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八章 敌人

第四十八章 敌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中午,万里无云,烈当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广陵东,中渎水(邗沟)上船只如梭,一艘向北航行的船上,张铤看着窗外景色,陷沉思。

多好的一次机会,结果鄱阳王这边出了状况。

鄱阳王萧范遇害,这一突发事件,导致张铤之前为李笠的谋划瞬间落空,也亏得李笠反应快,帮世子萧嗣逆转局面。

萧嗣如今继鄱阳王位,得小皇帝(太后)夺,留在京城任职,好歹保住了些许地位,所以,他们只能在寒山静待时机。

张铤有些不甘心,他觉得李笠不该一直待在寒山、远离中枢,因为淮北这个戏台,限制了李笠的

然而,没了“录尚书事”的中枢靠山,李笠就算回到京城,也只会被高官厚禄架空,在建康虚度时光。

若如此,还不如继续在淮北经营。

张铤对鄱阳王这帮的表现很失望,看来,李笠还是只能靠自己,既然在中枢无根基,就在淮北扎根。

然而,建康何时才会生变?

或者,再过几年,小皇帝会不会变成东昏侯,为所欲为,弄得心尽失?

张铤一直希望李笠能突那无聊的道德束缚,如高祖萧衍那样,顺势而起。

以讨伐昏君为由,扶持宗室为帝,在方镇起兵,势如竹,攻建康,然后执掌权柄,受禅称帝。

当年,齐国的雍州刺史萧衍以三十八岁年纪,受禅称帝。

如今,李笠已过三十,莫非也要等到三十八岁?张铤觉得几年时间,一眨眼就过了。

按照李笠的军事实力,至少在淮水以南没打得过,别的不说,就说火炮,一旦正式投作战,谁挡得住?

但让张铤郁闷的都是,李笠不知是死要面子,还是另有远虑,成里琢磨在徐州“种田”。

李笠的说法是“高筑墙、广积粮”,张铤觉得这说法没错,粮食(或者说产粮地)确实是李笠的短处。

可他认为以李笠的出身,想做梁国的栋梁之臣而善终,是不可能的,所以始终只有一个选择。

既然抹不下面子,不如学魏国的高欢、宇文泰,以武力控制中枢,开霸府,架空皇帝和朝廷。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此基础上,渐渐铲除异己,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经营个十来二十年,水到渠成,就可以改朝换代。

高氏是这样,宇文氏不也是如此?

张铤仔细打听过,得知高欢执掌魏国权柄时,年纪大概是三十六七岁。

而魏帝西投关中、宇文泰为丞相时,不到三十岁。

各自以霸府掌握大权,安亲信担任要职、坐镇地方,经营将近二十年,死后,儿子受禅称帝,建立齐国、周国。

张铤觉得,走霸府路线实现朝代更替也不错,适合李笠这种出身差、根基不

他就主张趁着此次鄱阳王遇害,李笠直接从徐州起兵,带着火炮一路轰过去,攻建康,挟持小皇帝以及太后,控制中枢。

与此同时,妻族也在鄱阳起兵,夺取湓城、寻阳,卡住上游诸军京之路。

以李笠在鄱阳的根基,此举定然是应者如云。

西边,以湓城卡住长江水路,北面,以徐州震慑两淮,谁敢起兵来攻建康,先过火炮这一关。

李笠在下游三吴地区关起门来清除异己,京城权贵和地方豪强即便闹,又能如何?

即便沔北、淮北地方牧守叛投敌国,也不要紧,以李笠的能力,只要经营几年、站稳脚跟,就能发兵收复失地,因为没有军队挡得住火炮。

届时,朝野内外敢不服的都收拾得净净,李笠以霸府控制朝政,就能徐徐图之。

李笠活着的时候,还是大梁忠臣,过个十来二十年,儿子们也长大、历练出来。

李笠去世,世子继任,然后受禅,李笠便被追尊,成为新朝“先帝”,其他儿子作为宗室出镇地方,稳得不能再稳。

如此一来,李笠的面子、里子都有了。

张铤想着想着,有些郁闷:奈何李笠不理会啊!

他每次和李笠“理论”,都说不过对方,李笠总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把张铤的主张给驳倒。

好吧,你沉得住气,我这个长史,也得心平气和才行。

张铤收回思绪,琢磨起建康局势。

湘东王再次“录尚书事”,张铤不认为这位藩王会老实。

太后没什么娘家可以依靠,所以只能靠东宫故以及朝臣们来相互掣肘,搞权力制衡。

然而历史证明,这种制衡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失控。

湘东王门生故吏众多,又是高祖之子,要是起了心思,恐怕那些辅政大臣不是对手。

而新任鄱阳王萧嗣,也不知这么多年忙的是什么,招揽到身边的能,感觉能力一般。

所以萧嗣要和萧绎斗,恐怕会很吃力。

想到这里,张铤又有些期待:说不得过几年,湘东王铲除异己,铲到徐州这边。

把李笠给急了,嚯嚯,那就彩了!

。。。。。。

寒山,某“特供商店”附近,微服出巡的李笠,看着商店门聚集的群,只觉那段名言再正确不过: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现在,二道贩子们就开始活跃起来,因为收购兑换券后转手的利润,已经过了一成,向二成近。

,是公廨发放兑换券的子,得了兑换券的吏员们,照旧立刻来“特供商店”买“特供商品”。

几个定点商家,早已经备好货,而二道贩子们,也盯上了这些手持兑换券的吏员们。

他们不敢在公廨门,于是聚集在各处定点商家,围堵前来购买“特供商品”的吏员。

凭着三寸不烂,还真的能说动一些,把手中兑换券“高价出售”。

然后,二道贩子将兑换券转卖给急着进货的商贾,过一手,赚一笔。

商贾及时进了货,贩卖到外地,都有得赚,皆大欢喜。

因为兑换券炙手可热,而销售特供商品能让商家有额外的稳定收,使其“现金流”明显增加。

所以,那些有能力保证稳定供货的大商家,也急不可耐的想成为“特供定点商家”,而寒山城里,兑换券的名声越来越响。

大部分,都知道这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所有,都觉得自己能在鼓声停下来以前,把手中的花传出去。

所以,参加游戏的越来越多。

兑换券的“热度”快速上升,仅过了三个月,其发行量已经大幅增加。

没有认为此举有何不妥,因为谁都看出兑换券有利可图,都想赶在兑换券崩盘之前,赚取更多的好处。

李笠沿着街道向另一边走去,沿途听到行对兑换券议论纷纷。

按照后世的观点,当路边买菜的老婆婆都在讨论价时,意味着市崩盘为期不远。

兑换券不会崩盘,因为李笠有足够的自制力,确保兑换券的发行有对应的“准备金”,确保各商家能够有渠道来准备充足的“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