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修桥铺路搞水利工程,他修的堰坝几百年后还在用于灌溉。只因在修水渠过程中,遭到豪强的刁难,败了官司,心灰意冷,才转行去写小说。
大军在兰溪县逗留半天,翌
清晨继续赶路,新派出的三千前锋已经快到严州府。
进
山区之后,两岸景色让赵瀚皱起眉
。
那些山坡间错落的农居,八成都已经
败,屋檐长满杂
也无
清理。
赵瀚把李渔叫来:“即便是山坡旱田,但毗邻江水,也不该如此
形啊。我看这些农居,至少有一半无
打理,难道家里的
都死完了?”
李渔回答说:“连年大旱,又兼朝廷重赋,自是难以得活。并非这里如此,浙江遍地如此也。别处全家死绝,自有乡邻占其屋。可此处乃偏僻乡村,农屋废弃之后,也没几
看得上。”
“只说你家所在村落,上次大旱死了多少
?”赵瀚问道。
李渔说道:“大旱当年没死多少,大旱第二年遍地饥馑。只因官府催
、地主盘剥,百姓仅有的
粮也被夺走。要么逃难去杭州、绍兴,要么逃难去江西,沿途饿死无数。一
倒下,第二
便没了尸体。晚生所在的村子,只我晓得的,就有三
曾食
。”
“唉。”赵瀚叹息。
李渔继续说道:“今年还好,浙江没有旱灾。但官府赋税更重了,许多贫寒士子,家里也已揭不开锅。因此义社首领许子
(许都),站出来振臂一呼,浙江三府十余县士子便群相呼应。”
这次浙中起义,好多都是吃不饱饭的秀才。
义社,属于复社分支,宗旨是驱逐朝中
佞,选贤用能振兴大明江山。
结果这群士子,竟被
得集体造反。
赵瀚有些自责,或许应该去年就来,早点打下浙江,就能少饿死许多百姓。
岸边农居空
的,赵瀚心里也空
的。
一户
败农居,就意味着一家
死绝,赵瀚很讨厌这样的
况发生。
行至半路,有小船驶来,却是先
部队送
报回来了。
赵瀚拆信一看,却是浙江巡抚募集的大军,已经在严州府城驻防,卡住要道不让大同军直奔杭州。
(投月票啊,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