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六十五章 又要出大事了!

第六十五章 又要出大事了!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雨后初晴,江陵城里一片泥泞,行们踩着木屐,小心翼翼行走在街道上,荆州州廨前街道,白直们正铺洒白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江陵多雨水,夏秋之际尤其如此,一场雨过后,城里许多街道的积水可达数尺,给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官宦家出行有牛车,倒是不怕街道上的积水,但是官员们乘车到了公廨,总是要下车的,若鞋履被污水弄湿了,极为不便。

更别说在州、郡、县公廨进出的寻常小官吏,坐不起牛车,只能徒步涉水出行,进出公廨时一个个满脚泥泞,踩得公廨里到处都是泥,有碍观瞻。

所以每逢雨天,州、郡、县公廨的白直们都要处理门前积水,但积水急切间排不出去,就只能时不时铺上沙子,将路面垫高。

而州廨门前道路铺沙子的速度最快,因为这是州廨所在,荆州门面所在,若是满地泥泞,荆州刺史、庐陵王见了可是要发火的。

此刻,多有牛车在州廨前停下,车上官员下车,踩着沙子向廨内走去,待得牛车驶离,随后又来一辆牛车停下。

车水马龙的州廨正门,往十分热闹,大小官员的随从众多,声嘈杂,州廨门吏竭尽全力维持着门前秩序。

街边一隅,各家随从们聚集在路边,守着自家牛车,等候自家郎主出来。

闲来无事,随从们闲聊起来,说起家长里短,讲起各地奇闻异事。

江陵是江防要地,位于长江北岸,往来商旅如过江之鲫,常在江陵城里逗留,给城里的们带来各地消息,这些消息,就是许多的谈资。

接耳的嗡嗡声中,有四名少年踩着木屐、挽着裤腿,在泥泞之中慢慢前行,接近州廨。

时不时有牛车经过,前导高声呼喊着“让路”,四名少年局促的躲到路边,等牛车经过,再慢慢向前走。

眼见着距离州廨越来越近,名为潘宝的少年咳一声,看向身边的贾成。

贾成身上伤还未完全愈合,所以动作稍大就会疼,此刻低着向前走,似乎还未从长途跋涉中恢复过来。

“准备好了么?”

潘宝低声问,满嘴鄱阳音,和周围的江陵音形成鲜明对比。

贾成点点,目光坚定,他在潘宝的带领下,不远千里乘船来到这里,关键时刻就要到了。

潘宝又看向另一边的少年,看着这个名为潘元的堂弟,用江陵话低声说:“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啊,好,好...”

潘元应承着,却有些紧张,见潘宝离开、往回走,他和自己的外弟(表弟)张六郎一起,带着贾成向前走。

走着走着,张六郎走在前面,迎着路旁众的注视,靠近州廨。

他们一身寒酸,看上去就不像是哪个官宦的随从,而是寻常小民,所以州廨门前值守的士兵很快注意到这几个“闲杂等”。

就在这时,张六郎停下脚步,咽了咽水,犹豫片刻,回看见外兄向自己点示意,张六郎抹了抹鼻子。

树后站到路旁,靠着墙,双手抱在胸前,然后喊起来:“非...非...”

声音有些颤抖,旁听他这么一喊,齐刷刷看过来。

“非礼啊....非礼...啊...”

张六郎一边喊,一边哭泣,做瑟瑟发抖状。

这下,所有都看过来。

非礼?一个少年而不是一个小娘子当街喊非礼?

哇,这是怎么回事啊?

在路边闲得无聊的各家随从,闻言纷纷聚过来,看着这个少年哭喊“非礼”,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远处,躲在街角处的潘宝,紧张的看着群聚集在马六郎身边,再看贾成和潘元站在一旁,静候时机。

‘一定要成功啊...’

潘宝念叨着,希望这次冒险能够成功。

潘宝是大鲶彭食肆东主彭均的伙计,本是江陵,因为和父辈寓居鄱阳,便成了半个鄱阳

潘宝在江陵有亲戚,于是受李笠所托,带着贾成登上亲戚管着的西行商船,来到荆州州治江陵。

此时,潘宝远远看着聚集在张六郎身边的越来越多,以至于阻塞路面,州廨门前的士兵、吏员纷纷过来喝骂。

正门的绽出现了。

贾成和潘元不动声色绕过群、靠近州廨正门,趁着门前吏员、士兵、白直去驱赶聚集群的机会,踢掉脚上木屐,撒丫子往州廨里冲。

守在门边的门吏,注意力在那个哭喊着“非礼”的少年身上,未曾料有两个小子竟然从眼前群冲出,往门里撞。

反应过来时,这两个已经如同一阵风那样,刮进去了。

“你们做什么!”

门吏呼喊起来,吓得魂不守舍,赶紧追逐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小子,而州廨里来来往往的们,见着两个小子闯进,一下子回不过神。

“抓住他们!抓刺客!!”

州廨内值守、巡逻的士兵,率先反应过来,哗啦啦冲上去,要将这两名刺客拿下,而旁听了“有刺客”,赶紧躲闪,一时间前院里成一团。

包围圈很快形成,然后缩小,却见其中一个名少年,忽然掏出一张白布,奋力挥舞着,高声大喊。

说话带着外地音,大伙听不懂,而另一个少年喊出来的话,大伙倒是听得清楚:“冤枉!冤枉啊!江州鄱阳民,求上官主持公道!”

。。。。。。

厅事,身材魁梧的荆州刺史、庐陵王萧续坐在书案后,板着脸,一双眼睛如同鹰眼,盯着眼前阶下跪着的两个小子。

阶旁,侍卫们按刀侍立,防着这两个小子忽然发难,两侧又有官吏,一个个沉默不语。

,一切如常,忽然有州廨,一开始以为是刺客,于是弄得心惶惶,结果却是跑进来鸣冤告状的百姓。

州廨的两个小子,其中一个居然来自江州鄱阳,不远千里来到荆州江陵的荆州州廨告状,求上官主持公道。

佐官们听了此所谓的‘冤’,梳理了数遍,然后上呈刺史、庐陵王萧续,由萧续定夺。

“寡问你...”

萧续看着贾成说道,因为说话带着建康音,一名会说鄱阳话的吏员赶紧把话转述给贾成。

“你,为何会来江陵?”

贾成赶紧回答:“回大王,小本来是要去襄阳,结果乘船走在汉水、靠泊竟陵时,发现有鄱阳王府的在码,小害怕,便下了船,想走陆路北上去襄阳。”

“结果路上也有王府的,小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南下,躲到江陵。”

“小饥寒迫,眼见着就要撑不下去了,幸得,幸得这位潘郎接济,他听了小的话,便、便带着小来州廨伸冤...”

萧续曾任江州刺史,大概能听懂鄱阳音的话,不等吏员转述完毕,扬起手中写着字的布(诉状),问:“你说的,可否属实?”

贾成磕起来:“小所说,句句属实!求..求大王为小做主!”

“那,这上面的字,都是你写的?”萧续盯着贾成,眼睛眯起来。

“是、是小在寻阳时,一名先生好心,为小写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