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

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无声息地来到了他的身边坐下,阳光照在他白皙柔和的脸上,似乎也映照出了几分棱角。

“大哥。”

“嗯。”

“我们要出兵了。”

“知道了。”

“不问问?”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这有什么好问的。”

刘备洒然一笑:“王芬既然出手,我们就必须接下来,这点道理我还是懂。”

陈暮点点:“嗯,不能再让他得寸进尺。”

“此战我就怕徐州不稳。”

刘备脸色有点凝重,徐州根基未失,他当初还派了蔡阳领五千讨伐,但只打到峥嵘谷,就被琅邪相萧建在莒县拦住,没法再进去。

莒县的地理位置太险要,左右都是群山,唯独中间是一条山谷,名为峥嵘谷,莒县就横在其中,难以逾越。

陶谦已经与青州恶,如果趁着他们在与王芬战的时候,从琅邪国出兵偷袭青州背后,那对于青州来说,会是一个很疼的问题。

熟料陈暮却微微一笑道:“大哥放心,陶恭祖进攻兖州失利之后,已经没有胆子在出手,何况如今徐州自己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哥尽管放心。”

“那我们应当何时进攻?”

刘备问道。

陈暮说道:“应先派联络公孙伯圭,下个月一同进攻冀州。”

“善!”

刘备感觉到鱼竿有些跳动,轻轻一拉,一条鲤鱼就被勾了上来,在阳光下甩着波光粼粼的尾,竟然是一条金尾鲤鱼。

到了八月,一辆辆运粮的车队浩浩地从临淄开赴平原国前线,到现在为止,青州也总共只修了两条水泥路,但却是通要道,一条是胶莱平原到临淄,另外一条是临淄到平原国。

三军未动,粮先行。

不管是何时,粮食都是战争中最大的基础,当兵吃粮在世中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你手里有粮,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

而就在青州开始准备战争存粮的时候,此时的冀州,却处于一个古怪的气氛里。

王芬病倒了。

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去年就大病一场,一直没有痊愈。

冀州太尉府邸,王芬的长史辛评才刚从后厨出来,与那位经常给王芬煎药的医师打了个照面。

到前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司徒陈逸,司空荀和,以及其他公卿们进了府邸里。

其中也有郭图、审配、耿武、闵纯、李历、刘惠这些

太尉府主簿荀谌也在其中,他与辛评不着痕迹地点了点,辛评便走其中,与诸多公卿们一起进去。

这次王芬没有在外面大殿上,而是在自己的卧房。

进去之后,就看到他躺在病床上,周围仆服侍着汤药,但脸色苍白,气若游丝,连汤药都已经难以下咽了。

其实最近这几天来,随着王芬身体益苍老,大家都能够感觉到他或许已经到了天命的时候。

毕竟七十多岁的老,在汉代算是长寿,寿终而寝也正常。

只是作为如今冀州的缔造者,自中平元年以来,执掌冀州近十年,他的个威望达到了顶峰,如果此时王芬出现什么意外,对于冀州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众来到太尉府,其实不仅仅是王芬召集他们,准备做给自己安排后事,其实也是想要询问一下,有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遗志的出来。

一行陆陆续续来到王芬房间,荀和与陈逸来到床边探视,就看到王芬勉强挥退了仆,对他们说道:“公舒,子良,你们来了。”

“文祖公,病如何,好些了吗?”

陈逸过来关切询问。

“唉,都老了。”

没想到王芬并没有回答,只是看到陈逸与荀和上的白发,忽然感叹道:“我们这些,也该腐朽地进棺材里了,未来,是年轻的天下。”

相顾无言,王芬七十多岁了,荀和与陈逸也已经年近六十,父辈们在三四十年前经历的党锢之祸,仿佛就在昨

荀和沉吟道:“文祖公,你今唤我们过来,是有何事要安排?”

王芬咳嗽了几声,惨笑道:“我自知大限将至,也是该把冀州托付给你们了,今过来,是安排后事。”

“文祖公......”

后面诸多公卿无不悲戚,可生不就是这样?

生老病死,常态也。

哪怕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到了最后,不一样也得死去?

他们早该看透了,这世上,本就没有长生。

“好了好了。”

王芬看到他们的样子,却是笑了笑说道:“我看得很开,只是记挂冀州,记挂天子,不然的话,我早就想回乡安度晚年,今请诸位来,就是想问问,以后谁可以接任冀州牧?”

是冀州牧,不是太尉。

实际上现在的冀州实际掌控者,还是王芬这个太尉兼冀州牧,他的主要职权来源,是州牧而不是太尉。

毕竟从正常的职权划分来说,州牧是实权,而太尉则隐隐有些是虚职的味道。

所以如今冀州的三公九卿,也可以说是摆设。

真正能够发号施令的,还是王芬现在掌控的州牧大印。

互相看看,有毫不犹豫地道:“司空可以继任此位,司空为八俊之次荀公之子,名望满天下,当为众望所归。”

“子良公也可以,三君之后,心所向。”

九卿们纷纷推荐荀和陈逸。

其实王芬叫他们来,也是这个意思,想要让他们二其中一个接替。

可荀和却摇摇道:“我便算了,老夫的年岁也不小,身子骨大不如前,何况与文祖公相比,我之威望又如何担得起冀州之大业,还是子良来吧。”

王芬在冀州的威望是怎么来的?

从中平元年担任冀州刺史,将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发达,百姓富裕,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所以他才能坐稳冀州牧的大位。

要知道袁绍在汉末的名望是相当高的,可袁绍在冀州也得盘着卧着,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王芬在冀州根蒂固,远不像后来摘桃子的韩馥那样没有根基。

而荀和呢?

比王芬差得远,何况荀和的年纪也不小了,年近六十,有心无力,自然不愿意接手冀州这个摊子,所以他推荐相对比他小几岁,且还是陈蕃之子,名望更高的陈逸来。

哪料到陈逸听到这话,摇得跟拨鼓一样道:“不行,我不行。治理冀州乃国家之大事,我才能比之文祖差了百倍,如何能担当起大任?”

王芬皱起眉:“你们二莫不是在推辞?这可不是在礼让的时候,此时冀州已是风雨飘摇,正需要你们来辅佐天子方可。”

荀和苦笑道:“若我有此心,何须推辞礼让。只是我与子良之才,以及威望远不如文祖,谈何能继任此位?不过文祖,你家不是有两位公子,听闻长子素有贤名,何不继任冀州?”

公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指诸侯儿子,到了汉朝,虽然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么严格,但也是指达官贵之子。

王芬在历史上被抄家灭族,但此时并没有,所以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