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第二百七十四节 东西(2)

第二百七十四节 东西(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唯一让李慢侯弄不懂的是,大石的意图是什么?

如果彻底放弃东归,李慢侯自然支持他。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可是他都放弃了辽上京和中京,却没有放弃可敦城。历史上大石的儿子长大后依然在可敦城发动过战争,当然规模非常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大石打算东归,可为什么连萧灭真都要抽走,以他手里目前的力量,很难控制广阔的西域,可萧灭真这些去了,也是杯水车薪。他最多依然以目前的模式,以征服者而不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在西域地区。

花拉子模、布拉哈,包括之前的高昌回鹘、东西喀喇汗国,大食一个国家都没有灭。过去的统治者依然是统治者,大石无非是在这些统治者上,成为统治者的统治者,让这些统治者为他提供赋税。完全没有改变这里的政治传统,所以西方将大石建立的西辽称作喀喇契丹,因为他正是以喀喇汗国的方式统治这里。

不过他比喀喇汗国要高效的多,因为他给这里注了东方式的行政效率,他建立了南北面官制度,对西域的农耕和游牧民族分别管理,虽然比中原王朝大一统政权的效率低下,可比西域的城邦国家要高效的多。还建立了宋朝式的的金融体系,印刷钱引这种纸币,而且比南宋做的还好,因为他有保证金,他的银库里有高达几百万贯的银币。

只是高效的行政机构,无非是让他的控制区比喀喇汗国更广阔,而无法改变这里基于绿洲地形的经济模式,必然是依赖商业,而不是农业。无法形成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的中央体系。

大石恢复的辽国的制度,能管理的也不过是区区几十万契丹

他继续增加力,自然能控制更广阔的的地盘,比如波斯和格达,他的力不足以取代这里原本的阿拉伯势力,最多是让对方臣服,最后他不过从喀喇契丹升级为波斯契丹或者格达契丹罢了。

所以李慢侯判断大石依然是想东归,想靠政府波斯和格达来继续增加财力,拥有东归的力量。

所以不能放弃可敦城。这里是他东进的基地,他是务实的,残的,无法控制的两京他可以放弃,但基地绝对不能丢。但通往可敦城的道路非常困难,几年前他带领七万大军尚且回不来,如今去了波斯,又怎么可能回来?不管是从西北方向,走阿勒坦山进漠北,还是走河西走廊,借道西夏北上,都很困难。尤其是借道西夏,西夏可以跟大石进行贸易,但不可能容许大石的军队通过。除非西夏跟西辽结盟,共同起兵进攻东方政权。

但现在西夏的皇帝,跟高丽国王一样,是一个崇尚文治的皇帝,非常柔弱。正在大力推行汉化,对武力不感兴趣,不惜放弃帝号,向南宋称臣,赵构为了这种虚名,答应每年给三十万两岁币。当然赵构也许不是为了虚名,而是需要西夏这样的力量来牵制东藩。可惜西夏跟东藩之间的贸易,如今越来越大,比三十万两岁币要重要的多。因为西夏缺铁,而东藩不禁铁器。此前都禁止铁器流西夏,而东藩输铁器,反而让西夏不得不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东藩。

西夏的脆弱经济,必然是要依附另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以前的宋国、辽国都是如此,甚至还依附过经济一塌糊涂的金国,但由于宋国、辽国、金国都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导致西夏经济上始终很穷,经济上的穷,造就了西夏的凶,否则这样的小国,恐怕早就从内部崩溃。因为西夏实在不是一个容易凝聚起来的政权,国土中心是大沙漠,所有都聚集在河套地区,而且主要分布在三块,北方山以南的后套,西边贺兰山以东的西套,以及跟宋国河东接壤的横山地区。

事实上,西夏政权,犹如西域的三座绿洲,彼此很难联系起来。之前每次大战,三块领地往往都是各自为战,无法呼应。如果不是外界始终向西夏施加压力,他可能自行分裂成三大势力。

西夏依附东藩存在,自然不可能得罪东藩,跟另一个强权结盟针对东藩,至少短期内看不到。所以这就是大石留着可敦城的意义!这是他唯一可靠的,东归退路。

不管他想什么。作为汉唐之后,代表东方文明在西方战斗的大石政权,李慢侯都是必须要支持。虽然他这边也很困难,可跟大石相比,他的困难无非是好跟更好之间的烦恼,而大石困难是在生存与灭亡之间的挣扎。

萧灭真撤离,李慢侯填补辽河上游并不难,哪怕万不得已,他征发乡兵去服役,也足以控制这里,影响的无非是燕云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可大石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力,他就只能止步于呼罗珊,无法染指波斯和格达两大回教文明中心。

大石彻底改变这里的回教文化氛围不可能,但他能在这里保持东方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东西方文化融,这具有类历史意义。

所以他不但一次一次的将愿意投靠大石的力送到大石那里去,而且答应大石,想办法从手里将流落辽东的一二十万契丹给赎出来。辽东的契丹很多,不仅有兀术强制迁徙过去的契丹部落,还有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的契丹外帐部落。其中不乏对忠诚的,但大多数排斥的统治,毕竟真是异族,而且很野蛮,存在明显的民族欺压行为。

大石愿意掏钱。大石在西域的征服战争,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越打越有钱。想最近刚征服的花拉子模,每年给三万第纳尔金币,相当于五六十万贯铜钱,而花拉子模这样的属国,大石有不少,高昌回鹘、蒲花萝(布哈拉)、于阗、疏勒,这都是向他进贡的绿洲城市国家,虽然不一定都能贡献三万金币,可总量加起来很可观。

大石还有直属领地,以拉沙衮城为中心的伊尔河流域,是他的直属领地,这里的城市也在提供金币,而且还有制陶业、玻璃制造业、矿冶业、制铁业、铜器制造业和石料加工业为主的手工业。大石还收实物税,依附的部落提供牛羊牲和皮毛,所以大石的财政相当宽裕。只要能不断胜利,就会越来越宽裕。依然带有浓烈的游牧民族扩张风格,除非他打了败仗,否则就会一直滚动下去。

大石愿意花钱,李慢侯自然不拒绝帮忙,他也不是自己去做。而是委托给一些明的隶贩子,让他们出面。大石每年给十万金币,李慢侯熔铸后,铸造小平金钱。然后用等价的铜钱支付给隶贩子,这些隶贩子有渠道买到契丹隶。或者从补队手里,或者拉来契丹逃,或者直接跟买卖。

涓滴溪流,虽然无法成规模将契丹带给大石,但每年也有几千上万不等的契丹通过这种渠道前往西域。老弱大石也不拒绝,因为大石在西域执行的是种族隔离政策,少数契丹在回教西域民族的海洋中,他有强烈的被同化的危机,所以严禁契丹和其他民族通婚,尤其是跟当地民族。契丹可以和通婚,可以跟燕云汉通婚,但跟当地突厥部落通婚,跟哈喇汗通婚,是违法的。

因此孺对大石也有巨大意义,而对于契丹孺,不在乎。原上的部落也不在乎,以前契丹投靠他们的时候,很多是以家庭、氏族规模进,有些契丹男丁战死,原部落很容易就能将他们的孺卖给隶贩子。

只是以前,李慢侯以为大石很困难,尤其是对上塞尔柱帝国之后,是一种应急策略。可现在调走耶律金和萧灭真之后,大石依然愿意每年提供价值一百万贯的财物让李慢侯帮他赎回契丹,就让李慢侯有些摸不着大石的想法。

虽然大石汉化很,是辽国的翰林(林牙),称林牙大石或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