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袋始于唐朝,是官员们盛放鱼符的袋子,不同品级佩戴的鱼袋颜色不一样。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一般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佩戴银鱼袋,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亲王佩玉鱼袋。
到了武则天时期,改鱼袋为
袋,所以才有那句广为流传的“金
婿”一诗,指的是佩戴
袋的三品以上高官。
但历史上仅仅只有武则天一朝叫
袋,其余都是鱼袋之名。
宋朝这会,鱼袋里不再装鱼符,而是彻底成了身份的象征,而且不再官服制内,也就是说,即便你升到五品三品,也不一定有银鱼袋和金鱼袋,得官家赏赐给你才行。
这是一种隆重的荣誉,在正式公文里,是要写在官衔里的。
杜守义刚升到五品,他没有银鱼袋;而程度官衔是从三品,十几年前就五品了,可也是最近两年才被赏赐一支银鱼袋而已。
所以,对于还未出仕,便获得银鱼袋的杜若,两
自然是羡慕不已。
杜守义除了羡慕自己儿子,更多的是惊喜,佩银鱼袋意味着有穿绯红官服的资格,将来杜若一旦出仕,散官衔起步就是五品!
虽说只是无权散官而已,但在大宋开国以来也是独一无二了,更关键的是,银鱼袋不止代表着嘉奖和荣誉,还代表着官家的特别关照。
——杜若如今是简在帝心的
。
即便是没
过官场的苏老泉,都明白简在帝心意味着什么,被官家记在心
,以后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恭喜恭喜啊!”
程度对杜若态度瞬间来了个大转变,刚才他只是赞许杜若才华,还端着长辈架子,此时他却架子全无,在杜若面前略显讨好。
“春风迎宾卷帘幔,天使临门送喜来。旧时李唐金
婿,不胜今朝杜佩鱼。”
后面程度还特意作了首小诗夸杜若,杜若还没觉得哪里受用呢,杜守义和苏老泉倒哈哈大笑,乐得
颠
颠的。
不过这首诗虽写的不咋滴,但后面却广为流传开来,诗里的“杜佩鱼”成了杜若外号,眉州老百姓们都喊杜若叫杜佩鱼,并引以为傲,至此,杜若算是彻底摘掉了纨绔的名
。
杜若也不管区区一个鱼袋能有多好,但他明白皇帝的御赐之物,可不能天天戴着,万一弄坏了,说不定有麻烦。
便把银鱼袋藏在家里,出门腰上只挂着苏小妹送的荷包,或简单一个玉佩而已。
但无论走到哪里,
们都恭维的喊着“杜佩鱼”,倒也让杜若很享受,古代直呼其名算是不敬,可杜若还未弱冠,没有字号,别
喊他杜佩鱼总比直接喊他杜若要好听些。
这几个月来,一品楼那边一直风风火火。
杜若最终以七万五千贯拿下了这家酒楼,买来第二天便开始拆,引得眉州百姓们纷纷指指点点,说朱旦真是个败家玩意儿,这么好的酒楼,拆它作甚?
朱旦当然不会和任何
解释,只是埋
活,统筹安排工匠,逐条记录拆下来的砖石木料,按照杜若画的
图找营造匠
研究……
这里
自然无比繁琐费心,朱旦第一次知道,原来
事这么不易,但好在有未来老丈
和从小便跟着爹爹坐账房的彩云姑娘帮衬,所以朱旦办这些事倒也井井有条。
加上杜若这边钱管够,整个一品楼重建工程进展迅速。
期间朱旦叔叔婶婶也找他过问了一番,叔叔是关心他,婶婶则是怀着鬼胎,想套出他为什么突然这么有钱,可朱旦如今不再寄他们屋檐下,对叔叔只是应付着,对婶婶更是毫不客气,两公母并没有从朱旦这里套问出什么。
但是他们也能猜到,朱旦肯定是在帮别
办事。好歹朱旦现在似乎彻底和顺风镖局断了关系,婶婶也不管朱旦在外面如何搞,只要不来占镖局,不花她家银钱,她也懒得过问。
会考结束没多久,在原一品楼旧址上,已经重新树立起一座五层楼高,占地极宽的新酒楼骨架。
这座庞然大物尽管还未建成,但其规模已经远超眉州任何一栋建筑,更是全眉州除了城墙四周的箭垛外最高的建筑。
为此,杜若耗费了近十万贯钱,动用了眉州几乎全部的能工巧匠,也得亏眉州邻着岷江,大货物运输能力强,周围有大片原始森林可用,不然他黑眉州富商的这点钱只怕不够用。
“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盖个五层楼成本好高啊!”
这
,杜若和朱旦站在新楼主体外面,仰望着这后世几乎随处可见的楼房高度,心中感慨万千。
他估计,等这座酒楼最终落成开张,他黑富商们的那几十万贯钱,能剩三五万贯就不错了。
“老杜,咱这新酒楼以后叫什么名字?还叫一品楼吗?”
朱旦对杜若问道。
“是得取个名字,我还没想好……”
杜若若有所思的点点
,他心里想的却不是取名字,酒楼叫什么名字对他而言无所谓,关键是菜品极其内涵。
他也是时候为酒楼开张做准备了。
“大肠,第一批阉割猪,快能出栏了吧?”杜若突然问。
“哪有那么快啊?”朱旦挠挠
,道:“不过阉割后的猪确实长得快,酒楼开张后也可用得。”
这段时间朱旦跑遍了眉州周围所有有养猪的农户,推广阉割理念,农户们一开始自然是不信他,但有钱好办事,在朱旦拿出一沓沓
钞,告诉他们这些猪按照出栏时重量提前买了,阉割死了算我的,农户们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纷纷由着他来了。
当然,农家野兽医也不太会阉割猪,但在充足的资金给他试错练习下,这个技术倒也不难练成。
如今近两个月过去了,农户们都发现了煽猪的好处,原本
躁无比的大黑猪变得温顺无比,每天吃完了就睡,偶有得病死的,那
也无半点腥臊味。
现在临近酒楼开张,即便没有朱旦预购,农户们也会主动请
将猪仔“去势”,这种技术风气,正在不断朝外面蔓延。
“那就好。”
杜若拍了拍朱旦肩膀,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带着杜青和上官金锁离开了。
之后,杜若去群芳楼,见到了薛婉儿。
薛婉儿最近抑郁寡欢,可一见杜若来,她立刻容光焕发,眉眼含
脉脉。
“婉儿姑娘,我送你的那首歌,怎么不见你演奏,可是不喜欢?”
杜若和薛婉儿面对面坐着,客气问道,他指的是前段时间给薛婉儿送的那首《谁动了我的琴弦》。
“公子大才,这首曲子实在动听,只是歌词……”
“歌词怎么了?”
杜若有些好奇,那歌词虽然都是白话,可颇有古意,也算含蓄,不算出格。
“没什么,只是听着心塞……”
薛婉儿突然黯淡下去,不等杜若说话,她突然冷冷道:“那晚一别,公子近两个月都不来,今
又来做什么?”
杜若有些摸不着
脑,心说你又不是我媳
,我
嘛天天往你这跑?哪有卖家怪买家不来的道理,这不是道德绑架吗?
心中虽吐槽,可嘴上是不能这么说的,杜若此番毕竟有事求薛婉儿。
“最近这俩月不是太忙嘛,我爹要去成都府,家里上上下下总要拾掇拾掇,如今他刚离开眉州不久,我才闲下来嘛。”杜若笑嘻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