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瓜分世界(20)

瓜分世界(20)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的贸易条约。

这时候英国急了,一旦基辅罗斯帝国也像其他中欧小国那样,被德意志帝国控制,下一个就该英国自己了。于是英国大使向基辅罗斯帝国做出了保证,同时向德意志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对方撤出东欧。

德意志帝国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将其视作是英国在做战争准备,悍然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直接吞并了诺夫哥罗德公国,并声称这里自古就是德意志的土地。基辅罗斯帝国随即宣战,英国随即宣战。

大战发之后,英国出动海军封锁德意志帝国海域,但迟迟不肯派陆军登陆。反而四处进行外活动,一边希望法国参战,一边要求盟友宣战。

德意志帝国却是行动派,他们早就做足了军事准备。长驱直,直指基辅。而且只用了三个星期,就接连打垮基辅罗斯军队,打的还都是歼灭战。先后在诺夫哥罗德,梁赞俘虏了百万斯拉夫军。接着包围基辅,攻陷基辅只用了三天。

基辅罗斯帝国投降。

它毕竟不是俄罗斯帝国,没有大后方,东方是真帝国领土,纵不足以应付新时代的飞机大炮坦克车驱动的闪电战。

基辅罗斯帝国的土崩瓦解,让英国猝不及防,他们的封锁此时都还没完成,德意志帝国的潜艇神出鬼没,飞机频繁轰炸英国本土。

以极低的伤亡,灭亡了基辅罗斯帝国,让腓特烈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成为德意志狂热崇拜的英雄,但波兰则没那么支持。本来在白真帝国和波罗的海共和国时期,波兰跟德意志一样,都是主体民族。可是腓特烈建立军政府后,波兰就沦为二等民族,腓特烈可能是德意志的英雄,但绝不是波兰的。在腓特烈政府中,波兰无法担任要职,在腓特烈的军队中,波兰最多只能做低级军官。

面对德意志一统中东欧,从海空两线进攻英国本土的窘境,英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到了绝望。英国狡诈,但英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认怂。这点上,让他们面对任何势力都敢争一争,比如长期跟东亚帝国竞争,跟东洲汉国发生过两次战争,跟大燕帝国长期争夺南非。

经过初期的惊讶之后,英国坚定信心要抵抗下去。英国海军足以保护本岛安全,将大量资源投空军之中,开始进行起了不列颠空战。

经过一年苦战之后,英国开始理顺思路,法国是铁了心不会参战了。多次战争,将法兰西的脊梁骨彻底打断。但斯拉夫还没有屈服,基辅罗斯帝国是投降了,但斯拉夫并没有。在广袤的东欧大地上,无数游击队自发组织起来。英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支持这些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存在,可以拖住德意志大量兵力。

英国还在国际上游说,四处宣扬德国威胁论。得到欧洲之外大多数国家支持,对德国进行谴责和封锁。但是效果很不明显,因为英国的封锁已经切断了德意志帝国的贸易通道。德意志帝国从海外进的必须战略资源,比如钨矿等资源,都是通过中立国转的,法国是最大的中立国,而且跟德意志帝国有漫长的边界,互相之间有庞大的贸易,除非英国连法国也封锁了,否则不可能阻止德意志跟外界的沟通。

英国还没疯到将法国到德意志帝国一边。

战争进行到第二年,英国还是只能被动防守,海军通过布雷封锁德意志港,空军则始终以劣势兵力跟德意志空军进行空战。防御德意志帝国登陆演练不断进行,至于反击,英国国防部连计划都没制定,因为完全找不到可能的登陆方向。法国不参战英军就无处下脚,北欧国家被德意志帝国吓怕了,虽然没有结盟,可瑞典的工业和资源可是全力为德意志帝国生产军需物资,德意志帝国本国的工业甚至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德国都没用力,英国却疲于应付,这样的差距,让英国很难乐观起来。但他们就是不服,不接受谈判。

英国找不到立足之地,德军给英国制造了一个。德军在第二年夏天,悍然南下,侵了瓦拉几亚平原,攻打这片平原,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农业用地,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拥有欧洲唯一的大油田。

而这里是属于东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虽然衰弱,可跟英国结盟,之前为了不引来德军而没有宣战,英国是支持他们不宣战的,因为担心一旦宣战,东罗马帝国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土,油田反而落德意志手里。

现在则没有选择了,德军的闪电战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控制了瓦拉几亚平原。可东罗马顽强守住了山脉,给英军登陆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第一批十万英军登陆,以及大量空军转场到这里,大大缓解了东罗马帝国的抵抗压力。

英德在地区大打出手,德军的机械化优势发挥不出来,英国看到了胜利希望。

英国的力资源厚度比不上德国,但潜力很大。大量殖民地军队开始武装起来,许多斯拉夫游击队也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英国,加英军作战。

战争打到第三年,英国已经很确信自己不会失败了,因为经过惨烈的空战消耗,德军逐渐停止对英国实施轰炸,因为损失的飞机太多了,德意志的铝合金工厂已经供应不上。

德军在东欧遭到的抵抗越来越激烈,因为他们对斯拉夫游击队进行报复式镇压,出现游击队的区域,平民也会被屠杀,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游击队反抗。

一些流亡海外的基辅罗斯帝国贵族,组建了临时政府,跟国内游击队建立联系,为他们筹款,支持他们继续抵抗。同时德军停止轰炸英国后,英国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反而主动轰炸德意志地区,结果激怒了腓特烈,展开了反击,两国空战中断不到半年,再次开始发。

两国之间也不是没有和谈的可能,只是英国不接受。他们对海峡安全有恃无恐,德意志帝国反而不太在乎英国,称霸欧洲大陆就够他们折腾了。但英国无法接受欧洲大陆有一个霸主。

英国还可以借用世界资源打这场战争,因此自忖长期战争对英国有利。决定耗死对手。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闯了进来,东洲汉国第三年底就参战了。

让东洲汉国参战的原因,是因为德意志帝国的潜艇战。

英国本土资源稀缺,东洲汉国则资源丰富,大英帝国在战争中投主要力在个别军工领域发展出不输给德意志帝国的生产能力,比如航空工业,但原材料无法自己。飞机制造需要铝,铝是一种高耗能产业,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就是东洲汉国。

另外东洲汉国还提供了英国本土需要的绝大多数粮食、棉花、石油资源。战争期间,东洲汉国成为英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已经超过了英国和刚果河殖民地的贸易量。

英国以前是航运大国,可潜艇战让英国自身的运输有些供应不上,东洲汉国不是什么航运大国,但宋国是世界级航运大国,承担了大量运输业务。

大概是因为军事文化影响,德意志帝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颇为野蛮,对中立国商船不太友好,警告之后往往会直接击沉。在欧洲的传统中,战国有权相互封锁对方,这是一种海洋强权对外推行的原则。英国宣布封锁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也宣布封锁英国。面对中立国商船,他们合法处理方法有退,军舰通过威胁,翻等方式迫使对方前往第三方港,不听警告的,还有权扣押。但直接击沉是非法的。

德意志帝国发现通过警告等方式,无法断绝东洲跟英国贸易,潜艇也很难俘虏商船,一些军舰还会伪装商船钓鱼,隐忧德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