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二十二章 克虏伯

第二十二章 克虏伯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笠问的问题,瞬间难倒了萧十一郎,而被这问题难住的,还有旁边的侍卫们,以及鄱阳王府防阁将军蔡平。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啊,箭搭在弓上,箭的指向和弓弦回弹的方向不一致,怎么出去的箭,不是沿着箭杆指向飞,而是能够沿着弓弦回弹的方向,往正面出去?

所有练习箭的,刚开始接触弓箭,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个疑问。

但是,没有可以给出一个让信服的合理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

蔡平记得自己当年还是少年时,练习箭,就问过父亲,但父亲给不出解释,只是教授他诀,然后不住说:

“本来就能正,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这样的疑问,蔡平得不到解答,所以当他开始教儿子以及其他箭时,面对初学者提出的这个疑问,他走上了父亲的老路:

“按诀练即可,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蔡平教外甥箭时,外甥同样问了这个问题,他答不上来,现在,李笠问了这个问题,外甥又如何能够解答?

果不其然,本来信心满满的萧十一郎听了李笠的提问,瞬间泄了气。

这个问题他一直想不通,心里有疑问,却得不到解答,所以对箭没了兴趣。

李笠见众果然给不出合理解释,微微一笑,把弓、箭放下,让拿来一根长竹竿,一顶着墙。

然后一握着竹竿另一,用力向前推,于是竹竿渐渐弯起来。

“小不才,虽不懂箭,却知道原因,请看竹竿,将其看作是箭杆。”李笠如是说,等大伙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竹竿上,他继续说:

“弯弓搭箭,撒放弓弦那一瞬间,弓弦是不是猛地推动箭矢向前走?现在,这竹竿就是被猛地用力推。”

见众,李笠又说:“那么,当箭离弦之后..”

他示意那松手,于是竹竿立刻恢复形状,又因为弹力惯,不住地颤抖,宛若一条鱼在摇摆尾。

虽然这只是片刻之事,但所有都看见,竹竿在“摇摆尾”。

“大伙都看清楚了吧?箭杆也会如此,被弓出去后,就会如一尾游鱼般摇摆尾,就这么....”

“如同游鱼一般‘游过’弓把,跨过‘障碍’,向前方‘游’去,所以才能正。”

李笠的演示很直观,却让难以置信,萧十一郎满脸震惊,蔡平却若有所思。

一名年轻而出:“不可能!箭这么短,如何会像竹竿般颤抖?”

这位突然话,极其失礼,不过李笠知道这一副长马脸的年轻是蔡平之子蔡全,即萧十一郎的表兄。

蔡全为鄱阳王府阅武马容,马容即行军时乘马居前以壮军容的军官,李笠当然不会因为说话被大段而有什么脸色,继续说:

“道理是一样的,竹竿颤抖明显,箭杆也会颤抖,只是没那么明显,而且...”

“一石弓,弓弦撒放瞬间,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力,全压在箭杆上,难道箭杆不会弯?”

“若不信,可以请一位百余斤重的,单脚踩竖着的箭杆,那必然会踩断吧?”

“箭没被断,是因为前方有路可以走,而不是被堵着,但从静如止水到快如闪电那一瞬间,箭杆受力弯曲,不难想象吧?”

这道理很容易想明白,蔡全和其他默不作声,但是李笠提出的说法,实在是让难以接受,所以他们还在琢磨这说法到底对不对。

李笠见没质疑,便继续阐述自己的看法:

“小不通箭术,却常见,所以知道弓力分强、软,知道箭杆有软硬之分,不同弓力的弓,适用的箭矢其箭杆软硬也有不同。”

“同一个,用弓力不同的弓,在同样的距离上,同一支箭,前后却经常不准,问题出在哪里?”

李笠说完,再次演示了箭矢受力、弯曲的样子:“弓力不同的弓,就得配箭杆软硬不同的箭,对吧?”

蔡全迟疑了一下,点点,李笠又说:

“道理很简单,软硬合适的箭杆,才能刚好‘游’过弓把,箭杆、箭羽不会和弓把擦碰,导致偏。”

后一段话没错,但前一段话,让在场之都觉得难以接受,不过李笠这么一解释,好像解释得过去。

然而这解释给的感觉怪怪的,仿佛某天,娘亲偷偷对自己说:“孩子,你亲生父亲,是隔壁王叔...”

萧十一郎见听李笠所说,居然没驳斥,舅舅还默默点,只觉欢欣鼓舞:原来如此!

他当然高兴,因为李笠所说,让他多年以来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其一,箭杆的方向明明就和弓弦回弹方向有偏差,那么箭是如何向正面飞出去的?

其二,为何自己弯弓拉箭、撒放的动作练了那么久,若用自己选的箭出去,经常左偏或者右偏?

现在李笠三言两语,就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了,比起啰啰嗦嗦解释、却让听得一雾水的舅舅,强了不知多少倍!

李笠见着小胖子来了兴致,也不膨胀,反而很谦虚:“郎君莫要误会,小不会箭。”

萧十一郎不依不饶:“怎么不会箭?要不你如何说得出这个道理?”

“郎君有所不知,这是一位奇告诉小的...”李笠现编一个故事,为自己的讲解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箭矢离弦后的运动状态是什么样的?

因为速度快,所以眼是看不到的,但高速摄像机可以拍下来,通过慢速回放,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题。

他看过科普小视频,视频展示了离弦之箭的运动况(慢动作),是如同游鱼一般,摇摆尾前进,所以心中疑惑得以解答。

箭杆有‘挠度’,当箭矢搭在弓把一侧、箭杆方向和弓弦回弹方向有偏差时,出去的箭依旧能够“绕”过弓把,向正前方前进。

这个道理,古不明白,只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心得和诀,确保手能够准。

而弓力不同的弓,适用箭杆的软硬度(现代称挠度)又有不同,若弓、箭匹配不合适,同样无法准。

那么,许多资质寻常的手开始练习箭时,如果师傅不会教、不会因材施教,或者徒弟无法感悟相关的技巧和道理,准必然有偏差,术水平难以提升。

笨一点的办法就是多练,练月练年年练,靠着‘铁磨成针’的意志,花上数年、十余年时间,硬生生把术练出来。

但是,小孩子本来耐就有限,不可能成里和弓箭较劲,一如萧十一郎那样,练着练着觉得辛苦,索就放弃了。

小家伙想要有一技之长来讨好父亲,又不愿意吃苦,于是投机取巧,学戏法表演来取悦耶娘。

这就是李笠对萧十一郎行为进行分析后所得结论,对方喜欢问问题,但教箭的蔡平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导致小家伙学箭的兴致大减。

那么,他若是能够答疑,想来小家伙学箭的尽会大幅上涨。

然而,光靠三两句解释就想让小家伙坚持下去,那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小孩子的耐有限,做事是‘三分钟热度’。

李笠知道自己必须别出心裁,才能把小家伙练箭的热保持住。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