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听事内,李笠站在一面墙前,看着墙上悬挂的巨型舆图,听佐官介绍河南战役发动后的战时后勤路线图。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后勤很重要,尤其对以步兵为主的梁军来说,是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待得开战后一旦河南战事不顺,梁军会先撑不住的。
原因有几点:
一,河南和淮北在地理上是一片地区,这广袤地区的大小河流,大半是淮水支流,所以其整体走向,是北往南流,所以,梁军北伐,即便后勤走水路,也是逆水行船。
如此一来,粮
、辎重的输送要投
大量
力(撑船、拉纤),虽然比起陆路运输还是省力不少,但这样的
力负担,对于梁国来说,依旧不小。
二,河流的航运能力有限,每
可通行的船只数量,不是无限的,这就限制了“物流”。
还得考虑往返船队的调度问题。
而且到了冬季,河流水位下降,也会影响船只的通行,“大吨位”的船只若受影响,即便每
通行的船只数不变,但实际载货能力已经明显下降了。
三,长距离运输(陆运、航运),一支运输队从
走到尾,再返程,这种做法效率很低,
员也容易疲惫。
所以根据多年经验,最好实行逐段转运,也就是将漫长的运输线(粮道)分段,每一段,有单独的运输小队实行运输。
各段有物资中转站,让物资实现中转。
如此一来,各段的运输小队分工协作,将物资运到前线。
但分段有讲究,如何协调各段的物资转运,是很费神的事
,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官吏主持相关事宜。
而且随着战事的发展,运输线会延长或者分叉,又因为敌军随时会袭击运输线,所以如何确保运输线的安全和效率,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是因为运输线的复杂、脆弱和重要
,使得骑兵有优势的齐军,极大概率能导致梁军后勤不畅甚至中断,这对于战事的影响很大。
本来,后勤是为前线战事服务的,但是当后勤运输线成为己方弱点之后,围绕运输线各节点的攻防战斗,会反过来
扰前线战事。
李笠打了十几年的仗,当然知道后勤的重要
,而他手下有一支经过十余年磨练的后勤管理团队,可以很好地完成各类战役的后勤规划、实施工作。
这个团队
数很多,所以分为几个“小组”,在他、梁森、彭均身边,提供军事后勤相关支持,并承担转运任务。
现在,团队的负责
,就在向府主介绍河南战役的后勤路线图,并将几套后勤方案逐一介绍。
最激进的方案,是就地征粮,而不是从后方运粮,如此一来,后勤压力大减,己方
绽也少了很多。
就地征粮,就是在作战地区征收粮食,征收的对象,不是寻常村落,而是豪强大户的庄园、坞堡。
征收方式,可以是软硬兼施的“借”,实在不行,可以直接抢,攻
坞堡、庄园,抢钱抢粮食抢
。
这么做当然有副作用:如此一来,会让梁军成为河南各地大户眼中的强盗。
对方会暗中积蓄力量,待得齐军反扑,便来个内外夹击,将梁军击败、赶走。
即便梁军在河南站稳脚跟,这帮怀恨在心的地
蛇,根本就不可能真诚合作,州郡县官府想要有效治理地方,难度增大。
李笠对这个激进的方案很满意,他无所谓河南地
蛇会怎么想,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拉拢这帮
。
包括大名鼎鼎的荥阳郑氏。
等到河南战役开始,他的责任,就是带着梁军将士打胜仗,在河南抢钱抢粮食抢
。
攻下来的地盘,当然归朝廷,朝廷置州郡县官员,将地盘纳
管辖。
但肥沃的土地,该由将士们凭军功来分,以卫所屯田的方式,让军队在河南扎根,让这些卫所据点,成为地方官府实施管辖的有力支撑点。
而不是和河南的地主们妥协。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会激起齐国地主们对梁军的极大敌意。
尤其是河北地区的豪强大户,一旦梁国真的在河南实行“打豪族、分田地”的政策,河北豪强们恐怕要和齐国共存亡。
这对李笠来说,无所谓。
你们又不是梁国的百姓,也不会给梁国缴纳一粒米,一文税,我
嘛要考虑你们的感受?
不光齐国,梁国国内那些不
税、
租的地主,我都不想留...
租、
税的地主,是大梁的良民,妥妥的要受保护,必须有上升空间,至于那些不
租的,呵呵...
李笠想着想着,表
变得有些怪,一旁,祖珽以为李笠哪里不舒服,问:“君侯?”
“嗯?”李笠回过神来,问:“把河南那些不听话的地主杀光,腾出地来给立功将士分,这做法,会不会导致天下震动?”
“震动?没有
敢对胜利者指手画脚...”祖珽不认为这是问题。
他知道李笠有神兵,军队天下无敌,所以,还忌惮什么?
所以祖珽觉得李笠死要面子活受罪,居然能忍那对孤儿寡母这么久。
婿算什么哟,再说又没生儿子...
祖珽收起思绪,与其他
一道,就“激进方案”的实施细则,讨论起来。
河南战役若顺利结束,立功将士的奖赏确实是个问题,分田地当然是最好的犒赏办法,问题是地从哪里来?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打着“就地征粮”解决后勤问题的旗号,直接把不听话的河南各地豪族大户
掉,方便战后分田地。
攻下河南,并站稳脚跟,把河南的“无主”土地,分给立功将士,如此一来,会极大鼓舞士气,会有更多的
,把目光投向更富裕的河北。
徐州的卫所屯田制度,为这种策略提供了有力地工具,既能让军队扎根地方,也能让新的官府站稳脚跟,而不需要和地
蛇妥协什么。
李笠觉得,为了鼓舞士气,让下一次北伐获得胜利,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告诉将士们,在北伐中,他们为何而战?
百年来,南军北伐,每一次的
号都喊得震天响,可基本上都虎
蛇尾,不了了之,为何?
除去军事原因,无非是北伐不符合许多
的利益。
无利可图的事
,做起来自然没有
劲。
江南士族、寒族,认为北伐是负担:他们为此要额外承担加重的赋税,北伐成功,新得土地又和他们无关。
皇帝认为,北伐只是权臣积累声望、揽权的手段,不成功最好,或者,让宗室做北伐主帅,省得外姓做大。
哪怕宗室无能、导致北伐失败也无妨,至少不让外
有出
的机会。
侨居士族认为,北伐一旦成功,意味着大量武夫、寒
有机会升官,挤占他们的位置。
寻常百姓认为,官军北伐,只会加重自己的负担,以及在战场上阵亡的风险,朝廷开疆拓土,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李笠就要让将士们知道,北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抢钱抢粮抢
。
朝廷收复河南,立功将士能分田地,能晋升,能有更好的位置和机会,为天子效命。
因为,天子已经被他请到淮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