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龙跟江西勾结了,福建全省,恐怕旬月之间就能拿下。”
“把江南拿下最好!”黄宗羲愤懑道。
黄宗羲对崇祯的怨气,虽未积累到顶点,但也早已暗骂了无数次。
在这种怨愤当中,其思想渐渐转变,只不过还没系统写成文章。他觉得,评价天下之治
,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只要能够万民安乐,改朝换代也无所谓!
赵瀚那篇《家国天下论》,简直写到黄宗羲心坎里。而且许多内容,黄宗羲并未想到,看了文章之后,顿觉醍醐灌顶。
回到船舱,黄宗羲又看了一遍《家国天下论》,突然开始提笔写稿子。
《原君》!
“有生之初,
各自私也,
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有
类社会以来,
都是自私自利的。
对公众有利的事业,无
兴办;对公众有害的事
,无
摒除。
如果有这样一个
,不求个
利益,只求天下利益,不求个
避害,而令天下避害。那他必然辛苦千万倍,付出千万倍辛苦,却自己不享受利益,常
是不会去
的……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三代圣
也不能免俗。
三代之后的君主,以
主自居,把天下之利归于自己,把天下之害归于别
。还让天下
不敢自私自利,把自己的私利视为天下的公利。或许开始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便心安理得。
黄宗羲这篇《原君》,受到赵瀚《家国天下论》的影响,写得比原有历史更加
得多。
他把国家比喻为大商号,皇帝是商号总掌柜,官员是二掌柜、三掌柜和分号掌柜,天下万民都是商号的
东。
商号是
东们的商号,天下是天下
的天下。
如果皇帝和官员不称职,就该全部撤换掉。就像
东撤换诸多掌柜一样,这才是最合理的。当今之世,大掌柜、二掌柜们,事实上在谋夺
东的产业,还要把
东们都饿死才罢休。
只有那些糊涂小儒,才会死守君臣之义,以为君臣关系是天生不变的。
真正的大儒,应该明白至理:万民重于社稷,社稷重于君王!
写完这篇《原君》,黄宗羲拿去给顾杲和吴应箕。
二
看罢,惊骇莫名。
吴应箕说:“此文莫要现于世间,否则哪个君主能够容忍?”
“快快烧了,恐有杀身之祸!”顾杲劝道。
黄宗羲却笑道:“此文之义,许多源自《家国天下论》,只不过我写得更无遮拦。那江西赵瀚,如果能够容忍,则此
必为千古之明主。若他不能忍受,那便是欺世盗名之徒,把我杀了更好,让世
看清其真面目。”
(突然降温,感冒了,嗓子鼻子难受,今天只有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