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呼朋唤友

第二百七十九章 呼朋唤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鲁直兄,你终于回来了!”

汴梁城外迎客亭,王霄等上前迎接从马车上下来的黄庭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煦确定了以王霄牵制掌控朝野的新党的信念后,对于王霄上书请赦黄庭坚等也就予以了同意。

毕竟王霄只是一个,想要对抗新党也得有帮手才行。

曾经与王霄关系很好的苏门四学士,纷纷得到了返回汴梁城的机会。

他们能够被赦免,除了王霄的提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以苏轼为首的蜀党并非是旧党之中的顽固之徒。

旧党之中的顽固之徒是砸缸的光,刘安世等的朔党。还有程颢与程颐兄弟的洛党。

砸缸的光就是写资治通鉴的那个。

而程颢与程颐或许名声不显。可他们的再传弟子却是无不知,无不晓。

那就是彻底奠定了理学的朱熹,他们的学术是一脉相承的。

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程颐说的。

在旧党之中还有一个以苏轼兄弟为首的蜀党,这帮简单来说就是墙

新党势大的时候就支持新党,旧党当朝他们就支持旧党。只能说是挂了个旧党的皮。

赵煦对旧党之中的顽固之徒是非常憎恨的。因为他们曾经帮着高太后给赵煦带去过极大的羞辱。

至于苏轼他们这样的墙,那份恨意就没有那么重了。

“子厚,多谢你的奔波相助,老夫感激不尽。”

黄庭坚自然知道自己能重回汴梁城,完全是因为王霄的奔走。对于这个当年结识的很有才华的小兄弟,那是非常感谢。

“若是子厚能请官家赦免东坡居士就更好了。”

太过兴奋的黄庭坚来上这么一句,丝毫没有注意到一旁的秦观,张耒等的尴尬之色。

他们都曾在苏轼门下游学,被称为苏门学士。

可现在却是因为王霄的帮助才重返汴梁城,而且之前陛见的时候,皇帝也隐晦的表示过让他们相助王霄对抗新党的意思。

这个时候如果让东坡居士也回来,那谁来当老大?他们这些又该帮着谁?

王霄不动声色的扶着黄庭坚的手臂招呼“都会回来的,不用着急。来来来,我们已经备下了今天早上汴河里新捞上来的鲜鱼,还有西域送来的葡萄美酒。今不醉无归。”

“这位是李伯时,国画之技天下无双。”

“这位是米元章,书画之技旷古烁今。”

“这位是......”

王霄为众互相引荐,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了。

吃鱼脍,喝美酒。这才是大宋士大夫的常。

闲聊之中,自然而然的就说到了众之前合力完成的画作。

黄庭坚好论书,鉴画,评诗。听到有这种盛举,当然不容错过。

一群喝着喝着就喝到了王霄的新宅邸里去。

看着这里亭台楼阁,假山湖池都是艳羡不已。

纷纷表示能在这个地段有这么一座大型的宅院,那就足以传家了。

然后晁补之又顺着话题说到了王霄,说你年岁不小了,为何还不娶妻?

王霄能说什么呢,只能是笑了。

酒到酣处,那幅足有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就被拿了出来,直接摆在了院子中拼凑在一块的案几上。

“此画大赞。”黄庭坚评鉴一番,由衷的表示赞叹。

秦观说“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张耒说“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晁补之说“画技大手笔与细的手笔相结合,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趣。实乃传世名作。”

之后就是传统套路。众纷纷上前在画作上签名用花押,明证自己评鉴过这幅画。

王霄满意的将画作收起来。这可是真正的国宝,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拍卖场上的那种。

估价什么的,那就别估了,根本就没有价格可言。

漫长的休假结束之后,王霄终于开始上班。

开封府的事倒没什么,各曹负责自己的一块,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形成了固定路数,没有什么大事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做完。

而户部那边,王霄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进行普查。

唐宋之时户籍中并有主户,客户的区别。客户多指无地的佃客。

普查之下主户丁为三千万,客户丁超过七千万。总的在籍数量超过一亿之多!

这还没有包含那些不在籍的隐户,仆役,逃犯,山贼等等的数量。

之所以如此之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规模引了占城稻,使得粮食产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而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多力量大,绝对是名言。

统计完户,安排征收秋赋。在邸报上看了看吕惠卿因病告老还乡的消息。王霄开始为增强大宋国力忙碌。

像是剪除规模庞大军队什么的,压缩那什么的,控制土地兼并什么的,这些事王安石都没能做到,王霄自然现在也不会去碰。

他心中也有一套自己的安排计划,参考蓝本就是张居正变法。

不过在没有做到尚书左仆兼门下侍郎之前,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增加大宋的财政收

还是那句话,办什么事都得手中先有钱才行。

历朝历代的主要收都是土地,可土地在大宋的收却是不到一半。真正的主要收,还是在于商贸。

扶桑的玳瑁铜矿,南洋的大米珊瑚,阿拉伯的香料等等一船船的运送到各处岸,然后换成茶叶丝绸瓷器再运走。

这规模庞大的商贸之中,蕴含着让难以置信的利润。

王霄决定先给大宋的商贸增加一个拳商品。

绍圣五年十一月,初雪刚落的时候,王霄请赵煦来到了城郊的蔬菜大棚地。

“这...这都是琉璃?!”

看着眼前这一排排由晶莹透亮玻璃构建而成的大棚,赵煦惊讶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琉璃是非常贵重的。

之前赵煦赠送王霄的礼物里就有琉璃做成的杯子。而古时琉璃甚至被当作昂贵的陪葬品。

可现在,这处皇庄内错落有致,足有上白座蔬菜大棚里全都用上了琉璃来采光。

远远看去,简直就像是来到了水晶宫里一样。

“官家,我更愿称其为玻璃。”

王霄笑眯眯的引着赵煦往远处的库房走去“微臣去年申请集中天下最好的窑匠开大窑,这些都是从窑里烧制出来的。”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哪怕王霄的脑海之中有着相关的数据与资料,可想要像是之中那样一烧就出来,一吹就成型,一压就能平板没气泡。那是不可能的事

单单是前期的烧制就花费了几个月的世间,不知道烧废了多少窑。

终于掌握好了温度时间与材料比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