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强敌到来(过渡章节,不喜勿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强敌到来(过渡章节,不喜勿订)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汶山郡,都安,湔水源,一座偏僻得厉害的小山村中。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坐在村的土台上,揉着额上被蜜蜂蛰出来的大包,林小满脸委屈,眼的看着回村的道路,盼望着父亲的身影能够突然出现,好让自己向父亲叙说被蜂蛰的可怜疼痛,请父亲为自己报仇,也赶紧尝一尝父亲说过肯定会带回来的好吃东西。

父亲和四叔他们是半个多月前放木排去的成都,听说都安这里出产的楠木现在在成都特别值钱,不但可以卖到好价钱,还可以换到很多很多特别好吃的东西,曾经在商队当过伙计的四叔就力劝父亲和他一起放木排去成都换钱,一辈子都没进城几次的父亲也忍受不了诱惑,便鼓起了勇气和村子里的乡亲砍了一些楠木,捆成木排往河里放,通过水路运往成都去碰运气。

在这个期间,三叔公等村中老也打过劝嘴,都叫父亲和四叔别听外面的谣言,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放过木排去成都,但是都安的木材在成都根本就卖不上什么价钱,连来回的路费都赚不到,父亲也一度有些犹豫打算放弃,还是四叔生拉硬扯,才把父亲带上了路,同时父亲也带走了家里仅有的几个铜板。

“小儿在家乖乖听话,爹去把木排卖了,买好吃的东西回来给你吃。”

这是父亲临行时说的话,这半个多月来林小也一直把这话记在心里,同时也不断幻想父亲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是酸酸甜甜的果子?还是麦子做的饴糖?亦或者,是用酱腌渍过晒了的脯?如果真的脯的话,那就太好太好了。

“林小,脑袋上怎么了?”

须发花白的三叔公扛着锄出现在了回村的路上,也一眼就看到了林小额上的大包,林小则委屈的答道:“被村后山上的蜜蜂叮的,痛死了。”

“活该,谁叫你嘴谗去掏蜂窝?和你爹小时候一个样。”三叔公笑骂,又问道:“怎么样,你爹和你四叔他们回来了没有?”

林小摇,三叔公则絮絮叨叨,说道:“好话不听,说了卖不上价钱偏偏不信,那种什么带香味的楠木在我们都安到处都是,当柴烧都烧不完,运到成都去有谁要?有那时间,多给田里锄一锄,多上点肥,多收点粮食不是更好?”

林小不吭声,三叔公则又好心说道:“快,天色不早了,该回家了,太阳已经在落山了,马上天就要黑,你爹今天应该不会回来了。”

仿佛是为了打三叔公的脸,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几个身影突然出现在了回村的道路上,林小努力张望,隐约看到父亲也在其中后,林小便立即忘记了额上的疼痛,欢呼着迎向了来,“爹——!”

“小儿——!”

背着沉重大背篓的父亲张臂快步迎来,一把将林小抱住举起,在空中晃了一圈,哈哈大笑着说道:“臭儿子,太阳落山了还没回家,是不是在爹回来?”

林小大力点,又赶紧问道:“爹,你说过要带好吃的回来给我,带没带?在那里?”

父亲哈哈大笑,先是把儿子放在地上,又从怀里掏出了一颗彩色的东西飞快剥开,取出了一颗白块递给林小,吩咐道:“张嘴,爹喂你。”

林小乖巧张嘴,带着体温的白色小块也飞快塞进了林小的嘴里,开始没味道林小还有些奇怪,可是用舌碾了碾后,随着唾的融化,一香浓甜蜜的滋味很快就弥漫了林小的腔,林小惊喜的继续品味时,除了尝到了远比蜂蜜更加香甜的甜蜜味道外,还嗅到了一种独特的香味道,好吃得林小别说尝过了,就是想都没有想过。

“怎么样?好不好吃?”

