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五十一章 所见

第五十一章 所见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国子学策试前一,秦淮河畔,朱雀航(桥)旁,书市里,李笠正在看书。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他看着手中一卷卷手抄本,惊叹这个时代文学的兴盛,也惊叹文化传播技术之落后。

这个时代,书都是一卷卷的,没有“本”的形制;书籍上的字,全都是手写上去,没有“印刷”这种说法。

雕版印刷术还没出现,书籍传播全靠手抄。

加上纸贵,所以书籍的价格不便宜,而手抄本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错字别字漏字在所难免,很容易误导读者。

加上没有“出版社”,许多书籍想买都不一定买得到、买得全,严重阻碍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即便如此,建康朱雀航旁边书市依旧热闹,各家书肆出售各种书籍、画作、历以及各种纸制品。

有需求,就会催生相应的产业,巨大的需求,导致佣书(抄写书籍)业兴旺发达,无数家境拮据的读书,以给佣书为生。

官署里有专门抄写的书吏,书吏有时又做兼职,给书肆抄书。

书商为了利润最大化,大量雇佣抄书,抄写热销的书籍,官宦家也雇佣抄书,将自己借来的书快速“复制”,亦或是将自家藏书“备份”。

寺庙同样雇抄写经书,所以“形印刷机”的需求很大,维持着欣欣向荣的“文化市场”。

一旁,书肆伙计见这位挑了半天书,结果好像没有要买的意思,心里恼火,但面上极力挤出笑容,问:

“郎君想要什么书?小店虽然不大,但书籍种类繁多,想来一定有郎君要买的书。”

李笠瞥了一眼这伙计,看出对方有些皮笑不笑,便说:“《春秋》有么?”

“有,不过不知郎君要的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都要。”

“有,小店都有,不知郎君还要不要注...”

“全都要,多少钱?”

听得客如此豪迈,伙计激动万分,忙不迭点,讨价还价之后谈妥,几乎要飞到掌柜那里,招呼其他伙计一起备书。

看着喜上眉梢的掌柜,李笠觉得良心好受了一些,他买书,不是为了走文学路线,而是要长点见识。

李笠当然不是文盲,作为现代的原因,掌握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及见闻在这个时代无能敌。

但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他就是文盲。

对此,李笠不在乎,但在乎的是被当面“明夸实骂”时,自己却听不出来。

读书的套路很多,骂不吐脏字,最嚣张的就是骂还听不出来,甚至还以为是被夸,喜滋滋的。

李笠不奢求自己‘学贯古今’,只求达到郡学学生的水平,平里和道,好歹听得懂对方借古喻今时,到底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

那么,五经之中,记事的《春秋》、记言的《尚书》,就是不错的读物。

李笠打算平里看书以作消遣,调剂一下心,否则整天想着赚钱会走火魔的。

然而他的闲暇时间有限,考虑到关公《春秋》不离手,夜下挑灯看书格满满,于是李笠决定读《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经,指的是儒家典籍,《春秋》由孔子编修而成,以鲁国史料为基准,记录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

《春秋》经文言简义,两万余字却记录了将近三百年历史,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而解释“经”的著作,名为“传”。

李笠从刘德才那里知道,对《春秋》进行解释、补充的书,传世有三传,称为“春秋三传”。

即左丘明所著《左传》,公羊氏所著《公羊传》,谷(穀)梁氏所著《谷梁传》,三传注释《春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左传》偏向历史物事件,且内容极为丰富,可以当做故事书来看,以常的接受程度而言,《左传》是最“友好”的。

但是,三传同样有些晦涩难懂,还得需要传之注释,才能读懂三传,进而读懂《春秋》。

晋时杜预注《左传》,汉时何休注《公羊传》,晋时范宁注《谷梁传》,其著作,当然也得买。

买了还不行,不通“古文”的李笠,未必看得懂这些著作,所以有不懂的地方,得请来讲解。

一部《春秋》,想要读懂,要买许多书,还得请讲解,为此还得脱产专门学习。

由此可以见,学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来说,有多困难。

许多为了一两餐而奔波,根本就没有时间脱产学知识,更别说攒钱买书、请先生。

李笠正感慨间,有一背着布囊匆匆而来,似乎是这家书肆的抄手,带着抄好的书籍来付。

伙计清点着年轻送来的书籍,随后拿出一卷,笑着对李笠说:“郎君要的书缺货,现在刚好送到。”

李笠借过书,展开看了看,发现字体清秀,看起来很顺眼,不由得看了看那年轻

样貌平平,身材一般,略高,方脸、大鼻子,大概二十来岁年纪,眼睛微眯,似乎是因为用眼过度,有些近视所致。

抄手为了赶工,必然夜里挑灯抄书,蜡烛很贵用不起,只能用油灯,然而油灯的光照较差,长期这样看书、写字的话容易损伤视力。

公廨里的文吏因为“案牍劳形”,也多有这种眯眼看的毛病,比如李笠的世叔刘德才,就是如此。

年轻见李笠看着自己,笑了笑,点点,和掌柜结算之后,便掉离开。

。。。。。。

清晨,国子学门前,不断有牛车在门前停下,随行僮仆把小梯搭好,车内走下衣着儒雅的青少年,翩翩然走进大门。

牛车随后向前走,后续又有牛车上前,在国子学门前“下客”。

各家车夫停好牛车后,要和僮仆一起等候自家郎君出来,因为出来得早,所以他们大多没来得及吃朝食。

街道另一的街,就有摊贩摆着食摊,于是许多走向食摊,购买朝食。

准备混国子学长见识的李笠,此时如寻常学子般打扮,带着两个随从,徒步走向国子学,打算吃过朝食再进去。

原本此事由随从代劳即可,但他味有些叼,懒得吩咐那么多,索自己去买,可以根据自己味来挑挑选选。

这个时代的平民饮食是一两餐,即朝食、夕食,如果朝食吃不饱,很容易饿肚子,李笠的饭量大,当然要买足额的早餐。

他喜欢吃裹蒸,这是一种蒸食,类似于后世小粽子,正好有食摊卖。

来到裹蒸摊前,却见中年摊主忙碌着,旁边搭手的小工,李笠居然认得:却是昨在书肆买书时,碰到的那个年轻

“这么早。”李笠打招呼。

他是外地,所以音独特,对方很快认出了李笠,笑着点点:“裹蒸不错的,要几个?”

“有何味?我要桃仁馅的。”李笠看着上层蒸笼里仅剩的一个裹蒸,只觉食欲大开。

“有,三文一个,要几个?”

李笠目测裹蒸的分量,伸出右手,摊开:“我要五个,还有么。”

“好嘞!桃仁裹蒸五个!十五文!”年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