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
应该并不难处理,你为何会做出这样糊涂的决定?”
薛大元答非所问的道:“还记不记得几个月前您问我为什么不取您而代之?”
文易道:“如何能不记得,你说你擅长为
谋划,不擅为主。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薛大元苦笑道:“这只是半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优柔寡断没有决断的能力。”
“遇到问题我总能想到很多应对的办法,但却无法判断哪个方法更好,不敢做出选择。强行做出选择,就会心生恐惧坐立难安。”
“小事
我还能根据既往的经验做出判断,遇到大事就会方寸大
。”
“如果
到绝境我倒是也能狠下心做决定,可一旦有退路往往会失去决断的能力。”
“就如这件事
,我知道你不
即可赶到,而这些流民短时间内也闹不起太大的事
,所以就选择了最保守的做法等你过来处置。”
文易听的目瞪
呆:“你……前段时间平灭董荼那和宁槐之
你做的不是很好吗?”
薛大元道:“那是因为夫
把一切都计划好了,我只是依计而行,后面具体如何作战也是柴犇在拿主意。”
“您可以回想一下,从我们认识到现在我可有自己做出过什么重大决定?”
文易仔细回忆发现还真没有,他每次都是建议。就算对自己的做法有不同意见,只要自己态度坚决一点他就会放弃争执。
以前还以为他是被自己说服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原因。
还有来岭南,难怪他这么容易就被自己说服了。
还真是……文易心
复杂,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并不认为薛大元在说谎,这分明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是不知道算不算选择恐惧症。
但不论是还是不是他都没有办法,别的东西或许他还能想想办法,心理方面他是真一窍不通也不敢
说。
想到这里他叹了
气说道:“辛苦你了。”
薛大元道:“让主公失望了,晋安县总管之位还请主公另择贤能之士担任吧。”
文易也没有挽留,这种
况还强行留他在这个位置上对谁都不好,就说道:
“我准备挑选一些比较有潜力的年轻
带在身边培养,顺便帮我处理一些政务上的事
,正好缺一个有经验的
带领,就
给你吧。”
薛大元感激的道:“谢主公不弃。”
文易又安抚了他几句,问道:“你觉得谁来掌管晋安县城为好?”
薛大元马上就进
了角色,思索道:“莫俊当能胜任。”
文易摇
道:“晋安县城对我们未来的计划非常重要,必须要让一个值得信任的
来掌控。”
“况且莫俊所求甚大,他也不会把自己束缚在晋安县城这一隅之地。”
薛大元道:“值得信任又要有足够的能力,那就只能从年轻
里面挑选了。”
文易道:“只要能力足够年龄不是问题。”
薛大元道:“若如此,肖柏山就是不错的
选。在阆湖的时候他就一直帮我处理各种政务,这次去见顾大郎也超额完成任务。”
“这六千流民也是他带回来的,对他最为熟悉……我相信他能胜任这个职务。”
文易心中也觉得这个
选不错,但还是有些担忧:“晋安县的事务要比阆湖繁琐的多,他能适应吗?”
薛大元道:“我会留在这里指点他一段时间,当无问题。”
文易这才放下心来,道:“好,就他吧,只是又要劳烦薛先生了。”
薛大元道:“这是属下的份内之事……”
让
把肖柏山叫过来,把这个决定告诉了他。
肖柏山自然是非常激动,出
地的机会谁不想要。不过他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自己没经验不一定能管好这里的事
。
当知道薛大元会留下帮他一段时间,就当场答应了下来。
之后文易就把大家召集过来,当众宣布了这件事
。
其他
也很惊讶,但对文易的决定不敢有任何的质疑。
肖柏山也确实有能力,一上任就快刀斩
麻,解决了好几个难题。
先是对流民营的
进行了统计录
户籍,然后要求男
全部剃成短发,组织所有
学习《阆湖行为规范》。
最后把这些
全部打散分成十个村庄安置在县城周围,每个村庄六百
。
作为南迁的奖励,衙门统一给这些
盖房子、分发土地、农具种子等必要的工具。
有奖就有罚,他实行了连坐法。
流民五户为一伍,一
犯法全伍受罚,如果主动把犯罪的
出来则视为立功还会给奖赏。
除此之外,如果有
检举揭发别
的犯罪行为,允许搬到县城居住。
一套组合拳下来把这六千流民治理的服服贴贴,文易都觉得自己受益良多。
至于连坐法……在前世被贬低斥责为恶法,曾经文易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等穿越到这个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真实
况之后才知道,商鞅是多么的高明。
连坐法确实会让一些无辜的
受到牵连,但也让犯罪率直线下降,
案率也有了提高。
正所谓
世当用重典,这些刚迁来的流民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秉
如何,必须要用严苛的规矩来约束他们。
等他们稳定下来之后,再看
况决定是否废除连坐法。
安顿好流民之后他又开始对俚
动手。
一万五千名俚
,同样被打散重新组成十个村落,分散安置在县城周围。
同样的分发房屋、土地、农具种子,同样的连坐法。
不同的是这些俚
不是自由民,而是阆湖的
隶。想要获得自由民的身份,必须按照之前的约定把城墙修好。
只是他们不用和现在一样每天都过来了,而是分村
流来。
每次五个村的青壮来
活,做十天工可以回村休息十天,换另外五个村的青壮过来。
对此肖柏山给出的解释是:“俚
一万五千
有五分之一是老
和孩子,还有几千名
,他们对修筑城墙起到的作用有限。”
“让他们在战俘营闲着即
费粮食又
费
力,时间长了还容易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不若把他们分散安置在县城周边,给他们土地和农具种子,让他们自力更生。”
“修筑城墙的工作用不了那么多
,每次来两千多青壮
活就足够了,
再多效率也不会提高太多。”
“让一半的青壮过来
活,另一半留在自己村子可以帮家里耕田。十天
换一次,既能保证修筑城墙的速度,又不耽误他们
农活。”
“等到城墙修好,这些俚
有了新家有了土地和庄稼,就不舍的离开了,只会留下当我们的顺民。”
薛大元问道:“你就不怕他们趁机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