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要开始飙车了 > 157 拉力调校方案

157 拉力调校方案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就是天才车手。

但是老酒鬼的思维还是没有办法摆脱,老一辈中国车手的心理习惯,那就是“求稳”二字。特别是这种大赛揭幕战,不求跑出最好的成绩,只要能稳步打下基础就行。

不过林向北这小子,很明显超乎了他对于新车手的认知,哪怕这就是他真正的大赛处子秀,依然没有任何的保守想法,他想要追求更快的速度。

是按照传统中国教练的习惯,压制住林向北的天稳步前行,还是冒着首战可能零分收场的局面,去选择激进,就是摆在徐朗目前的问题。

他其实面临着跟林向北一样的选择。

“第二遍勘路,就按照向北所说的调校吧。”

最终老酒鬼做出了跟林向北一样的选择,其实这算是一个相当折中的方案,能不能行还是要看林向北自己的控。

拉力赛的勘路,其实可以看做f1里面赛道试跑跟练习赛的结合体,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单单计时ss赛段就可以上百公里,加上连接赛道更是有可能长达数百公里。

这一次本札幌拉力赛道,因为大雪的关系缩短了比赛里程跟特殊计时节点,但同样恶劣的天气跟赛道环境,也限制了平均车速。

当林向北第一遍勘路返程返回维修区的时候,时间已经从早上来到了下午。连续数个小时的拉力勘路,其实对于体力跟脑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当林向北取下盔面罩的时候,哪怕是冰天雪地的本北海道,汗水都已经浸的发湿漉漉的。

“勘路过程怎么样?”

老酒鬼在林向北下车之后,立马就问了一句。

“很顺利,没什么问题。”

林向北点了点,勘路强度虽然很大,但其实他跟李文峰两个在训练阶段,就已经习惯这种高强度重压,所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能唯一给他带来压力的,就是勘路过程中,他需要在脑海中尽可能的记住特殊弯道。

这就是跟模拟训练不同的地方,毕竟无论是广基地还是后来选择的一些小道,长度最多也就是十来公里。而且每天都在上面跑,久而久之自然就记住了弯道特征。

但是正式比赛上百公里计时路段,所要面对的弯道数以百计,短时间内压根就没有办法把所有弯道特征都记在脑海里面。

就如同f1世界冠军基米·莱科宁的说法一样,拉力赛对他最大的挑战,就是记不住下一个弯是什么。

现在林向北最大的挑战,也不是什么控问题,而是他不知道自己下一个会面临怎样的弯道。如果能提前知道的话,那么无论难度多高的弯道,对于一名f1车手来说都不是问题。

“还是选择速度调校吗?”

“嗯。”

林向北点了点,可能是对于f1速度习惯了,他还是觉得自己跑的太慢。

“那好,根据伊藤源治数据分析,你对于右弯的甩尾控制稍弱。所以我们得出的调校方案,是把左前右后的胎,由目前的钉胎换成普通雪地胎,用叉搭配的方式来获得更快的速度。”

叉搭配?

林向北听到这个词后有些吃惊,因为这种搭配方式,在wrc18、19年才开始出现,称得上一种很怪异跟激进的胎搭配选择,没想到老酒鬼现在就得出这种调校方案。

要知道方程式赛车或者房车赛事里面,也有软硬、湿这种胎分类,不过无论怎么分,四个子都只会换上一种类型的胎。

比如说面临雨战,自然四个胎都换上雨胎,而不是只换上一个或者两个。

但是拉力赛的胎搭配方案,随着赛事路面环境越来越复杂,比如著名的蒙特卡洛站,一下燥的柏油路面,一下又是冰雪路面,接着也可能变成泥泞的湿路面。

这种赛道环境,好像换上哪种胎都不合适,而且频繁的更换胎,也会增长比赛用时。

于是一些脑比较大的车手,就脆只换上两个或者三个胎,比如钉胎跟超软胎搭配,这样冰雪路面钉胎发挥作用,柏油路钉子磨完了,超软胎就能发挥出超强的抓地效果。

所以这种方案,被称之为叉搭配。

林向北现在就面临同样问题,正常况下雪地拉力赛事,根据路面积雪或者结冰状况,会选择是换上雪地胎还是钉胎。拉力钉胎的可不是常规意义上那种橡胶钉子雪地胎,而是真正有着金属钉的黑科技胎。

钉胎的抓地力很强,保证赛车在冰雪路面的稳定,不过长长的金属钉也会限制住车速跟漂移的侧滑,导致过弯速度变慢。

但如果真要激进的全换上普通雪地胎,很明显就会出现“溜冰”的后果,滑出赛道的几率太高。

所以老酒鬼就想出了这种叉搭配方案,适当降低左弯的抓地力获取更快漂移速度,同时把风险给掌控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减少换胎时间。

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就只能在第二次勘路中验证了,可能会做到两全其美,也有可能两不讨好。

而对于职业赛车来说,“折中”其实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因为要么赢要么输,中间就是输的一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