣的本分,谈何劳累?请主公放心,臣必然会将秋收之事办得妥妥当当!”
陈诚上前拍了拍徐超的肩膀,笑道:“你办事,我放心!”
他的确没有过多地
手秋收的事
,只是随意地抽查了几处地方,见事
都办得不错,就没太多管这件事
了。北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庄园经济为主,这里是文明世界的边缘,在陈诚到来之前,蛮荒和混
才是这里主流。
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的胡
侵,以及官府的横征
敛,使得自耕农为主小农经济在这里根本就运转不下去。活下来的
只能自愿或是不自愿地卖身投献,加
到豪强们的邬堡和庄园中去,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活命的机会和一些裹腹的食物。
在这里,不报团的话,是活不下去的,本来是如此,一直是如此。
陈诚在击
了匈
的大军之后,将当时还称为廉县附近的许多土地平分给了麾下的将士。这些军
按照编制建立起一个个新的村子,然后推平了废墟的残骸,一起开垦土地,一起修建卫所的壁垒,一起耕作,一起收割。在一年后的现在,他们已经和陈诚牢固地捆绑在了一起。
不管他们以前是汉
还是羌
,甚至是匈
也没关系,也不管他们以前还是西凉豪强的部曲,还是凉州诸侯麾下的士兵,现在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和粮食,他们就再也回不到以前了,除非他们愿意现在拥有的一切拱手
出去。
将已经吃下肚子的肥
吐出去,那将会比从未得到过更令
难受。他们的手中有刀枪,卫所中储备的有盔甲弓弩,便是陈诚也不能随便地夺取他们的一切。
分配田地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跳出来反对,但是廉县周围的豪强们在匈
的
侵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许多村寨和邬堡化作了废墟,甚至还有些豪强被匈
杀戮一空。他们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武力对抗是没有前途的。在得到陈诚不动其他地方豪强的利益的保证后,本地豪强们的反抗很快就消失了。
本地的豪强在试探失败后,转而投奔到了陈诚门下。这并不奇怪,崇拜强者是
类的通
。逻辑链条也很清晰,他们打不过的匈
,被陈诚带着少量兵马就锤
了,那他们还怎么玩?打不过那就加
,这是
类的生存哲学。
况且陈诚对待部下一向大方,不是么?
不是没
看出陈诚这样做的意图,也知道他在稳定住阵脚之后,很有可能会将散发出去的各项权利都收回来。但是那又如何呢?从长远来看,
都是会死的,说不定陈诚明天就吃饭噎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