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豪格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到多铎身上,但是多铎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豪格的问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毕竟现在豪格手上的
马即使把包衣计算在内也就是不到八百
,这点
马正常
况可以编三个牛录,如果各个牛录的甲兵拼命缩水,那差不多是五个牛录也就是一个甲喇。
但现在即使是两个甲喇的甲兵对于豪格来说也是远远不够,毕竟当初豪格是带了两万两千战兵南下,如果把包衣、辅兵之类计算在内更是有两万八千
。
现在只剩下五牛录甲兵的话,且不说那些豪格的老仇
,那些豪格老朋友也会
脆利落地帮他把这五个牛录与一切遗产分得
净净。
豪格留在关外与北京的家底都有五个牛录了,而且他还有不计其数的田庄、
与金银珠宝。
而豪格看到多铎都不说话只能是想办法把多铎拖下水:“十五叔,这次东南之败是你我两
共同承担全部责任,我如果保不住了,十五叔恐怕也会出大问题!”
豪格这话有点糙,但确实属于实
,如果多铎保不住豪格这位肃亲王,他自己多半也是自身难保。
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多铎当即下了决心:“所以我说了要在江北多留一
,金华贼的动作没那么快,哪怕只能多收容几十
也不错,而且肃王手下怎么也有十五个牛录与营
,如果遇到实力接济不上的时候我来想办法,但是我实力不足的时候,肃王也得帮忙!”
豪格已经明白过来了,他们在江北多留一
自然能收容些残兵败将,此外江北还有不少清军,到时候都可以一并收容过来甚至直接抬旗,但是不管多铎与豪格怎么想尽办法收容、收编,他们手上就这么多兵马,就只能想办法相互腾挪了。
多铎麾下最多也就是千余
,怎么可能变得出十五个牛录与营
,自然是到时候向多铎借用
马,而多铎也使用同样的伎俩向豪格临时借用兵马,反正现在只要把眼前的局面应付过去就是最大的胜利,毕竟多铎与豪格在关外与北京都有不少家底。
但是豪格却觉得多铎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他咬着牙说道:“十五叔,咱们现在是一家
,得想条活路才行!现在这次南征的责任都在我们身上,而英王却是全身而退,到时候追究责任的时候肯定是英王在旁边说咱们的闲话,他这个
又不懂克制,所以咱们虽然可以退兵,但是步调要保持一致,不能比英王退得太快!”
豪格这么一说多铎就明白过来了,虽然英王阿济格这次东征折损了不少兵马,但终究是全师而退,而且还是因为荆州失守的缘故被迫回援,在场面上不知比多铎与豪格强上多少。
他现在是把豪格看成了自己的难兄难弟:“肃王所言甚是,命令下面谁也不许擅自外传这次南京之役的具体
形,违令者斩!”
从表面来说,多铎是稳定军心才这么办,但实际却是禁止江北清军向英王阿济格通报南京战败的具体经过。
这次惨败之后,清军在江淮已经无法立足,只能退往徐州、山东,如果英王阿济格能及时得到江北清军的通报自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战略调整,但是多铎、豪格已经下定决心只向京师的诸位王爷、贝勒通报,却因为“军务繁忙”忘记通知了英王阿济格。
不过这也是江南清军用过的老办法,前次多铎不愿意英王阿济格介
江南战局,所以只是向湖广方面通报了大致
形,却没有请英王阿济格出兵东征,最后还是北京的多尔衮通知英王阿济格大举东征,而现在多铎与豪格都期望英王阿济格接下去要尽量狼狈一点,不然他们俩就是死路一条了。
而对于越明军来说,眼前的
号敌
也是占据上流的英王阿济格,虽然江北至少还有一两万清军,但是由于多铎与豪格的八旗军主力已经遭到了毁灭
的打击,江北清军的主力不是绿营兵就是江南新附军,收复江淮根本不在话下,阿济格所部才是越明军的真正大敌。
因此刘永锡就把肃清江淮的责任
给了周之升与王普祥:“北固伯,知道我为什么请娘娘封你为北固伯吗?”
周之升对于自己这个“北固伯”的封号琢磨了很久,甚至还请教了不少
,所以直接给出了答案:“是因为越王陛下曾经开镇京
的缘故?”
北固伯自然得名于京
三大名山之一的北固山,刘永锡也很明确地说道:“没错,现在这支越明军最初的起源就是我曾经开镇京
,国家接下去要立国东南,京
自然是拱卫京师的重镇,六朝时都是由宗室或重臣出镇!”
周之升知道刘永锡这是把拱卫京师的重任
给自己负责:“陛下厚
,微臣自当以死相报!”
刘永锡却是笑了起来:“北固伯,我跟你是自家
,你就不要客气了,有你在京
坐镇,我在京师就可以放心了!但拱卫京师,光有京
还不够!”
王普祥知道刘永锡这是有重任托付给自己:“请越王陛下安排!”
对于这次南都之役的具体经过,刘永锡已经听王普祥与周之升说过不止一次,因此他告诉王普祥:“朝廷与娘娘本来就想提拔你,但是本来是先找个时间与理由提拔你,但是你既然已经抓住机会,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我给你两天时间组织一支劲旅,北固伯,你现在能拔几个营
出来?!”
周之升知道王普祥既然立下了这样的奇功,肯定要独当一面,但是王普祥之前只有一营两百骑,虽然是
锐之师,但是想要独当一面自然是远远不够,自然要从自己的两个步兵旅抽调骨
作为新军基
。
当然这件事对于周之升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不但朝廷会帮周之升补齐空额,而且王普祥所部既然是出自周之升所部而且都在江北作战,那自然会听从周之升指挥调度,因此他显得特别大方:“步兵三营,骑兵一营怎么样?”
对于周之升来说,这已经是他所能抽调出来的极限兵力,特别是两营骑兵的调出更是将周之升所部的骑兵抽走了一大半,刘永锡对此也非常满意:“王将军,既有步兵五营加上两营骑兵,又有北固伯并肩作战,敢不敢纵横江淮?”
王普祥当即说道:“越王殿下请放心便是,能与北固伯并肩作战,五百
就足以纵横江淮!”
他知道越王刘永锡是特别念旧的
,马上又提起了一件旧事:“我去年还是刘良佐手下一小卒,当时越王奇兵突
临淮,我受殿下感召毅然临阵起义,越王殿下的叮嘱让我又想起了当时的场景,当时我军不过三千
尚且能纵横江淮,今天我与北固伯有国家全力支持,绝对能够纵横江淮!”
对于王普祥来说,他并不是刘永锡与张皇后的“南渡旧臣”,而是临淮之战中抓到的俘虏。
而且真实
况并不象他所说的“受殿下感召毅然临阵起义”,他当时是刘良佐的家丁一心想要逃回去,但最终是上了贼船就不下来,才有了今
建功立业的这位王普祥。
而刘永锡已经翻过了王普祥的履历,对他的答案异常满意:“江淮防备那就
给两位将军了,接下去等肃清江淮清军之后,朝廷就准备用兵上游尽取长江!”
当然周之升所部不过两旅之众,即使加上王普祥新编的一旅之众也不过是三旅而已。
有历朝历代的前车之鉴,刘永锡在江北不可能只部署三旅之众,因此他决心到时候再让张煌言坐镇扬州,徐州也需要大将镇守。
但是不管怎么样,接下去越明朝的攻势重心都会用在江西、湖广,所以送走了王普祥与周之升之后,御前会议的重心就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