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征一,这个标准会不会太高了?”
“如今我军刚刚完成扩张,民心尚未完全归附,系统化生产也还没有开始,这时候征兵五百万会不会有些太多了?”
“而且我军也没有供养五百万新军的军械和物资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就算把库存全部拿出来,再加上从战场上收集起来的军械,大概也就能武装五十万
而已,军械和粮食被褥等物资等缺
十分巨大。”
听到自家主君要征兵五百万
的豪言壮志,李儒摊了摊手,表示很为难。
他也希望神州军的实力能得到扩张,可现实
况不允许啊。
以目前的
况来看,就算最后能从五千多万族
中征召上来五百万
的青壮,军械和各种物资的巨大缺
也能把卡得死死的。
“十征一,如果是在各大王朝,这个标准确实很高。”
“本君知道,各大王朝的征兵标准基本是十五征一,少数二十征一,个别的甚至三十征一。”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事生产。”
“可文优记得否,在某个时期内,某个王朝的征兵标准也是十征一,甚至超过了十征一。”
看向李儒,王浩并没有强令对方执行,而是循循善诱道。
博学多才的李儒眉
一皱,瞬间反应过来:“主君说的可是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前的大秦?”
“不错,正是大秦!”
“本君记得,从秦昭襄王嬴稷时期开始,秦国的兵力就一直维持在百万出
。”
“那时的秦国可不是后来拥有两千多万
的大秦帝国,全国
只有六百多万,不到七百万。”
“可就是这样一个
只有六百多万的诸侯国,全国兵力却常年维持在百万出
,也就是说每六个秦国
就有一个在当地,征兵比例达到了六征一。”
“如此高的征兵比例简直离谱,不仅在当时的列国中是独一份,就算在后世的无数岁月中也是极其少见的。”
“和这种标准相比,文优还觉得十征一的标准高吗?”
王浩微微一笑,不过李儒还是不怎么赞同。
摇了摇
,缓缓说道。
“主君此言差矣,和秦国相比,我神州军至少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秦国当时全是老秦
,凝聚力极强,无论
老幼,几乎
愿意参军,参战。”
“六征一的标准虽然负担大,但民心可用,
“与之相比,我军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不同地点的不同部落,成分复杂,且没有文化信仰作为支撑,凝聚力不高。”
“第二,秦国当时实行耕战措施,出了极少数
锐是常年训练的常备军外,大部分军队都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跟战两用兵。”
“这也是即便实行六征一的标准,秦国依然能维持局面的原因。”
“与之相比,我神州军要组建的军队全部都是常备军,是指负责作战的
锐,而不是有空时还要种地的耕战兵。”
“如此巨大的差异,主君岂可视而不见?”
“而且属下也说了,就算最后征召上来了五百万
的青壮,巨大的军械和物资缺
哪里来?”
“现实总是要直面的,避是避不开的。”
不得不说,李儒话语有理有据,还能详细说出二者
况的不同之处,不愧是博览群书的一代名士。
可是对此,王浩也有自己的看法。
“能想到这些,文优你不愧是本君的左膀右臂。”
“不过文优啊,你错了!”
“还记得之前征兵的
况吗?”
“出于对异族的仇恨,加之想要扬眉吐气,不到十天的时间,我们就征召上来了二十多万的青壮。”
“当时的
才多少?”
“不过几百万而已,征兵比例大概在五十比一。”
“这也是我们刻意严格筛选,控制规模的结果,不然征兵七八十万都不是问题。”
“大荒万族素来轻视
族,有的甚至以
族为食,在千年万年的仇恨下来,来自各个区域的各个部落虽然没有文化信仰作为支撑,凝聚力不高,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
“那就是他们不傻,都仇恨异族,都知道也一个强大的
族势力作为保护伞是多么的不容易,也都知道想要维持这样的生活应该做些什么。”
“你说说,在这样的
况下,征兵真的是一件难事吗?”
“只怕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至于那巨大的军械和物资缺
,放心吧,本君会负责解决的。”
“你只需要把命令传达下去,然后各军团把
征召上来就好。”
对于李儒提出的凝聚力不高的问题,王浩是真的没有在意。
王浩也在大荒世界中待了十六年了,知道大荒
族想要的是什么。
无非是安宁的,可以吃饱饭的生活,在有一个强大的
族势力作为庇护。
在这样的愿望下,即便没有文化信仰作为支撑,即便凝聚力不高。
王浩也相信,只要有强大的
族势力振臂一呼,并许下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和可以吃饱饭的生活,那这些长期挣扎在饥饿线和死亡线上的大荒
族绝对会纷纷响应。
五百万
的征兵需求根本不是问题。
至于那巨大的军械和物资需求就更不是问题了,完全可以找各朝皇帝帮忙搞定,王浩也相信他们愿意帮这个忙。
“好吧,属下这就去做。”
既然主君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李儒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领命行事。
“慢着!”
正欲离开,王浩开
,叫住了李儒。
“主君……”
被叫住的李儒有些疑惑,不明白主君还有什么事。
“如今我联合军队也算是在大荒世界打开局面了,拥有两百七十万里的土地外加至少五千万的
,也算是势力颇大,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
“军队可以住军营,不过百姓不能再以部落形式聚集了,这会影响到民力调动和政令传达的。”
“而是要修建城池,进城集中居住,以便尽快形成文明。”
“你可明白?”
继大征兵之后,王浩又提了一个要求,那便是修建城池,形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