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三十六章 龙骑,飞骑

第三十六章 龙骑,飞骑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熊廷弼看来,龙骑兵也不算什么新创,就是骑马的火枪兵,或者叫机动步兵。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骑马赶路,下马作战,这就是龙骑兵的主要特点。

当然,要是骑术再好一点,可以佩上马刀,追砍溃败的敌。要是骑兵与骑兵的正面锋,龙骑兵显然是不行的,至少现在不行。

但骑也有啊,熊廷弼捋着胡须,面带微笑,看着满桂等将领带着蒙古骑兵在纵横冲杀,箭矢如雨。

虽然这支名为飞骑营的骑兵部队都是归化的蒙古,也是于骑,但与蒙古诸部的部队还是有很大区别。

主要的便是盔甲,蒙古诸部很穷,尤其缺乏铁器,哪有钱给骑兵装备很多的盔甲?其实,这也是他们与后金军作战时的一个劣势。

而弥补了这个缺陷的飞骑营,有明朝供应的优良弓箭和锋利马刀,战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与后金军在平原厮杀,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当然,从皇帝到熊廷弼,都不准备在短时间内这样使用飞骑营。骚扰袭击、趁胜追击,目前的设想中,将是飞骑营的两种作战形式。

至于蒙古雇佣兵,熊廷弼也予以了认可,并开始派与漠南蒙古诸部进行联系。

而朱由校,则授意张家、大同等边镇将领,准备雇佣蒙古牧民扩大飞骑营,对后金展开规模更大的袭扰。

别的不说,花费很经济呀!

朱由校算过,把漠南蒙古诸部的马调过来使用几个月,不是太多的话,按当时的行,应该才几千两银子。

况且,这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对于增进与蒙古诸部的联系,避免其被后金拉拢,也有很积极的意义。

熊廷弼约略能猜出皇帝更长远的图谋,等到各边镇军力强大之后,便会推出对蒙古归化的政策。

那时候,就不是雇佣,而是招募伍,是大明的军队了。

就在熊廷弼欣慰又浮想联翩的时候,龙骑营参将杨国柱来到高台前,下马登上高台,施礼道:“末将见过经略大。”

熊廷弼抬了抬手,示意杨国柱起身,开问道:“龙骑营训练得不错,后定为铁骑劲旅。”

杨国柱起身咧了咧嘴,说道:“大,末将更于骑。”

熊廷弼愣了一下,看着杨国柱想了想,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还是守旧心理作怪,对龙骑兵没有信心,觉得以后不好捞到军功,风肯定不如飞骑营。

熊廷弼摇了摇,说道:“你以为将来骑更有前途,真不知道在武学是怎么学的?”

杨国柱脸有些热,低不语。

虽然熊廷弼也不是很确定,但火器的威力,还是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他也同意皇帝的看法,火枪的训练周期短、要求低。凭大明的力优势,将成为不可战胜的雄厚力量。

“练好龙骑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多。”熊廷弼也不多加解释,伸手指了指远处训练中的飞骑营,说道:“圣上建飞骑营,其中的意,你们不必知道。”

杨国柱躬身答道:“是,末将遵令。”

“除了骑术,火枪步兵应有的技能也不可荒疏。”熊廷弼严肃地提醒着,待杨国柱回应后,才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远处,飞骑营的训练刚刚结束。

满桂和两名游击骑在马上,大声说笑着,正向高台驰来。

这两名游击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货真价实的蒙古,延绥巡抚因二骑**湛、武技高强,而取名为“猛如虎”和“虎大威”。

朱由校从各边镇征招归化蒙古时,已是小军官的这两位便进了新组建的飞骑营,并进武学骑兵科学习。

不清楚皇帝因何超阶擢升,朱由校可是知道这两位不仅名字够威猛,更是在历史上为明军征战,壮烈殉国的英雄烈士。

两个真蒙古同胞,一个也说不清真假的满桂,就此凑到了一起。豪爽的格,湛的骑,很快便让三的感升温,成了至好友。

“建的骑肯定不行,但步厉害,大弓重箭颇有杀伤力。”满桂晃了晃手中的骑弓(角弓),“靠这个当然打不过。”

这是武学骑兵科教材上的分析,掺杂着朱由校所总结的后世的经验和理论。

为什么蒙古擅长骑,且数众多,却打不过同样以骑著称的建呢?

排除蒙古诸部各自为战不团结,以及将领素质等因素,武器装备和战术也是重要的原因。

其实,建吹嘘的骑只是相对于明军来说,和蒙古相比,却是有差距的。

准确地说,建擅长的是步,用类似长弓的大弓,程和杀伤力与鸟铳相差仿佛,更远胜蒙古所用的角弓。

而蒙古骑兵又多缺乏盔甲,主要是轻骑兵,大弓重箭就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力。相反,建的盔甲防护很好,蒙古的轻箭往往伤害有限。

如果只是比骑,蒙古骑兵还能支撑;但要打硬仗,强壮凶悍的建就不是蒙古能够抵挡的了。

虽然飞骑营全是蒙古,但已归化大明,朱由校就一视同仁,并无歧视,在武学教授上也没有代要保留藏私。

所以,飞骑营的组成和他们的战术,却已经与传统的蒙古骑兵有着很大的不同。

盔甲是齐备的,角弓、步弓、轻箭、重箭、马刀也一应俱全,在装备上和建比,只强不弱。

至于战术,朱由校并没有特别的创新。但他却代过,飞骑和龙骑二营要尽量配合作战,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协同作战。

对满桂的说法,虎大威又有自己的见解,他轻抚着马说道:“有豆子作料,这战马比光吃的强壮,耐力、体力都有提升,比建的应该也不差吧?”

猛如虎则对自己身上的盔甲,以及武学毕业的标志——御赐马刀感到满意,笑道:“便是重箭,盔甲也能防御一二;只这马刀,却不是建能够抵挡的。”

“马刀确实锋利无比。”满桂手按着刀柄,想到了这是皇帝所赐,也对马刀的形制锋利感到满意。

虎大威嘿嘿笑着,说道:“此马刀号称只攻不守,甚合某家的脾气。”

说话间,三已来到高台下,甩蹬下马,登上高台,单膝跪倒施礼,“末将见过经略大。”

“免礼。”熊廷弼对这三个直爽汉子甚是喜,不掩赞赏地笑着。

满桂站起来,便直通通地问道:“大,末将觉得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前出至锦州了。”

熊廷弼沉吟了一下,说道:“再等等,粮物资还要运去一些,才够飞骑营的耗用。”

停顿了一下,熊廷弼继续说道:“据留在大凌河、锦州的官兵报告,有不少蒙古在周边放牧。你们过去之后,勿要强驱硬赶,要着意笼络,最好使其归化我大明。”

“末将晓得。”满桂答道:“蒙古牧生活得挺苦,某自不会难为他们。但他们要是勾结建,某也不会手下留。”

猛如虎说道:“听说科尔沁已经降附建,便是大明的敌,见一个打一个。”

虽然同属蒙古,但诸部之间并不团结,时有冲突攻伐。已经归化的猛如虎和虎大威,对效忠明朝,攻伐蒙古部落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其中的猛如虎,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