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穿是一种病 > 第十一章 基地

第十一章 基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管河流如何奔涌,总会有泥沙落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东华救助中心的牌子依然还在,但已经被刷满了各种颜色的油漆,再结合这龙飞凤舞的书法,严肃和荒诞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每次出门来看到这样的场景,陈晨都会哭笑不得。

抗议的置换者群体一直没有走。

严格来说,是没有走。

至于魂,已经换了七八波了。

陈晨和卢小华本来都以为,只要在坚持几天时间,这些群自然就会散去了。

这种自发组成的散装运动,热度的下降是肯定的,谁会一天到晚在荒郊野外撘帐篷过子呢?

但他们都错了。

陈晨今天也是换了便装,特地从外面绕进来的,装作是路过来看热闹的样子。

置换者营地,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了。

第一次来的时候,是抗议那天的下午,很多都被淋的浑身湿透,坐在那里都没有什么好脸色,据说城里的还给他们送过食物,还专门要了外卖聚餐。

但是很多都没等到晚上,就打算离开了。

但还是有留了下来,倒不是要坚持为了正义的事业继续奉献,而是嫌走路太麻烦。

晚上在这里住,直接置换走,多方便。

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基本上年轻一点的都走了,年老一点的,本来被陈晨认为是最不能坚持下来的,反倒是留了下来。

其实仔细想想,跟当初他们开救助站的时候形是一样的。

第二次来的时候,已经是过去三天了。

有些都换过两拨了,本以为这些会对抗议救助站这种事漠不关心,但事实却是,恰恰是这些陌生,对抗议这种事最兴奋。

卢小华说的好,所谓的抗议,就是合法的对峙,打群架,是低烈度的战争模拟,是合法的bao力游戏。

最早的那波也就拉个横幅喊个号。

但是后来的这些已经开始学会泼油漆,扔石块,甚至组织了十几辆车过来堵门。

试图阻止救助中心正常的员出还有物资通道。

本来保安队在墙内,这些在墙外,互不涉。

但是昨天晚上,抗议者抹黑过来扔了一大堆的燃烧瓶。

员没有伤亡,但是保安们都心有余悸。

所以今天他过来了。

陈晨是骑电动车过来的,停下来的时候压根没注意他。

这个抗议的营地现在已经做的很像回事了,路边上专门放了一个帐篷,门有个牌子上写着包裹寄存处。

邮寄的东西堆的跟山一样。

装作找快递的样子随便翻了几下,邮寄的地址到处都是,很多是网上购物送过来的,寄件有的是网店,但也有不少是个

寄件的地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

这里甚至有了一个专门的安检处,是安检ju安排的,因为据说在这的包裹里找到过枪。

不是整只的,是分散开来的零件。

然后还有许多可以用来做炸药的化肥,甚至还有毒药。

当然,更普遍的是吃的喝的,生活用品,还有药品。

一些置换者已经在帐篷区周围开始搭简易房了,不过他们看起来懒洋洋的,活都是笑着慢慢的弄,就像小孩子拼搭积木。

大路上被七八糟放了很多的扎胎器,还有继续在放,边上有警察,就看着他们。

也不劝阻,也不鼓励,就是旁观。

去核心的帐篷区转了转,基本上没查他的身份,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很多就在那里用简易的酒炉煮泡面。

当然也有直接吃外卖的。

曾经消失的外卖车又出现了,不过不是救助站经营的,是穿越者联盟集资捐的。

陈晨去他们官网了解过这个事,知道差不多这一个月内,这些抗议者吃饭的问题是不愁的。

很多其实并不热衷抗议,吃过饭的,大部分就是走到救助中心的大门,来看看热闹。

但是少部分的却有些激动,有些还带着防毒面具,手里拿着石块,跑到围墙边过来砸石

块都是快递送过来的……不知道哪里买来的鹅卵石。

一个个比拳略小,重量正好,砸到会受伤,但又不会太严重。

要是带着护具,基本上被砸到也没什么问题,但那种感觉……

卢小华参加过投资的几次闭门会议,知道他们现在基本上吵的不可开

觉得救助中心还有救,那些置换者在外面把钱花的差不多了,迟早是会回来的。

但也有觉得不太可能,而且到时候来几个外国,舆论上根本无法管控。

天天就是这些问题来回来去的吵。

一个星期了,据说唯一的结论是要开始削减员工资。

通知今天早上刚贴出来,上午陈晨就收到了二十多封辞职信。

还好这批保安都是做过格担保的,不至于私底下就去置换。要是这二十多个有一半私下去置换了……

救助中心现在说不定已经垮了。

现在的问题是几百号的保安,面对着几百号的抗议者,双方形成了僵持。

但抗议者的是每天都在换,他们都是置换过来的,每天都有新鲜感,甚至很多还在这里做自媒体天天直播抗议的画面。

而保安们却惶惶不可终,一方面是对峙的前线只能挨打不敢还击,另一方面是救助站内部的经营显然也出现了问题。

那些医生和护工,那些在治疗区工作的……坏消息根本封锁不住,一字不漏的传了出来。

越来越多的成了钢豆,开始拒绝付费,基本上每一批置换进来的,都比之前的更激进。

如果说在此之前,屈服于救助中心的“治疗”手段,还是一种大家默认的不得已的话,随着舆论的公开化,对这种屈服大家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让置换者无论如何要抵抗到底。

他们的话自己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但这样说话的多了,尝试抵抗的,也真的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类学家说是一种被自己的语言塑造的动物,不是因为相信什么而去说什么。

而是因为说了什么而去相信什么。

而相信的东西,往往就变成了现实。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