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

第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夜,延陵城外宿营地,李笠结束巡营,回到帐内。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奉命率军返回建康,所以,不用打仗了,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他活捉侯景,立下功,没必要再随军作战。

否则就是抢别的功劳,这可会犯众怒的。

回到建康,就要接受嘉奖,李笠和随后过来的张铤闲谈,谈自己可能得什么嘉奖。

“你认为,朝廷..天子,会有何种嘉奖?”李笠问,张铤却反问:“李郎立了功,可想想过其他将领的感受?”

“大概是怅然若失吧。”李笠笑起来,“功,被一个二十出的小子轻轻松松给抢了,换做谁,都会有不甘。”

“所以,李郎觉得,接下来,还能有仗打么?”

“我想,应该没有了,即便剿灭侯景党羽,接下来收复司州,以及平定藩王叛,都不会有我的事。”

“对,朝廷那么多武将,那么多资历厚的宿将,他们还等着立功,还等着让子侄立功、晋升,凭什么,再让李郎去抢功劳?”

“而你,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大功,厚赏是必然,那么,要如何赏,才不会引来非议?”

“毕竟,你出身微寒,在朝中,不会有帮你说话,这是天子必然考虑的问题。”

张铤说了一番,才回到李笠一开始的问题,先提起朝廷的封爵制度。

爵位等级分为:王、公、侯、伯、子、男,王爵一般只有宗室才能获得。

“我认为,李郎至少封侯,侯为县侯,食邑千户左右,当然,这是虚封。”

“所谓‘得侯景首级者,封河南王’,李郎就莫要当真了,朝廷是不会真的封王,若封了,李郎敢受么?”

这道理李笠知道,张铤继续分析:“李郎屡立军功,还活捉侯景,必然进军号,或许在‘轻车将军’左右。”

“轻车将军为军号二十四班之首,皇子皇孙起家军号,多为‘轻车将军’。”

“至于实职官,我想,应该是班秩十班的云骑将军或游骑将军,这是禁卫将军,同班的还有朱衣直阁将军,不过这得担任过方伯之才能授予。”

李笠不解:“方伯是什么?”

张铤解释:“方伯,一方之长,先秦时指的是诸侯之长,汉以来,指的是刺史。”

“原来如此,请继续。”

“然后,本官之后应该还有加官,要么是班秩十班的员外散骑常侍,要么是班秩十一班的通直散骑常侍,当然,十二班的散骑常侍,也不是不可能。”

李笠问:“加官是什么?”

“加官,就是在本职官位上,加一个清贵的虚衔官职,不需要做什么实际事务。”

“那散骑常侍是做什么的?”

“散骑常侍,为散骑、常侍合称,散骑,即天子出行时的骑马随从,常侍,就是常在身边侍奉,即天子亲随。”

“散骑常侍合为一个官职,始于曹魏。”

李笠听得似懂非懂:“这是亲信的意思?那为何说散骑常侍是虚职呢?”

“在魏晋时,散骑常侍是实职,有定额,要劝谏天子言行、为天子出谋划策,均为宗室或者世家大族子弟担任任,不过从刘宋开始,渐渐滥授。”

“大量寒以军功晋升,朝廷便授予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等散骑诸官以示意尊荣,亦或授予给降将,以示恩宠,世家子弟便不再以任散骑诸官为荣。”

“加官多了,又有员外散骑常侍,员外,即员额之外的意思。”

张铤说到这里,进行总结:“所以,我觉得,李郎的封赏有可能是...”

“转云骑/游骑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进号轻车将军,封某某县侯,食邑千余户,赏钱、布、粮若。”

张铤见李笠若有所思,再说:“或许还有,持节,领某某郡守。”

“领....就是遥领、不到任吧?持节是什么意思?”

“节,即旌节,天子所遣使者需持‘旌节’凭证,持‘节’者,代表天子行使地方军政权力。”

“节的权力,由大到小分‘使持节’、‘持节’、‘假节’。”

“使持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可杀无官职者;假节,可杀犯军令者。”

“三种节常与都督、监、督联称,譬如...”

“行了行了,打住。”李笠摆摆手,“听你的猜测,陛下是想留我在建康做禁卫将军,侍卫身边,随时可以出谋划策,而不会外放做地方官?”

“正是。”

“然后,若需要打仗,再领兵出征,打完仗,回建康继续宿卫皇宫?”

“正是。”

“那不就是猎犬喽?平陪伴主玩耍,打猎时放出去扑咬猎物。”

“没错,这就是最合适李郎的安排。”

“那我立下如此大功,为何不能外放,做个刺史、郡守?”

“李郎留在建康不好么?宿卫皇宫,经常在天子眼前转悠、陪着说话,这是多少梦寐以求的机会,怎么,李郎觉得不好?”

张铤说着说着笑起来:“做地方官,政绩做的再多、再好,没在天子耳边为你说好话,没在天子面前提起你,有用么?”

“做地方官,能结多少有用的京城脉?”

“做禁卫将军,常居建康,能经常与皇子、宗室以及权贵子弟打道,混个脸熟,让这些认识你,对你有刻印象,这机会,多少求之不得?”

“过得几年,你给某位皇子做佐官,随府主外镇地方便是顺理成章,如此积月累,资历和脉,不就慢慢有了?”

“到了那个时候,再任刺史,把资历完善,将来...”张铤看着李笠,似笑非笑:“将来,只比李郎大几岁的新君即位,正好可以大用了。”

“听起来有道理,仔细一琢磨,却不可能。”李笠看着张铤,同样似笑非笑。“因为时间不多了。”

“柳司州兵败,据说败在数万魏军之手,可是...”

“我听了许多传言,又听了许多消息,仔细一琢磨,来犯魏兵应该并没有那么多,似乎,也就三四千而已。”

“即便如此,有名将之称的柳司州,却败得这么惨,说明什么?说明官军从上到下,都已经烂透了。”

“虽然也有能打仗的将领,虽然也有骁勇善战的士兵,但是,总体而言,官军已经不行了,不然,怎么会让侯景围了台城数月之久?”

“侯景不过是一只跛了腿的狼,而宇文氏和高氏,是吃的猛虎,朝廷抵御一只跛狼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对猛虎呢?”

说到这里,李笠感慨:“江山风雨飘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支离碎,我哪有时间慢慢熬资历?”

“太平盛世,供赏玩的玉器大受欢迎,而兵之际,锋利、坚固的兵器和铠甲,才是立身之本!”

这话的言外之意有些犯忌,但张铤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方才之所以说话绕来绕去,是因为摸不清李笠的想法。

经过这几年的接触,张铤认为以李笠的才,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困在建康,当天子的猎犬。

如今时局渐,留在京城结脉?那是费时间,还不如想办法外任地方,早做打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