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甚至90纳米。
并且刚刚获得了65纳米技术!
而台积电在大陆还只能提供0.25微米的工艺……
最重要的是,台积电自己也才刚刚量产65纳米。
要是再等一段时间,中芯就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去抢台积电真正的大客户了!
于是台积电再次打官司阻止中芯国际。
像台积电在诉状里,
控诉中芯国际将台积电的商业机密,运用于制造0.13微米或更小之工艺产品。
其矛
,就是直指中芯最高端的制作工艺技术,限制其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张汝京也是一一提出反驳的意见:
“我们的0.20微米、0.16微米特殊记忆体技术来源于富士通;0.21微米、0.25微米静态记忆体来自东芝。
在纯粹的逻辑电路方面,
0.18微米技术是从新加坡特许半导体转来;0.13微米技术则来自欧洲半导体研究所;
0.14微米、0.11微米以及90纳米的先进动态记忆体则来自英飞凌。
而在收购摩托罗拉的天津工厂后,我们在5年内可以免费使用摩托罗拉半导体的知识产权,包括0.13微米、90纳米以及更先进的技术。”
他说的都有道理。
但是隋波也只能是摇
苦笑……
老张啊,你这样避重就轻是不行的!
为什么这次诉讼,台积电最终胜诉?
不错,中芯国际的确是为了避免台积电的专利和诉讼风险,一直都在从各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得技术授权。
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弱点——中芯的大部分核心工程师出自台积电!
这必然导致了在中芯在建设芯片工厂、生产线、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大量采用了台积电的技术标准和工艺……
这也是中芯上次败诉,不得不和解赔钱的原因。
这么短的时间里,
就算有了新的技术,这么多工厂,底层的技术和标准,又怎么可能那么快的全盘更改呢?
台积电抓住这一点去搞你,自然是一告一个准!
当隋波问道:
“张总,上次我建议你和台积电谈一下,彻底解决这个隐患,难道是没有谈好吗?
怎么又闹出了这一出?”
一句话,就让本来满面怒容的张汝京楞住了,老脸一红,没有说话。
他当时根本就没把隋波的话放在心上。
都已经和解了,还有什么好谈的?
现在被隋波一问,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隋波看他的表
也就明白了,笑笑不再说什么。
他开始思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像前世那样,提起反诉,针锋相对肯定是不行的,只会让矛盾激化。
倒是可以积极应诉。
美国的这种专利诉讼大多会很漫长,尤其是聘请有足够经验的资
律师团,打个几年都正常,先拖住台积电的攻势。
其次,舆论攻势。
台积电刚刚和解就再次诉讼,这一点从商业角度而言,是不太地道。
恶意竞争的意味非常明显,可以从这方面
手,争取舆论上对中芯方面的支持。
第三,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台积电彻底和解。
解铃还需系铃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张忠谋身上……
虽然去年张忠谋已经计划
班,由蔡力行接任台积电ceo。
但是张忠谋依然是台积电真正的“国王”,他的意志仍然至高无上。
张汝京和张忠谋因为当年“世大”的事
有心结,这也是两家始终谈不拢的一个原因,后来甚至张汝京直接被
走。
这种
况下,就需要有个“中间
”出面缓和一下。
隋波倒是有兴趣,
去见见这位一手缔造出芯片代工产业的“全球芯片教父”。
未来星汉和台积电的合作机会,也有很多……
当然,这也解决不了现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斗争”的核心问题。
张忠谋在商场的作风非常强悍。
他早年在德州仪器的时候,曾把英特尔打的退出内存市场……
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近十年里,所向披靡,被称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
”。
由此可见,他既然盯上了中芯国际,不把中芯打下去,一定不会
休的。
还好,今年张忠谋已经75岁了,又处于“半退休”
班状态。
心态或许会比年轻的时候,更平和一些……
另外,接下来两年,金融危机和移动互联网崛起。
这两个机会,也是可以利用的……
该怎么和张忠谋谈呢?
看到隋波陷
沉思。
张汝京和江上舟等
对视了一眼,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隋波的意见。
虽然隋波很年轻,
但他在商界里一向以“
谋远虑”、“神鬼莫测”而闻名。
眼前台积电的这次诉讼来势汹汹,看似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
他们都希望隋波能够另辟蹊径,想出什么令
惊喜的
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