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传奇1997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伪.新零售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伪.新零售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所有传统连锁零售公司都没有想到。

一时间,不光老黄的国美内部,开始有点慌

就连远在金陵的苏宁老张,也召集手下开会讨论起来。

这个网上商城,真的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吗?

易趣的这次促销,会对我们的销售有多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是不是也需要搞一次促销?……

6月1这天,隋波在公司里,盯了一天的系统后台。

发现虽然订单量激增,比平时翻了差不多5倍,但提前做好技术准备的系统依然一切正常,网页没有卡顿,下单流程顺畅,支付系统正常……,也就放心了。

后续的事给宋健等盯着。

隋波则和张奕,悄然登上了飞往魔都的航班。

…………

这次去魔都,是去见见永乐陈晓。

在没有发生“国美黄陈之争”前,其实陈晓在中国商界中,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

他也是一个“传奇”式的物。

1959年初出生于魔都,童年不幸,一场小儿麻痹残废了一条腿,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命运还是比较悲催的……

1985年开始从事家用电器销售,经历了原国营电器公司——永乐电器从初创、辉煌、衰落与死亡的全部过程。

1996年,在公司倒闭后,陈晓带领46名同事集资100万元,买断永乐电器的品牌,创建永乐家电,重新创业。

8年时间,永乐从成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100亿元,销售产品达5万种,在沪、苏、浙、粤、闽、豫、川等地,已拥有近 100 家的家电连锁大卖场。

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羊之一。

尤其是在魔都地区,永乐销售额65 亿元,占60%强的市场份额。

陈晓也因此,获得2003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物”殊荣。

虽然在市场规模和扩张速度上比不上国美、苏宁,但永乐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却非常出色。

不过,在优秀的运营和盈利下,永乐现在却蕴藏着很多危机。

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扩张乏力。

就拿永乐之前,曾为称道的“联盟策略”来看:

2002 年,陈晓首创境内自由合作、连锁采购联盟的先河,与帝都大中、青岛亚泰、河南通力和成都百货等区域家电连锁企业一起,成立了“中永通泰”,一家家电集中采购公司。

后来又有浙江五化、广州东泽、圳铭可达等6家家电流通企业的加盟。

最终形成由11家在各自地区家电流通领域,数一数二的企业组成的大联盟。

以此来对抗国美、苏宁的全国扩张。

可这种看似美好的“联盟”却是问题重重。

用业内的评价:

“一个集团内部,都会有部门之间的摩擦和业务冲突,何况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2003年,永乐先是收购了河南通利50%权,之后又收购了广州东泽90%的权,东泽也改名为永乐电器……

盟友间的弱强食,触目惊心。

如果说国美和苏宁是“内源型”发展模式,通过苦练内功,管理和资本的自我积累,发展成高速滚动的“钢球型”企业。

永乐这种“外延式”的联盟,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航母,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只是一个“雪球型”的脆弱联盟。

举个例子,

国美平均每18天开一家店,快速的扩张速度和统一的管理运营,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利润。

而永乐在并购东泽后,只是小敲小打的进行店面调整。

开店规模和速度并没有提升,还是东泽之前的规模……

归根结底,就是永乐资金不足,周转不灵。

所以,现在正是陈晓最迫切,需要找到外部资金支持的时期。

而对于隋波而言,

永乐的价值,现阶段是对易趣家电品类货源控制和线下体验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长远来看的话……

它最大的价值,其实是一个“试点”。

不错,隋波想尝试一下,在现在先搞一搞简装版的“新零售”。

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与前世的阿里、亚马逊都不太一样的路线来!

隋波总觉得,

“新零售”的说法,还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

至于前世时,阿里搞了半天没什么大动静,也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比如当时从国家大的环境来看,消费需求在下降。

“消费升级”喊了多年,等拼多多横空出世,大家才发现,原来现在国内是“消费降级”了……,大家又连忙搞渠道下沉。

而且老马退休后,阿里这个庞然大物,也有些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很难扎根一个方向全力去做……

而现在的2004年,

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红利和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的“黄金十年”的开端!

从“新零售”理论来看,

业态进化、经营升级、技术变革,是核心的三大要素。

先看生态进化:

零售业态进化是符合“手风琴理论”的,即零售组织的经营范围,会在综合-专业-综合之间反复循环,就好像演奏手风琴时风囊的宽窄变化。

从西方零售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杂货店-专业店-百货店-便利店-商业街的演变。

这其中,百货店的出现,被称为是“现代商业的第一次革命”,其历史意义是对销售方式、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的根本变革。

而零售业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百货店到超市、便利店转移。

超市的开架售货方式与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大大节省了顾客购物的时间,并且省掉了部分销售员。

第三次变革则是商业街连锁店的出现。

大规模跨区域经营,给连锁店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分工、集中采购这些都提高了零售的效率和利润。

再看经营升级:

零售业有一个“零售转理论”,也就是零售的生态变革是有明显的周期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之间不断转循环,类似车一样滚滚向前。

第一个阶段,新兴的零售组织通过创新的手段或方式,获得了较明显的成本优势,然后通过更低的成本与毛利,吸引顾客,争夺市场份额。

第二阶段,当市场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后,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购物体验等方式,来逐渐提高毛利,增加零售盈利。

第三个阶段,获得了稳定的收益和市场份额后,为了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就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把店面开设在更好的位置,来进一步扩大收益。

但这个时候,较高的利润空间就会吸引新的竞争对手场。

第四个阶段,竞争对手通过低价策略和创新方式切,并抢夺原来商家的市场份额,原有商家不得不压缩自身利润……

于是,市场价格回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