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澳洲风云1876 > 第736章美孚急了

第736章美孚急了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条件支援花旗国与伦敦对着,甚至撸起袖子派遣志愿军亲自下场,哪怕耗费巨资也在所不惜。

如今况类似

列强联合调停公使团中的法兰西立刻开始摸鱼,并且暗中立场偏向大洋王国立场,反过来帮着做其他列强的工作。

只要能让伦敦不痛快的事儿,黎都愿意无条件去做,不讲价钱,只谈奉献,别问为什么,就是这么神奇。

其次是施压扶桑国政府,这就简单了。

大洋王国驻扶桑公使直接面见该国首相,以严厉的吻指出;

倭国正在参与极其危险的活动,其后果绝不是倭国能够承受的,应速速悬崖勒马,勿谓言之不预也。

于是,倭国立马就怂了。

对意大利公使则是强调两国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问题上的友好合作,强调大洋王国的远东立场,希望不要影响双边关系云云。

对德国公使则是抛出胶东半岛问题,若不想大洋王国在其中搅东搅西,坏了德国佬的好事儿,那么最好在两广问题上保持合作,否则大家一拍两散。

一番外努力之后

欧美列强纷纷哑火,伦敦肯定是不能出来挑对付自己的小弟大洋王国,只能背后使坏,因此力度很有限。

如今跳的最凶的是花旗国,一副主持正义的样子,直接把两广总督府的行动定义为“叛”,不遗余力的施加压力。

其他欧洲列强全都顾左右而言他,从原有立场后退了。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

两广总督府开始处处刁难境内的美籍商,来自花旗国的货物也被滞留在海关和各地码,通关的子遥遥无期。

即便通关了,也无敢于承办运输销售事宜。

两广总督府确实无力对付花旗国,但是对付境内为花旗国洋行服务的民,那真是三个手指捏田螺……稳得一比呀!

硬撑了一段时间,美商叫苦不迭,纷纷开始大声抱怨美方公使,强烈要求其别瞎掺合了,目前美方的远东搅屎棍政策已经严重的伤害到美商利益。

尤其是美孚石油公司总裁艾比斯先生,直接前往华盛顿面见国务卿柯迪亚克,对美方远东政策表示强烈抗议,认为这严重损害到公司利益,他表示;

“远东是美孚公司的最重要外销市场,作为市场领导者,美孚公司每年因此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巨大利益,如今这一市场正在受到澳洲石油公司的强烈侵袭,而我们政府的政策,迫使我们不得不乖乖的退出市场,拱手让出丰厚的利益,这是绝不能够接受的滑稽一幕。”

作为花旗国极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财阀,美孚公司的表态引起华盛顿的震动,调门瞬间降低了八度,也开始摸鱼了。

广州事件两个多月后,虽然一切依然在迷雾中,但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李福寿估摸着;

没有了欧美列强的暗中怂恿和支持,满清朝廷撑不了多久就得松,时间优势在自己这一方。

尤其是针对美方的这一下子狠招,打在腰眼上,美孚公司可谓痛彻心扉,也让夸夸其谈的美方代表清醒过来,在远东这一亩三分地上;

花旗国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影响力,就是个弟弟。

当今时代

神洲大地是个“贫油国”,不产石油。

无论是煤油也好,汽油也罢,都要从国外进

从北平到沪海,从津门到广州,所有城市售卖的油料那可都是外国牌子,用船从外国运过来然后用铅皮桶分装,论斤出售。

市场主要进的有美资美孚公司,英资皇家壳牌公司,澳洲联合石油公司等主要玩家,前两家是老牌公司,进神州市场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澳洲联合石油公司则是新兴势力,进远东市场只有五六年,但是扩张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成为该地区石油市场三大玩家之一,能够与英美老牌石油公司分庭抗礼。

其开发的油田主要位于三马林达以南120公里的板市,该地区1885年发现石油,1888年正式开始兴建油田,至1889年1月份第1油井出油,用时8个半月。

时至今

凭借板油田雄厚的石油资源,年产石油500余万桶,大洋王国一举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摇身一变成为石油净出国,澳洲联合石油公司迅速崛起为世界级大石油公司,不但满足了国内旺盛的油气资源需求,而且可以大量出供应远东地区和东南亚。

李福寿此次视察婆罗洲,板的石油产业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发展与石油相关的石油化工和加工科技,将会成为今后的重点方向。

政府计划通过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东加里曼丹省及周边地区工业发展,成为引领的支柱行业。

这一规划方案已经在议会得到通过,板油田将会联合各高等院校进行科技攻关,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石油化工技术,在石油生产和加工领域耕细作,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产业能力。

李福寿对此极为重视,亲自带领专家和政府高层前来调研,按计划明天就将启程,顺着三马林达向南120公里宽阔而平坦的柏油马路,直接抵达板。

如此大费周章,就在于石油化工行业可以弥补大洋王国缺失的工业门类,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话回正题

神州大地这种单方面的卖方市场,造成了油料昂贵和短缺。当时不仅汽油价格昂贵,使拥有澳洲产的汽车成为了王公贵族才能有的奢侈行为,就连晚上点灯用的煤油,那也是普通老百姓很大的一块负担。

华夏历史上

在煤油灯进以前,传统照明主要使用植物油,再加上棉线捻成的灯芯。

这种灯亮度很差,即所谓的“一灯如豆”,极其鲜明地表述了植物油灯的特点,光线昏暗,使用时需要经常剪去烧焦的灯芯,用起来非常麻烦。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被迫开放五通商,煤油灯迅速进神洲,当时是专供租界照明。

其后洋采用倾销的办法,迅速抢占了大陆的夜间照明用油市场。

那时候的洋煤油非常便宜,1879年在汉,茶油每担5两6钱,大麻油每担5两4钱,而洋煤油每担仅为2两8钱,一担国产油能买两担洋油。

菜籽油的价格大约是120文一斤,而煤油只要65文一斤,洋用国产油一半的价格倾销。

为了更方便地向老百姓推销煤油,美孚石油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带有玻璃灯罩的罐式煤油灯,任何只要购买美孚公司的煤油,就免费配送一盏高档玻璃罩煤油灯。

这种低价销售甚至送赠品,然后让你买他的消耗品的套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美资洋行就通过层层代理,将销售网络一直铺到华夏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而洋行的服务,那也是一等一的,在亚细亚集团当时内部发行的《石油手册》中规定:

只要是能带来生意的客,哪怕是穷乡僻壤的火烛小店,洋行也要求自己的雇员降尊纡贵,“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免有伤他们的感”。

而这种极大力度的低价倾销、再加上赠送煤油灯的组合拳,根本不是清末老百姓能接得住的。

不久以后,洋煤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