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更多还是军事物资,宋朝这边禁止硫磺、漆、国家机密图集和论述朝政得失的的书籍(资治通鉴),盐、米等关乎民生的商品;辽国
禁止皮裘、粮谷和马匹贸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双方商
买卖,小商
十
结保,每次携一半货物到对方榷场
易。大商
先抓起来,等待对方商贾前来,
易完成之后,才能释放。
易双方须由官方牙
从中斡旋,不得直接接触。
这些严格的限制,增加了巨额的贸易成本,一方面是抬高了物价,另一方面打击了贸易量。
有学者研究,宋朝给辽国送的岁币,通过这种严格控制的榷场,转手就收回来了,而且还大赚一笔。其实如果限制没有这么严,也能拿回来,而且更多。只不过钱可能不是直接到了官府手里,官府需要从其他方面得到税收。
另外榷场还有让官府掌握优先购买权的便利,许多奢侈品,比如香料、象牙、犀角、丹砂、珍珠、貂皮、
参等物,官府先估价买走一部分,显然估价不会比市价高,相当于官府掌握着廉价购物的渠道。这些奢侈品最终会进
皇家,用来赏赐功臣。
如果说边境的榷场,还能起到打击违禁品贸易的话,内地榷场就纯粹是出于官府掠夺商
货物的目的了,滥用权力,最终是要遭到市场反击的。比如层出不穷的走私,比如榷场贸易的萎缩。
公主叹道:“和买早就该取消了。不管官府如何三令五申,难免有榷场监官劫夺民财。至于查禁,根本查不住的。走私泛滥,西夏
从未少了药石,大宋也总能买到良马。只要能收到钱,朝廷公平买卖,还愁买不到货?”
赵构问道:“官府不合买,宫廷采办,该如何进行?”
皇宫里的稀罕玩意,大多数都是各地官府和买来的,名为贡品,又是廉价强买。当年朱勔用这种方法,不知道给宋徽宗弄了多少宝贝。
公主道:“设回易官啊。现在谁家都这样,张俊也不是自己做买卖。他家的回易官可
明着呢。”
赵构点了点
,军队也有回易官,皇帝为什么不能有,最多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皇家回易官也成。让商
去对商
,倒也公允。
赵构更关心收税:“你说江北皆废榷场。税还增加了?增了多少?”
公主摇
:“增了多少不知道,肯定不少。不然林永那些贪财之徒,怎么肯废榷场?”
赵构又问:“没了榷场。怎么收商税?”
这是一个难题,榷场的出现,解决的其实是一个监管问题。只允许在榷场贸易,这样才能有利于监管。蔡京的茶法十分详细,通过发引、验引、批引、缴引的方式对商
收购、运输、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设一个都茶务,统一发卖茶引,印造和发卖茶引有合同底簿,因此蔡京茶法被称作合同场法。
没有盐茶引这一套票据监管方式,征税就是一个难题。
公主道:“他们收地税。就按照商铺大小,规定固定税额,不管卖什么都行。”
赵构道:“如此简单?”
公主道:“简单最好。好管束,复杂了,漏
就大。漏
越大,越要补漏,层层下来,收税本身就太贵。”
赵构疑惑:“如此简单。岂不是
都去做赚钱的买卖,不做小本生意了?”
赵构也是聪明
。知道丝绸、珠宝这些买卖赚钱,可一座城市里,那些小买卖也不可或缺。如果都收一样的税,小买卖怎么活的下去?
公主道:“他们办法多着呢。一个城市,好地段地税高,劣地段地税低。所以好地都被好买卖占了。小买卖
,就去一些偏街小巷,也能谋生。这就是用税导财,把最好的地给最愿意出价的
,给最能赚钱的
,给最丰厚的行当。一样的地,在剃
匠手里,挣不了多少钱,可在绸缎商手里,就能赚大钱。他们赚更多的钱,给国家
更多的税。如此往复,等于国家挣的钱都变多了。”
赵构频频点
,这个道理新奇,把最有价值的土地给最有价值的
,创造的价值更高。而不像现在,权贵们占着最好的地,却根本没什么产出,还不
税。
“这些都是东藩在扬州搞的?”
赵构问道。他以为这些都是东藩的主意。那东藩到底是跟谁学这么多门道的。
公主摇摇
:“扬州的法子,大都是扬州
自己想出来的。东藩在的时候,扬州也收不上这么多税。”
赵构松了
气,看来天下有能
,只要不是东藩,大概他就能用。
笑道:“我知道了。扬州知州是晏孝广的儿子晏湲。以前以为,晏孝广能敛财,是靠着东藩。现在看来,晏家
自己就会捞钱。怪不得他
儿连公主都敢坑!亏晏殊还是一个老实
!”
晏殊被认为是大宋最老实的宰相。跟晏孝广一样,晏殊也不是科举出身,但晏殊有神童之名,很小就能写诗做赋。十四岁被地方官举荐,去皇宫面试。皇帝是宋真宗,出了道考题考一大群神童,题目出来后,晏殊站起来说,这个题材他不久前做过了,请皇帝另出一道。考试碰到了做过的题目,这是多大的运气,晏殊竟然直接说出来了。皇帝觉得晏殊诚实,就单独给他出了题目。晏殊很快做了一道赋,皇帝一看,果然写的很漂亮,就赐了同进士出身。
当了小官后,皇帝依然很关心这个神童,经常让
探查晏殊
什么。发现晏殊的同僚都出去喝花酒,晏殊却整
躲在家里看书。皇帝对晏殊的品行很满意,就叫晏殊来夸奖他。结果晏殊立刻表明,说我也想去的,可是没钱,不然我早去了。
一个诚实的神童,皇帝有什么理由不
,由于晏殊年纪小,他就让晏殊做了太子的官,给太子培养
才。
后来晏殊一步步走上宰相之位,也提拔了一些名臣,比如范仲淹和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他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
是难得的一代名相,死后皇帝亲自吊唁,还后悔没能见晏殊最后一面,辍朝两天哀悼。
这么一个实诚的明相,现在后
里出了一窝
猾之徒。
不过赵构却很庆幸,虽然晏孝广跟东藩是殷勤,可那门亲事是怎么来的,朝野尽知。是晏孝广当年为了让李慢侯守扬州城,把
儿卖给了李慢侯。早就传为佳话!
当年或许被迫,如今必然亲密,这都不重要。
晏家毕竟是名臣之后,而且就算他们心向东藩又如何,秦桧还有
说心向金国呢。身上有嫌疑的大臣,赵构照样用,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晏湲既然有经世之道,就不该屈尊在扬州,而应该让他
曹司。他在扬州每年能收一百万商税,还越收越富余,杭州怎么可能收不到这么多钱,要知道如今的临安府,可一点不比扬州差,
五十万,
还在天天增加,也不知道为什么天下
都要往天子脚下跑。
就算临安收不到一百万贯商税,五十万总会有,如今才收多少?不到二十万贯!就这还常常遭言官弹劾,说朝廷横敛。
公主一声冷哼打断赵构的思绪。
“晏家
可一点都不老实。那个晏湲,都要成
了。也就他爹算是老实
。”
“晏孝广还老实?”
晏孝广跟赵构经常见面,在赵构看来,那就是一个老狐狸,笑面虎,见谁都笑呵呵的,不求上进,八面玲珑,
都说他好。可是该捞的钱却一分都没少,在杭州城里广置产业,这几年杭州地价高企,他狠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