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明军似乎不能承受这种伤亡的消耗,在后金军冲
全部障碍前撤退了。伴着马蹄声的远去,前锋建
松了
气。
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作为前锋的任务是完成了,尽管也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清理完障碍物,收拾伤员尸体,建
再次上马前行。但他们前进了不过数里地,便看到前方又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景象。
七八糟、绵延数十米的障碍物,以及后面严阵以待的明军火枪兵。
参领孟库鲁皱紧了眉
,觉得明军的这种战法有些诡异,但作为前锋,开路是他的责任。
而且,明军阻击的并不算强硬而坚决。如果就此改道,或者是再绕远路,岂不是太过胆怯和懦弱。
有了上一回的经验,孟库鲁重新布置,再度发起了攻击。
枪声轰鸣,箭矢如雨,敌我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远处的枪声已经隐约可闻,真正的阻击阵地也接近完工。
张东瑞有些惶恐地望了望远方,手上挖土的动作也慢了些。
“快挖,马上就挖好了。”壕沟上落下一片
影,接着便是明军士兵的催促,“挖完工事,你们便可去山上隐藏。”
对,得快点
。张东瑞想起了后面的父母和小弟,又加快的挖掘的动作。
挖掘工事的不仅有明军,还有从附近屯子征召来的百姓。这个时候可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帮着明军构筑工事。
当然也不是白
,每
赏银币三枚,战后领取。最重要的还是能脱离后金的统治,回到大明的治下,并得到妥善的安置。
在大道上阻击建
,并不是随处都合适。道路可以堵住,但路旁的斜坡树林,建
还是能够迂回穿过,也很容易与明军展开近战厮杀。
无论是树林间的拼斗,还是和冲上官道的建
搏,对于兵力处于劣势的明军来说,都不是好的选择。
所以,孔有德选择了这一处左近河、右靠山的地方作为死战之地。
为了争取时间,他又派出了一千龙骑兵,在前方设置了迭次阻击,给主阵地的构筑完成赢得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两道宽而不算太
的壕沟阻隔,后面则是比较正规的胸墙战壕工事。有了这样的防御体系,明军火枪兵就不只是盔甲的防护,伤亡率将大大减少。
“差不多了。”孔有德仔细倾听着远方有些模糊的枪声,其实却是在计算着时间,向旁边的亲兵摆了摆手,“放信炮,让他们撤退。”
虽然防御工事还差那么一点,但前面的部队可是在硬拖,在付出伤亡。所以,孔有德权衡之下,觉得那点欠缺不值得再让士兵流血。
号炮
向空中,炸响;数百辽民百姓匆匆忙忙地向后方跑,一千养
蓄锐许久的明军士兵进
阵地。
三千对两万?嗯,大概只剩下一万五六千,或者是更少。
孔有德眯起眼睛,知道这将是一场激烈的血战厮拼。
没有火炮,没有轰天雷,甚至手榴弹也没有,只凭火枪和刺刀,三千明军能挡住五六倍的敌
吗?
马蹄声急促,负责阻击争取时间的明军退了下来。
“准备战斗。”孔有德传下命令,神态却奇怪地放松下来,往旁边的树墩上一坐,掏出根烟卷,有滋有味地抽了起来。
……………………
镇江堡。
皇太极站在高处,瞭望着远处的城堡,眉
皱着,显出他的心
并不好。
壕沟环绕,现在的镇江堡的防御体系,令皇太极感到棘手,基本上丧失了进攻的勇气。
显然,这是明智之举。经历过对旅大防线的试探攻击,皇太极知道,就凭他的正白旗,是不可能击
镇江堡的防守的。
如果在明军刚占镇江堡,立足未稳时,皇太极便率军出动的话,
况可能会大大不同。
但皇太极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能暂时阻止明军在镇江堡立足,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更不可能长期驻守镇江堡。
这就有意思了,你带兵过来,明军坐船走了;等你返回,明军又来了。
皇太极自主玩不起这个你来我走、我走你来的游戏,镇江堡被明军占据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
。
本来,皇太极也不想带兵过来。
一来他觉得时间已经足够明军构筑防御工事,再攻打只能是损兵折将;其次,他还想等着明军
,再率
骑来个快速的袭攻,狠狠打击一下明军呢!
但不断流传开来的消息,却令皇太极有些坐不住了。他认为再不有所行动,很可能会对他造成不利的影响。
纳拉忠明,新晋的建州卫指挥使就在镇江堡,还号召原叶赫部的
真
前来投奔,以报叶赫部被灭的大仇;
更让皇太极难以接受的是,纳拉忠明还直接喊话,要把建州卫指挥使让给他,因为他身上也流着叶赫部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