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90章 去他的八股(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90章 去他的八股(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活着,当然还活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且活的还不错,倒不是因为两年前他写的那套《天工开物》卖了几万册,而是因为去年他刚刚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这可是正八品的官职,为省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

换句话来说,家现在是体制内官员,或许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也是有滋有味。

如此一来,朱国强自然也就暂时绝了请宋应星过来的心思,毕竟家现在在体制内好好的为官哪。

“世子爷,既然欲求宋应星而不得,其实不妨书信一封请其陈弘绪以及廖邦英等过来,他著写《天工开物》一书时,曾得到友相助,这些大都也是通晓百工的遗野贤才……”

葛世振的建议让原本有些失望的朱国强眼前一亮,立即说道。

“哦?是吗?既然如此仞上不妨替我修书数封,请他们来一趟济南。”

对于才的重要,朱国强自然非常清楚,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用求贤若渴都不能形容他的对才的渴求,毕竟,这个世界的才实在是太少了……其实还真不少,与另一个世界的们想象的不同,实际上,明朝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个分水岭——古典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这个分水岭,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开始全面转变。这种改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与晚清,准确的俄战争后的思想觉醒,国纷纷抛弃旧儒学思想不同,这次转变是由下而上,一种自发的思想上的转变。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读书想要冲禁锢,也是因为社会经济已繁荣到临界点。

据那位水太凉的记载“正嘉年间,士以通经为迂,万历之季,士以读书为讳!”。

意思就是说,从正德朝开始,读书居然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到了万历朝,读书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觉得八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而这也是“实学”于晚明盛行,并且成为晚明主流的原因之一。这场堪称是“古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变革,起源于正德前,而兴于王阳明,王阳明的

“心学”思想,犹如一道闪电划夜空,将儒家主流从理学带向心学,“心学”思想在这场“思想启蒙”中启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至万历年间“心学”又逐渐转变为“实学”。到了天崇年间,世间知名学者大多也都是“实学宗师”,即便是那位“水太凉”,实际上也是“实学宗师”,倡导“由经术以达于实务”,只不过跑偏了而已,把“经世致用的实用之学”变成“实时务为俊杰”。

当然,在这一思想启蒙中难免会不少读书跑偏,因为看不起八,经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也就是背点参考资料应付科举。说自己是经世致用之才,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这当然也是在所难免,毕竟,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还是晚清民初的思想变革,都有不少跑偏了主题,但总得来说,晚明的“思想启蒙”主题仍未偏离,仍然坚持以“实学”为宗旨。

如果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被野蛮的侵打断会怎么样?

翻看着手中的《天工开物》,这一天朱国强因为它想了很多。这套堪称中国古典科学百科全书的本身,就充满说明了一切,说明了满清役是如何摧毁的华夏文明。

因为中学课本对《天工开物》一书的介绍,所以这本书非常有名,可是又有多少知道,这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曾经一度于中国消失近两百年。

民国初年,有于《云南通志》中发现其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对这本书充满好奇,可是他到国内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知名藏书家,也没有知道这本书。

也就是说在满清的统治下,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几乎都没有。后来这个偶然在一个本友家中发现这本书的文版,于是他到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美的,由此也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

这本书消失与满清修《四库全书》的禁毁有直接关系,不知多少古代中国的著作就这样毁于满清之手。在满清残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后永远也无法知道的。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的往往把明朝和满清混为一谈,实在是受了愚民宣传的结果。甚至有那么一群当不够才的混蛋,为了给主子脱罪“移花接木”,将魏征的《海国图志》的遭遇,套在《天工开物》一书上,说什么宋应星这个穷秀才,勒紧裤腰带才自费出版的《天工开物》,在明末不为世重视,发行量有限,加上到了清朝又被列为禁书,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可是他们又怎么解释,在满清的禁毁之后,唯一对《天工开物》一书的记载,不是发行地江浙一带,而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事实上,这套“不受重视”的百科全书能够流传到欧洲各国,本身就说明了它在明朝是极为流行的,就是在世子宫的书房中也有一套。

“尼妈!”

又一次,凝视着手中的书,此时朱国强的内心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愤怒。无边的愤怒!

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命运,而是与其息息相关的——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命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