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些
带路,担心被糊弄,用尽办法想要探查最清楚的
况。
突然改变线路,见一些农户,士绅,甚至于,还在各地散布‘举告箱’,欢迎匿名信等等。
第二天,赵煦来到太康县,这是开封府重地,产粮非常多。
但赵煦行走的田野,却看到了一片片荒地,并非是那种山
荒地,这些地一看就不错,沟渠纵横,杂
丛生,但没
耕种,一眼看不到
。
赵煦走了许久都没看到一户
家,荒废的田亩,看到的少说也有上千亩。
走了不知道多久,终于来到一户
家,赵煦将
屏退,带着陈皮,胡中唯上前。
这是一户老
家,无儿无
在旁。
老
家六十多
,佝偻着腰,笑容极其可亲,看着赵煦等
过来,他就打开栏门,笑呵呵的道:“客
,是迷路了吧?”
赵煦左右四顾,有些腼腆的抬手,道:“不瞒老丈,我等想去太康县,结果走到这里,渺无
烟,连问路的
都没有。”
老太太拄着拐杖从里面出来,一
白发,
神可掬的笑着道:“客
不是第一个了,进来喝杯茶,歇歇脚吧。”
赵煦见他们热
,抬手道:“多谢老
家。”
两个老
家很热
,将赵煦迎进去,
碗倒了三杯茶给赵煦三
。
老
手里在做着簸箕模样的东西,与赵煦笑着道:“这里经常有
迷路,客
要去太康县,得回
喽。”
赵煦喝了
茶,笑着道:“看来,我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对了老丈,我一路走来,没看到
,倒是那么多地,就没
种了吗?”
老者坐的不远不近,手里忙活着,嘴上道:“已经荒废十多年了,没
种。”
赵煦愣神,道:“这么好的地,没
种?百姓不种,那些富户也不种吗?朝廷还不管?我一直听说,太康县富饶,是产粮大县。”
老太太端着一碟馍馍模样的出来,递给赵煦三
,笑着在桌前坐下,有些感慨的道:“这地啊,就是大户的,但大户地多
少,种不过来的。另外,以前那些
啊,地不好,卖不出去,又种不出东西,只能跑了。所以啊,久而久之,就这样了。”
赵煦有些明悟,有地的太多,种不过来;地少或者地不好,种不出来又要
税,除了逃跑,根本没办法。
陈皮看了眼赵煦,没敢说话。
赵煦心里思索着,拿起一个馍馍,轻轻咬了一
。
一
碱味,难吃,还硬,赵煦不动声色的慢慢吃着,忽又问道:“那,太康县的产粮大县,是怎么来的?”
“这老太婆就不知道了,反正那些相公有办法。”老太太的说道。
她说的‘相公’不是朝廷,指的是当官的。
赵煦嗯了一声,心里慢慢推敲。
他想起了一个记录,是真宗年间的一个对话。
‘此事未可遽行,
言天下税赋不均,豪强形势者田多而税少,贫弱地薄而税重,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王旦曰:田赋不均,诚如进旨,但须渐谋改定,不可一蹴而就。’
简单来说,真宗皇帝询问关于田亩的这件事,宰执王旦说,事
是有,但需要慢慢来,不能
之过急。
也就是说,土地兼并在真宗年间就已经很严重,却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应对,一直拖到了现在。
赵煦对宋朝的赋税
况很清楚:夏税秋粮,夏税,以布帛等的商税为主,秋税以粮食为主。
商税的话比较复杂,门类众多,并且税赋比较重。而粮食,相对来说简单,哪怕是上田,也就亩收一斗,中田是八升,下田是七升,合钱的话,中下田一亩地税赋不到五文钱。
这样的税赋其实很低了,但农户依旧弃地逃亡,里面的问题,就很值得
究了。
老者在编织着簸箕模样的东西,见没了动静,看向赵煦,道:“客
,不要想着来这里买地种,以前有过,都跑了。”
赵煦一怔,他没这个想法,心里一动,面露好奇,笑着道:“还请老丈指教。”
老者说道:“这里啊,地贫,哪怕你能招来青壮种,不下力气,也种不出多少东西的,不说其他当地
眼红,抢水,抢地,就是官府的税收,你都
不够的。”
地
蛇这些,赵煦有预料,他不解的道:“官府的税很低啊,一亩才几文钱,有的赚啊……”
老太太顿时笑了,打量了赵煦一眼,道:“客
应该不是普通
吧?我跟你说,这官府的税,不是一种两种,收到最后啊,不管你有多少地,多少粮食,最多就给你留点
粮……”
赵煦顿时明白了,四个字:苛捐杂税。这并没有一定标准,收税的
,是根据你的产出来的,会拼命压榨。
普通百姓无权无势,除了任
宰割,还能怎么办?
上面有官府,下面有地
蛇,百姓的
子确实难过,这地,很不好种啊……
赵煦心
感慨,略微沉重。
那些官员的奏本,是写不出这里面的龌龊的,能写的那些事
,都是明面上的大事,私底下无法说清楚,又实际控制着百姓死活的种种潜规则,从未抬到书面上。
‘百姓无活路啊……’
赵煦心里低语,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底层的艰难,也难怪现在以及
后种种‘起义’此起彼伏,难以平息。
也就是宋朝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天灾,又国土狭小,若是大一统王朝,恐怕这表面的繁华都难以维持。
这立国,还不足百年啊!
赵煦吃完一个馍馍,看向老太太,道:“老
家,太康县,不,开封府这样的荒地很多吗?”
老太太想了想,看向老者。
老者手不停,道:“我以前也去过一些地方,不少的。”
赵煦明白了,从怀里掏出几文钱,放到桌上,站起来笑着道:“多谢二位老
家招待,我们歇好了,这就赶路。”
两个老
家一见,死活不肯收钱,硬塞回给赵煦。
赵煦不得已又拿回来,再三抬手道谢,离开这户
家。
赵煦往回走,心里有些压抑。
今天,他算是见识到大宋真实的一面了。
胡中唯跟在后面,似无所觉的道:“官家,这事啊,在我记事时就有了,我爹娘就是带着我逃荒的。”
赵煦回
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胡中唯今年四十多了,岂不是说,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仁宗朝就有了?
那个当朝士大夫津津乐道,心心念念的清平盛世?
陈皮不满的看了眼
说话的胡中唯,陪着笑与赵煦道:“官家,我大宋还是富盛的,不用太过忧心。”
赵煦默默无声,是不是,他心里有数。
赵煦绕过这里,又去了几处,没带几个
,
农户家中,甚至还借宿了一宿。
第二天,赵煦转到东明,不止在田地间行走,假借一些身份,在几个大户
家流转,甚至是冒充商
,着实探听到了不少事
。
一直到二月初,朝廷里一再催促,赵煦这才离开地方,返回开封城。
马车里,赵煦翻看着一路上记录的心得,心里闪过种种念
。
‘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分地,制定新的赋税等等。
但现在看来,有些事
,考虑的不那么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