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平阳,是上一个梦境的延续。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仍然是歇晌醒来,阿绣抬了抬手,却连床都起不来了。
前些天她到前院问寻杨掌柜之事,回院之后当晚便开始发烧,这几
郎中也看了,药也吃了,却不见好,
总是昏昏沉沉的,混身软绵无力。
“紫桐。”
阿绣叫了声,不多会幔帐便撩开了,紫桐扶了她起床,让小丫鬟打了热水给她梳洗一番。
“表哥来过了?”
阿绣看着桌上摆出来的木匣子问道。
“小姐,就刚刚你睡着的时候。”
紫桐说着还将那匣子打开,捧出里面的一方轻纱披帛给她看。
这是第二件东西了,阿绣大致瞄了一眼,的确是他们卓家的绣品,而且还是定制品。
在普通披帛上绣东西不难,可要在轻纱之上,不是一般
能做得到的。
“先放着吧。”
阿绣揉了揉额
。
紫桐应声,可是在放回去之前,她却细细地看了好几眼,还用手去摩挲上面的纹路。
这时,门帘子撩开,杜妈妈端着一碗黑乎乎的汤药进来。
“紫桐,这里有我,你先下去吧。”
杜妈妈将托盘放下,端出药来递给阿绣。
阿绣接过一饮而尽,见紫桐下去了,说道:“等回临江,我身边的两个丫
都放了吧,她们也到年龄了。”
按照大户
家惯有的规矩,院里的丫鬟到了二十二便可以配
或是外放,让她们归家自谋生路。
杜妈妈点
道:“我晓得了。没了家,有些
的心早就散了。”
房里的
还在商谈,门帘边的紫桐却是心中一惊,想到外放心都焦了。
她不是家
,是当年被卖进府中的,要是外放根本不知道要去何处,更不知以何为生。
房内,阿绣跟杜妈妈已经聊起了别的。
“前院那边可有消息。”
来到此处已经半个月了,
没找到倒是在这处将桑园蚕房建了起来。
提到这事,杜妈妈又是一声长叹,“小姐,我们还是回去吧。”
“回去?”阿绣笑着摇
,“再等等。”
千里来此一趟,她并不想无功而返。
原本阿绣是想等身子能走动了,带
出去走走,何曾想接下来的半个月,她连走出院子的力气都没有。
到后面,就算她不想回也必须回了。
陆路、水路、从平阳到临江足足走了近一个月才到。
七岁那年家里出事,阿绣随母投奔姨母,之后的小半月,母亲也走了,留下她一个寄居的孤
。
何家世代行医,以药材跟医术闻名,家大业大在江南小有名望。
何家大老爷年轻时携家眷
京,而今大老爷
太医院,两个嫡出儿子大的继承祖业在京中开着医馆,小的捐了个七品小官,也算
仕了。
阿绣姨母毛氏嫁
掌管何家俗务的二老爷,居临江主家。
何家家境殷实,这几年随前京中大老爷官至太医院院判,收拢卓家散落在外的几十间绣房,而今已经富甲一方。
毛氏对阿绣这个外甥
非常不错,这些年来吃穿用度什么都紧着她来,连自己的亲生
儿都比不过。
不光给她单独划了大院子,婆子丫鬟安排得面面俱到。
阿绣一直很感激,可这两年那种感觉却莫名变了。
回到临江,阿绣的身子已经大好,在平阳时那郎中说她水土不服,想来是这个原因吧。
这次外出,已经升为管事大丫鬟的杜娟被留在院中看家。
等归程的马车停到何家门
,杜娟已经带着丫鬟婆子在外等着了。
双方见着又是一阵嘘寒问暖,杜娟听闻她病了一个多月,满脸都是疼惜。
回到院中,阿绣沐浴更衣,正想要到正房那边拜见何家老太太跟姨母,不想毛氏身边的付妈妈过来了,带来不少珍贵药材,还让她不要走动,在房中休息两
再过去请安。
要是以前阿绣就算拖着病也是会去的,今儿想了想点
应下。
“杜妈妈,你代我去送送付妈妈。”
阿绣笑着吩咐,等
走了,笑容渐渐落下。
这时,杜娟凑近,低声对她说道:“小姐,有件事
婢感觉不对。”
已经二十有二的杜娟早已经不再是那个咋乎的小姑娘,她神色沉稳,蹙眉时嘴唇紧紧抿起,当了这么多年管事大丫鬟,凝神时自有一
不平凡的气势。
杜娟脸上的雀斑还在,比小时淡了些,可这并不影响她秀丽的脸庞,仍然是明珠院中最好看的。
“何事?”
没有带走杜娟阿绣有自己的想法,这院子太大了,的确需要
“看着”。
杜娟看了看紧闭的门扉,“前些
婢外出去绣坊取你之前定下的衣裙,见到了一个
……”
杜娟的神
变得凝重疑惑,那
是当初给夫
看病的郎中,听闻是何家名医,却不知怎的成了跛脚的乞丐。
这么多年过去,若不是杜娟见到那
手上的胎记,以那张面目全非的脸,谁还能认得那
曾经是城中名医。
“你确定是他?”
阿绣一颗心蹦蹦直跳。
那位姓金的郎中她小时也是见过的,即是名医,还依附何家医馆,如今主家如
中天,他怎么会成乞丐?
有一些猜想在阿绣脑中慢慢滋生。
当年母亲来到何家半月就去了,旁
都说她是忧郁成疾,无心继续活下去,可母亲明明说过会陪着她长大,到时重振卓家。
那年她七岁,除了哭还是哭,如今回想起来,一切都有蹊跷。
之前,有
告诉她,母亲晕倒前曾跟姨母发生过争吵,她不清楚吵了些什么,但从母亲卧病之
起就说不出话了,时而清醒时而晕迷,汤药无进,拖了半个月就去了。
母亲死时何其痛苦,可她的病也来得太突然太莫名了。
“杜娟,你可知那
如今在何处?”
杜娟点
,低声道:“我找
跟着呢。”
隔天,阿绣到何老太太所在的玉南院请安,顺便见了姨母毛氏。
近三个月不见,毛氏拉着她红了眼眶,听闻她要去绣房那边看看,还专程让身边的
去安排马车。
何家当初从纤绣行手里拿回几十家绣坊,对外都说是为卓家保留产业,平
里阿绣也会去那边看看,指点一下那些绣娘。
阿绣出行并没有受到限制,可是那些车夫、随行婆子小厮都是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