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第一百七十三节 河北(1)

第一百七十三节 河北(1)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开春之后,山东境内出现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乡兵解散,有的去务工,有的去种地。还是种地的多一些,无主的土地不多,但荒地很多。活着的土豪们兼并了死了的土豪或者绝户的土地,开始招耕种,重新垦荒。

农业是一种间歇工作,在工业时代收越来越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投的时间少,因为他不是全制。所以农民有大量的闲暇,农闲不能闲,李慢侯允许这些土豪兼并土地,除了得到他们的支持外,还对他们有要求,那就是组织农民继续训练,那就是继续加固他们的庄子,每一座土豪的庄园,都要打造成土堡,至少用坚固的夯土围筑起来,老百姓的房屋建在这样的庄子里面。

战时也只有一个要求,不求他们能出庄打仗,只求他们能够自保,能够让他们不受伤害的同时,给其他庄子预警,点燃狼烟。

去野外打击敌的是那些职业士兵,有上战场,杀敌,战死的心理预期的职业士兵。他们有专业的训练,有丰富的经验,并且以此为生。

此时这些职业士兵们,也没有闲着。如春之后,防冬警训解除,屯驻各地的士兵开始集结,进规模训练,开始重新演练阵战。

因为李慢侯准备过河,过的是济河,也叫济水,叫北清河。此时也可以被看做黄河。因为黄河决,一分为三,一部继续北流,从滑州往北,这是故道。之前的黄河,在北方的土地上,像一个横卧的s,或者说是两个大几字。从西夏往西北,从陕西、山西边境笔直南下,到了潼关以东地区又东折,到了滑州又往北。

可现在,从滑州一路往北,还有一路往东注了梁山泊,又从梁山泊流济水,从济水水道出海;还有一路南下,夺泗水淮,从淮河水道海。

一条黄河一分为三,李慢侯已经控制了济水以南,过河就算河北。这可不完全是后世的河北省,算是河北省的东半部。北流黄河和济水,一东一西,将河北东部切除了一块三角形地带。三角形的最北端,就是后世的天津,北流黄河从哪里海,三角形的底边,就是山东的济水,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是黄河,第三条边就是海岸线。

李慢侯的目的,就是收复北流黄河以东直到大海的土地,这在北宋叫做河北东路。

他担心的是,要控制的黄河河道超过千里,以他的力量,根本控制不过来。而且越往北,越靠近的腹地,不容易从辽东调集力量攻打山东,但攻打天津还是能做到的。控制黄河之后,意味着以后每年更容易遭到的大规模反击。

思路其实已经有了,就是在山东摸索出来的,沿河大量驻扎水寨,腹地进行保甲化,每年进行防冬。山东的况李慢侯已经了解,河北的况大致差不多,而且可能更糟。这里的凋敝的更厉害,经历过整州县的掠夺,长期的反复拉锯。到现在依然有大量义兵活动,这意味着这里的生产秩序还没有恢复,依然有的统治下活不下去。

李慢侯要对付的,倒也不是义兵活动的太行山、五马山一带,而是刘豫控制的河北东路,丢失了开封,刘豫政权依然没有被灭掉。刘豫残部退到大名府继续统治着陕西和河北东路两块已经被控制的河北完全隔开的区域。

李慢侯的目的正是大名府,但大名府绝不是他一个的目标,赵立也盯上了这里。赵立已经重返开封,在经历了跟吴阶不愉快的合作之后,他的目标再次转向从河南北伐。

李慢侯对此是欢迎的,因为他一个的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控制河北东路。他的控制,是要牢牢掌控,不让敌能打过来,出现反复拉锯的控制。而不是收复了城池,回又丢了城池,接着再夺回城池,看着一次次立功,却劳而无功。

有赵立加,李慢侯才决定进行北伐,否则他可能还会再等一年。在编练一万水军,拉起一万步兵。有赵立合作,李慢侯决定,赵立从开封渡河,李慢侯从山东渡河,双方一起进攻大名府,之后李慢侯控制大名府以北直到辽宋界河的地区,赵立控制大名府以南直到开封的地区。

这次出击,赵立是三万全军出击,李慢侯则派出马步船,总计四万兵力。其中水军两万全军出动,马步军各一万。因为对方是刘豫,战斗力不强,更多考验的是后勤保障,而不是战斗力。

至于,李慢侯并没有考虑在内,根据侦查况,河对岸根本没有活动。

双方的游骑,从去年冬天到今年夏初,一直活动不断,互相试探对方。刘豫的骑兵已经被压缩在河北无法渗透,因为冬天的时候,一进来就出不去了,到处都是堡垒,到处都是水寨。而李慢侯的游骑,则能进出一百里。在河岸附近,刘豫的骑兵即便看到,一般也只是远远跟着,很少主动进攻。

刘豫骑兵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拦截河北民众,防止民众逃亡到山东。

这就叫民心所向,刘豫政权的搜刮,虽然没有像那样激起大规模义军活动,但也让老百姓活的很苦。每年白白给金国几百万贯,还不断征发签军,生产恢复的又不太好,老百姓生活的压力太大。刘豫骑兵拦截,东藩骑兵自然会接应,去年一个冬天,从河北地区逃往山东的老百姓多达三万多,每天都有老百姓过河。

统治成这个样子,李慢侯不相信有那座城市有坚守的决心,不相信那个将领真心会为刘豫卖命。甚至不少延边守将,早就悄悄联系这边,准备投诚。比如棣州,甚至北方的沧州。

李慢侯的进兵路线,将从济水下游出击,因为滨州、棣州的守将其实已经暗中投降,那里虽然不是黄河沿岸,可是有一条马颊河可以利用。这条马颊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候,凿通的黄河海通道,起于澶州坡,从无棣县海。不过这大概是牵强附会,附近一条大致平行走向,都是发起于澶州往东海的徒骇河,也是大禹开凿,名字确实都是大禹当年开凿的九条海通道的名字,但河道就未必是了。

此时徒骇河当地叫土河,到明代才被附会上徒骇河的名字。不过土河和马颊河倒是真的跟黄河有关,因为宋朝黄河改道进山东的时候,确实占用过两条河的河道,甚至同时占用过。黄河现在北流、南流,但依然有水溢这两条河。山东北部沿海平原的河流命运基本上都是这样,被黄河占道,然后淤塞,黄河继续改道。当地江水适应地表径流排泄的需要,又渐渐在这些淤塞的河道中发育出一些新的河流。比如这个后世称作徒骇河的河流,其实是宋代的漯水,被黄河淤塞后,改道以后自己又慢慢冲刷形成一条条新的河道。都没有命名,当地叫做土河。

李慢侯选择滨州和棣州,看重的就是马颊河的水道。虽然黄河流已经不从这里海,可是马颊河自唐代疏浚以来,河道就没变过,唐朝用作海漕。李慢侯可以利用这里,从登州跨海运输粮。马颊河中游又跟正在形成的土河相互连接贯通,运输十分便利。最重要的是,马颊河水道就经过大名府。

赵立的进兵路线要绕一个大圈子,因为从开封往北到滑州是决后的黄泛区,尽管大多数水已经退去,可路很不好走。也没多少烟。赵立将从开封西北渡过黄河,进攻统治下的卫州,沿河北岸向大名府推进。最后跟李慢侯合围大名府,攻灭刘豫政权的都城。

由于宋代黄河在山东多次改道,因此马颊河淤塞严重,李慢侯选择夏季进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担心马颊河水量不足,不便于运输,至于战船,基本上很难发挥作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