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重生1983年 > 292章 两兄妹的命运

292章 两兄妹的命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房间捣

见他又写稿,还花时间抄稿,就主动给他说:“我来帮你抄稿吧,顺便我还可以帮你改改错别字。”

潘大章求之不得。

她写的字娟秀整洁,又美观大方,看上去都格外舒畅。

潘大章把手稿给她,温小芹抄好整理后,还帮他寄到外面杂志社去。

宛如左膀右臂,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小芹芹,你以后就当我写作的助手吧。”

现在写作,特别是写小说,是一件很辛苦,又费时间的工作。

每一个字都要用笔写在稿纸上,然后投稿的话,又要认真写一遍,再投寄出去。

一个小时能够写几百字,就算不错了。

潘大章两首先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还要预习课文。

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也就是睡觉前的一二个小时。

好在他养成了习惯,十几行一首的诗,他利用课间休息时,或者灵感来袭时,顺手就写了。

回去后把底稿留给温小芹,让她整理并抄写。

《陌生城市》的写作,每天写二千字,也不算累。

放学回到五金店。

看见潘云田在跟潘广春聊天。

“云田哥,今天怎么有空来县城?”他主动招呼他。

毕竟是堂兄弟,也没有什么隔夜仇。

“大章,我把收的废品全部拉来处理了。现在裁缝生意也越来越淡了,想岀来外面打工。”

他跟潘广春聊了半天,知道跟大章在这里卖货,工资高,待遇好,比去广东打工强多了。

于是就想跟大章好好谈谈。

刚才又看见了他店门贴的招工广告,知道他又准备开一间新店。

“云田哥想去广东进制衣厂?凭你有裁缝的手艺,你去制衣厂可以混个师傅当当哦,估计工资也不会少。”潘大章提醒他。

潘云田:“大章,我不是很想去广东。刚才看见你店门贴的招工广告,我也想来帮你打工,行么?”

他有初中毕业文凭,其他条件也符合。

潘大章真诚地说:“我跟你们说实话吧,我高中毕业后,这些店便开不了,到时我考到大学,肯定要去读书。到时候你们要自找出路哦。”

潘云田:“能够跟大章学做二年多生意,到时大章去外地读大学,或许也想开店做生意呢,再跟你去外地做生意也可以。就算不去,在俞督自己做点小生意也行吧。”

潘大章答应了他。

“你先去把家里事处理好吧,有空你就可以过来,新店估计要一个月才可以开张,但是有空的话可以先在五金店学学,也可协助广春他们做些工。工资的话,我按照一样的标准付给你。可以住在新店的二楼,那里有四个房间。”

潘广春听见了也很感兴趣,凑过来说:“大章叔,要么我跟黎兰英,也搬到这边来住吧?”

“想搬你就搬吧,不过,黎兰英晚上下班,你每天去接她?还有她爸妈现在同意你们俩往了没有?”

黎兰英爸妈要是闹到这里来,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潘云田:“黎兰英妈妈态度已经变了,昨天我还看见她跟你妈在碾米厂碾稻谷时,在一起聊天呢。应该是不生你们两个的气了。”

潘广春:“是呀,前天兰英她妈还帮我们带了几件毛衣来,兰英让我买了几瓶酒,和几件衣服让她带回去。”

潘大章笑道:“那就趁热打铁,抓紧回去让媒婆上门提亲去。”

潘云田:“大章说得的,走,今天就跟我回家去。”

潘大章也同意。

潘广春去跟黎兰英商量。

又去买了许多礼物,晚饭后就一起回了村里。

因为黎兰英请假回去,录像厅杜善文母忙的时候会忙不过来。

于是跟熊兰商量:“要么你先去录像厅帮二天忙,等黎兰英回来了,你再过这边来上班?”

“没问题呀,什么工作都行。”

熊兰要求住在五金店这边,因为新店还在装修,再说她一个也不敢住那边。

小丫比较勤快,不管是店铺,还是住处,都打扫得净净,一尘不染。

什么工都抢着做。

嘴甜又勤快,温小芹两姐妹都特别喜欢她。

温小芹让她住在那间客房,其他的都是现成的。

他父母段时间还住了几天。

吃过晚饭,潘大章把熊兰带去录像厅。

温小芹跟去录像厅对账。

谢婉蓉阿姨在门帮助售票。

“阿姨,黎兰英跟潘广春回村了,叫熊兰小妹妹来这里帮几天忙。”

熊兰热地叫道:“阿姨好,我不懂的地方你要教我哦。”

她开始帮忙售票。

有空还搞卫生,抹柜子上灰尘,把上面货物摆得整整齐齐。

旁边几个炉子煮的茶叶蛋,熟玉米,煮花生,以及各种饮料。

上面都标了卖价。

每天上午十点钟,食品公司会把小吃食品货物送来,要按照进价付他们货款。

当然这些工作谢婉蓉母子也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温小芹在跟她对一天的进账。

扗善文看见熊兰,眼睛一亮。

“我姐夫的表妹,让她在这里帮几天忙。”

熊兰一眼看见他,也被惊吓住了。

一副土匪形象的杜善文,就不怕把顾客吓走了?

对完帐,温小芹对潘大章说:“要么去逛逛街?”

“行呀,好久没在晚上逛街了。”

几个月前在长堤路摆摊的景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沿着街道往前走,看见出来闲逛的比以前多了许多。

现在还是凉风乍起的秋季。

在很多地方,看见了许多卖夜宵的摊位。

各种地方特色小吃都有。

逛了一大圈。

“去那个大榕树下吃点夜宵怎样?”

潘大章看见一个夜宵摊,几张桌子都坐满了食客。

一阵薯条的特殊香味,顺着风灌进了他的鼻翼间。

这味闻上去特别亲切。

以前在甫钱镇肖建庆他妈妈煮的薯条就是这个味。

这时温小芹拉了拉潘大章,低声说道:“卖夜宵的是肖建庆的爸妈。”

潘大章也认出来了,夜宵摊主就是肖建庆父母。

他们在甫钱镇上的饮食店不开了?

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来县城摆夜宵摊了。

没有看见肖建庆的影子。

肖母看见两个年轻走近,热招呼:“年轻,想吃点什么呢,找个位置坐下,我给你们煮。”

潘大章:“阿姨,我们是建庆同学,以前在你店里吃过东西的。给我来二碗煮薯条,一盘蒸水饺。”

肖母抬看了看,也认出了他们。

“对,我记得你,你叫大章,她叫小芹。好,进来坐,阿姨给你们煮。”

潘大章找了张桌子,面对坐下。

忙碌的肖父也认出了他们。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