父亲微笑着问,林小拼命点,又满脸狂喜的问道:“爹,这是什么东西?太甜太好吃了。”

“臭儿子,这东西叫大白兔糖,是爹特意从成都给你带回来的。”父亲笑着回答,又问道:“怎么样?还要不要了?”

“要要要!爹,我还要!还要!”

“臭儿,别抢,来,给你,留几颗给你娘,别吃光了!”

父亲和四叔他们不仅带回来了香甜胜蜜的大白兔糖,还带回来了好几种林小从没见过的罐,回到了家中后,林小家的院外也马上就围满了看热闹的邻居,父亲则得意洋洋的打开了一罐午餐,叫母亲用刀切成小块放进米粥里煮,块加热间,独特的香味也顿时充满了院子内外,让林小和邻居们一起狂咽唾,跟来看况的三叔公也惊叫道:“什么东西,这么香?”

“三叔,这叫午餐,是在成都的官市上买的。”

“多少钱?贵不贵?”

“三叔莫怪,这次真的幸亏没听你的啊,我们都安的楠木,现在真的能在成都卖出高价,随便一根楠木,就可买到一背篓这样的午餐,多得背都背不动,还能换糖,换方便面,换好喝的可乐和酒,三叔你喝酒,快来尝一我从成都带回来的米酒,保管你这辈子都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酒。”

喝了两父亲带回来的清米酒后,三叔公激动得连胡子在颤抖,连声叫好之余,又赶紧问道:“小儿他爹,这东西真是拿楠木换的?我们都安的楠木,现在在成都究竟是什么价钱?”

父亲给出了一个三叔公和邻居们全都不敢相信的答案,也让三叔公和许多邻居捶胸顿足的懊悔没有乘着农闲去放木排,父亲则又说道:“对了,成都的官爷还让我们带话回来,说是大汉军队已经把孩子的赋钱全免了,今后谁要是再收赋钱,只管放心去成都告状,他们会收拾下面的官。”

“另外,成都的官爷还说,我们都安出产的这种带香味的楠木,有多少他们买多少,全都出高价买,还有我们都安出产的硫磺,他们也出高价要多少买多少。还有,我们的徭役也免了三年,这三年里县里面如果再给我们派徭役,我们同样可以去成都告状……。”

“小儿,别吃了,撑着。”

“没事,让他吃吧,今年粮价低,楠木又可以卖高价,让他随便怎么吃都行了。对了,孩他娘,关于再要几个孩子的事,我一会还想和你再仔细商量商量。”

类似的场景和画面在距离成都不远的都安境内处处可见,在同时盛产金丝楠木和硫磺矿的况下,都安百姓也无疑是汉军新政最大的受益者,不管再贫穷的乡村,只要把山上随处可见的金丝楠木一砍,捆成木排往河里一放,通过水路运到成都,马上就能换到数量多到让他们不敢相信的垃圾食品或者金钱,无数的都安百姓因此脱贫致富,无数的都安百姓也因此过上了他们此前想都不敢想象的好子。

其他地方的益州百姓也是汉军新政的受益者,以张志为首的汉军统治者不仅给益州百姓减免了大量赋税,还免除了整整三年的徭役,不管是发动百姓做什么公益工程都是付给工钱和供给伙食,让益州百姓有了做工挣钱的机会,再不用自带粮为官府做事。同时更加奇怪的是,在去年打了半年大仗的况下,益州境内的粮价不但没有飞涨,相反还有下跌的趋势,所以很多百姓家也把再生一两个孩子的事放上了程。

百姓得利,益州的世家大族也同样有好处可捞,在汉军的全力支持之下,益州的世家大户纷纷组织起了商队向境外售卖各种垃圾食品,也没有一种不是运出了益州就能卖出天价,从中可以赚取到巨额利润。同时在粮价稳中有跌的况下,世家大户也有了足够的粮让田开矿熬硝,售卖获利,还有就是大量养殖猪牛马羊等牲畜耕种食,财产增长眼可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