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四十章 圣上不说,你就别问

第四十章 圣上不说,你就别问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说到官商勾结,浮现在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贿赂,或者是一起赚钱。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当然是有的,但江南豪商采取的办法却更长远,更隐蔽,也更见效,那就是办书院,资助学子。

表面上来看,捐资助学是做善事,做好事,会带来好名声。但这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长线的投资。

在豪商所资助的学子中,将来肯定会有金榜题名、出仕为官的。哪怕只是举,只能做地方的小官吏。对豪商来说,也是收回了投资,将要得到回报。

道理很简单,得到过资助的学子变成官员后,往往会出于感恩之心,给予商些便利。

开始可能是举手之劳,比如合理范围内的适当照顾。

可天长久,就会形成更紧密的联系,生出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官员和商就很有可能勾连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

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比现用现的讨好成本低了太多。

通俗地说,在家未发迹时雪中送炭,可比等到他发达时再锦上添花,强得太多,也有效得太多了。

真是谋远虑的稳健投资啊,朱由校简直佩服极了。

你想啊,士子的出身或是官宦世家,或是商贾子弟,用不着资助,也与商有着联系。

寒门学子呢,书院能食宿,还有名师,肯定是相当具有诱惑力。

可谁又能想到,在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背后,还会有这般长远而明的算计呢?

我去,连朕之前也没想到啊!

花得起时间和金钱,耐得住子,这可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见到效益的投资啊!

查封各地书院?朱由校马上就摇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管背后有怎样的目的或算计,捐资助学的积极意义都不能否定。因噎废食,要不得。

再想想,让朕再想想,这里面肯定还有一些东西,在朕的这个角度看不明白。

嗯,那就试着从商的角度来思考,看能不能得到答案吧!

换位思考,是朱由校擅长的,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迪,产生了不少灵感。

刚把自己“换”成商,王体乾便送进来今科武进士的名单。

朱由校无奈地抚着额,又变回了九五至尊的皇帝。

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的规矩最终确定下来。虽然正式,但朱由校已经不象春闱时那般亲力亲为。

千金买马骨的宣传效应已经显现,拔内帑给武举发路费,更使今科的武举会试在规模上,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朱由校不愁录取太多,没地方安置。

现在的新军改制还很粗疏,在武学中经过培训,在新军中进行大量基层军官的补充,则将使新军的整体素质又有很大的提升。

知识就是力量,朱由校笃信这一点。

而冷兵器的末落,乃至消失,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热兵器战争中,对于军官的文化知识水平,则要求更高。

翻看着名单,朱由校希望找到一两个名,好进行重点培养。但看了半天,他有些小失望。

都不认识哈……

除了这个,朱由校的目光停在了一个名字上。有点眼熟啊,少年皇帝皱起了眉,揣测着到底是不是那个家伙的死鬼老豆。

………………………

少年皇帝在揣测别,别也正在琢磨着他。

京城徐光启的府内,孙元化、李天经正在和徐光启谈论工作,商讨事宜。

皇帝已经准奏成立历局,徐光启作为修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然要把全部力放在修撰历书上。

而且,徐光启的的心愿是编成一部融汇中西历法优点,达到当时最高科学水准的历书。

这不仅要翻译一些西方的天文书籍,还要制造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并进行大量的计算,还有历局的聘用员及钱粮细事,工作将是相当的繁琐。

为此,他觉得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管其他事,便要给已经能挑起大梁的孙元化代清楚。

而李天经,则是历局的副领导,将协助徐光启完成历书的编纂。

“某和长德约略算过,编纂历书怕是至少要五六年的时间。”徐光启捋着胡须对孙元化说道:“兵器火药局和炼钢局的工作,便要初阳独自承担了。”

孙元化拱手道:“学生省得。老师只管专心完成历书,其他工作由学生,自当尽心竭力,不牵扯老师力。”

徐光启微笑颌首,说道:“也不须事必躬亲,那样太过劳累。多提拔些官员和才,替你分担。万岁对你还是极信重的,事有难决,便多上奏疏题本请示。”

孙元化点称是,又有些疑惑地问道:“老师,您知道万岁何时涉猎西学,且理解甚嘛?”

徐光启犹豫了一下,看向李天经,见他轻轻摇,也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说道:“某亦不知这其中究竟。不过,倒是有些个的猜想。”

摆了摆手,徐光启觉得这样议论万岁有些不敬,又接着说道:“嗯,胡臆测,不说也罢。”

“徐大说说又有何妨?”李天经笑道:“西传教士也有传言,说万岁身边或有英,或有旅欧明。”

徐光启摇道:“英怎会在万岁身边,若是有,实是瞒不住的;旅欧明嘛,倒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却也没有证据。依某之见,万岁或许是读过西书,又与贩海出洋懂得西语之辈有过接触。”

停下来想了想,徐光启说道:“除此以外,便是万岁天姿聪绝,悟极佳。”

说着,他摊了摊手,苦笑道:“难道还有别的解释?”

李天经连连点,说道:“确是如此。某也想不出别的理由,只能说是天分使然。从万岁擅长机巧之技,绝顶聪慧亦能看出一二。”

徐光启看向孙元化,语重心长地说道:“万岁若不说,便不要问,更不好当面求教。初阳,你的子某知道,定是这样做过。”

孙元化苦笑点,说道:“万岁宽容,未与回答,亦未降罪。学生后却是不敢了。”

“有问题可以上题本,万岁若加指导,便依照去做。”徐光启缓缓说道:“万岁若无办法,便自己去解决。”

孙元化拱手道:“学生明白。”

李天经笑道:“徐大对初阳也不必过于苛责,好学好问,万岁兴许就因此而信重初阳呢!当面问或许不妥,在题本上请教,应是可以。”

徐光启缓缓眨着眼睛,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

孙元化知道老师也不确定,便不再多问,转而岔开了话题,“现下除了打造武器,便是铸银币,学生都有把握做好,老师只管放心修撰历书。”

“铸造银币乃是国家千秋大事,万岁虽不急,却更要用心。”徐光启告诫道:“东南沿海多有西夷银币,并逐渐进内地。长此以往,于我大明不利。”

孙元化恭谨应承,三又随意地谈论起其他事来。

…………………

明代万历年间,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西方所铸造的银元开始流。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的畅销,也就是贸易顺差的增大,外国银元的数量和种类也渐增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