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俱投降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攻心之计,需要对
心有一个充足把握。
陈暮知道自己手段确实卑鄙,利用司马俱的困境,毁
家粮
,
家投降,实非仁义之士的所为。
但这个结果难道不好吗?
四万多青壮劳动力无一伤亡,官军也无一伤亡。
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和平解决战事。
至少陈暮还会给予他们大量的田地,让他们摆脱贼寇的身份,让他们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可以娶妻生子,可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朝廷剿灭。
虽然以后这些
可能都得打工种田,再也没有
权可言。
但在封建社会讲
权,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
。
哪怕刘备谈仁义之道,也不是说给予治下百姓自由自在的权力,只是他会把百姓当
,不像其他军阀把百姓当狗而已。
所以相比于三国另外两个毒士,李儒纵火烧洛阳,贾诩冷眼静观长安变,死的
不计其数,陈暮觉得自己其实善良得跟天使没什么区别。
高苑城回到朝廷治下,原本逃离的百姓,也陆陆续续迁回家乡,司马俱的
马被打散,分了田地,种地去了。
城外二十多万亩田,刘备军毁了一万亩,但还有另外十多万亩可以抢救一下,不能
费。
于是陆康的乐安军驻守着城池,包括刘备军在内,都加
到了排水的工作中。
去过乡下看过田间土地的
应该都知道,从古代开始,汉民族的田垄规划十分合理,田地两侧一般会挖
渠,就是用来排水用。
五万
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通渠放水的工作,忙碌了整整两天,最后总算是保住了一大半田地。
在收服了司马俱后,陈暮将善后事宜
给刘备陆康处理,自己跑回了齐国。
泰山书院,五月初。
书院外青石板铺在竹林小道上,一曲山泉从门前流淌而过,花
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蝴蝶飞舞,野蜂嗡嗡作响,竹林外的
地上停满了马车。
“哇,这里风景不错呀。”
“少郎,慢一点,不要跑那么快。”
“父亲,我们到了吗?”
“到了,这里就是泰山书院。”
“我能见到郑公吗?”
“听说郑公在泰山学宫讲学,有时候也会来泰山书院给你们授课,下次他老
家的时候,你可以去请教他。”
“阿福,以后我们是不是要住在这里了?”
“是的,不过书院里不许仆
住,
会住在城外,随时过来服侍郎君。”
“叔父,我不想来这里读书,我想待在从祖身边。”
“阿议,听话,乐安离齐国也不远,想回去看父亲,我们以后可以随时回去。”
仆
将马车里的行李取下来,四至十二岁的少年们下车,好奇地打量着未来他们可能要住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陈暮作为泰山书院的院长,站在竹林
外,笑吟吟地看着不远处的孩子们。
不知道这些
,哪个是诸葛亮,哪个是陆逊,哪个是陈群。
书院里的杂役纷纷上去帮忙,引着众
进去。
“刺史。”
崔琰带着自己的弟弟崔林,路过陈暮的身边,恭敬行了一礼,又对崔林道:“这是青州刺史,也是泰山书院的陈院长。”
“见过院长。”
11岁的崔林已经是个小大
模样,只是神
木讷,一板一眼地行礼。
陈暮在心里觉得这孩子没有灵气,不过一想到崔琰也是这
格,便也释然,点
道:“嗯,进了书院,好好读书。”
“唯。”
崔林恭敬应是。
崔琰今年二十五岁,原本历史上,应该要到190年也就是他29岁的时候才会与朋友公孙方一样拜郑玄为师。
但现在听说郑玄开学宫广邀天下学子来齐国读书,又听说除了泰山学宫以外,还有泰山书院,由青州名士管宁教导,招12岁以下学生。
于是早就对郑玄慕名的崔琰就带着堂弟崔林,从清河郡出发,欣然来到了齐国。
清河郡就在平原国旁边,离齐国不远,只有200多公里距离。
除了崔琰兄弟以外,还有诸葛亮兄弟,陆逊叔侄,陈群兄弟,以及青州徐州兖州冀州四地一些名门弟子。
古代
通不便,即便是大儒讲学,除非刚好有士
游学在此地,否则很难会得到消息特意过来。
因此来的也都是青州旁边三州的
,而且都是离得不远,也就一二百公里范围内。
能来这么多
当然不是看在陈暮的面子上。
们冲的是郑玄的声望。
郑玄海内闻名,昭然天下,可谓当时第一大儒。
就连鲁国的孔家都派遣子孙过来,可知郑玄的名气有多响亮。
因为在宣称当中,从泰山书院受业之后,就立即可以进
泰山学宫读书,这对于那些需要对子
教育的官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
诸葛亮兄弟由他们的父亲泰山郡丞诸葛珪送来,诸葛亮今年六岁,他的兄长诸葛瑾十三岁。
陈暮看到一位面容俊朗的中年男子,拉着一个
雕玉琢,面如冠玉的孩子,身后还跟着一位面目严肃,外表老成的少年向他缓缓走来。
“陈刺史,吾是泰山郡丞诸葛珪。”
诸葛珪向他敬礼。
陈暮好奇地看了眼那个孩子,回礼道:“原来是诸葛郡丞。”
郡丞是六百石,跟刺史的官职大小一样,是一个郡的二把手,谈不上高官,但也不算低,属于中等官员。
“这是诸葛瑾,次子诸葛亮。”
诸葛珪一一介绍,向陈暮拜谢道:“还得多谢刺史,向郑公引荐,不然我子何德何能,可以
泰山学宫。”
诸葛瑾已经十三岁了,泰山书院不收。
而泰山学宫的
学门槛可不低,毕竟如今青州还算稳定,郑玄的名望在外,他开学宫收徒,附近几州的达官贵
争先恐后要把族中子弟送来。
在这些达官贵
当中,诸葛珪的官位甚至都排不上号,按道理来说,肯定没法托关系把诸葛瑾送去泰山学宫。
但由于陈暮推荐,让诸葛瑾顺利
学,所以诸葛珪对他很感激。
陈暮笑道:“令郎天资聪颖,聪明好学,若没有名师教授,委实可惜了些。我也是
惜他们的才学,不忍沧海遗珠,请进吧。”
“谢刺史。”
诸葛珪当然不知道陈暮说的是实话,还以为说的是场面客套话,一边心怀感激,一边送诸葛亮进去,他待会还得送诸葛瑾进泰山学宫。
拜别了诸葛珪父子三
,那边陆逊叔侄也过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陆逊还不叫陆逊,叫陆议。由于从小跟着自己的从祖陆康长大,所以陆议
就在乐安,他是和自己的叔叔陆儁一起
学,一个进泰山书院,一个去泰山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