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7章 表面兄弟

第87章 表面兄弟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九月初,雒阳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幽州的秋收暗战已经结束半个多月了。

蔡邕和李素联署著述的《驳灾异论》,也已经上市二十天。

当然了,是在幽州和冀州上市二十天。

考虑到商的物流速度,雒阳附近的司隶地区,这套分为上中下三卷、一共一万多字的论著,才刚刚上市七八天。

另外,考虑到这套书在外欺骗胡、清洗张举逆檄余毒的大业,幽州版与全国版的署名略有差异——幽州版只署蔡邕,以提高在胡中的公信力。全国版则是蔡邕第一作者,李素附于其后。

而且这套书在全国其他地区要卖每套三卷总价八百钱,在幽州却只卖每套两百钱,只有全国版的四分之一,只相当于新式白纸售价的两倍,内容几乎白送了。

这也是为了让幽州地区更多贫穷读书能帮忙扩散理论、打造舆论基础。

好在李素把印刷生意完全托付给了甄家,这次也完全没打算靠这种书挣钱,利润都以甄家为主,所以甄家非常卖力帮他控制供货渠道,防止串货。

既防止幽州的便宜货流其他市场、拉低了整体利润。又防止全国版那种带李素署名的书卷流幽州。

相信以汉末的信息传播速度,等李素的劝降任务最终完成时,幽州的读书都不一定知道这套书上本该有李素的署名。等明年他们就算知道了,一切也晚了。

……

雒阳素来是天下书籍销量最好最快的首善之区,哪怕在本地上市仅仅七八天,《驳灾异论》依然卖出去了上万套!

甄家坐镇雒阳的商号大管事张亮,时隔半年后再次体会了一把年度书籍热销款——上一次遇到这种盛况,还是雕版印刷书刚刚出现时、帮李素印《孝义录》和《论语》、《尔雅》呢。

而这一次,太学生们似乎又受到了那无形之手的纵,绝大多数都不吝钱财买了一套。

而在京的官员和其他士子,也被太学生们的这流引导带偏,哪怕听说此书差评较多,依然坚持买来看看。

好多都是一边骂一边买,狂李素和蔡邕竟敢质疑先贤大儒、黑董仲舒。

这背后,张亮隐隐然感觉到:又是太常卿刘焉,在暗中不遗余力推手,发挥他“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的带货能力,促成了这一盛况。

但张亮并不知道刘焉是如何动手的,为什么要动手。

每天傍晚关店算账的时候,张亮都会被又一次刷新的销售数字与收益感慨到:

“才八天,这套书已经累计到一千万钱销售额了。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六月份刻印至今,累计都没卖出这么多吧。”

当然了,拿蔡邕/李素跟董仲舒比,也是有点欺负董仲舒了。因为雒阳城本地的读书,对《论语》、《春秋》、《春秋繁露》这种基础书籍,大部分家早就有了手抄本的,出了印刷版也没必要再买。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活着的里写的书,至少还没比董仲舒《春秋繁露》销量高的,李素是第一个。

……

张亮作为书商,在为“刘焉那种大物,为什么要如此仗义竭尽全力帮李素”而大惑不解的同时。

太常卿府上,刘焉本也在紧锣密鼓地为“伯安兄”代的事奔忙持。

刘焉如今好歹算是汉室宗亲中的第二号实权物,他怎么可能是为了李素的面子才出力呢?能够使唤动他的,当然也只有刘虞了。

前几天,刘虞给他的加急密信就送到了,信中还说,此信抵京后最多七八天,刘虞给皇帝的报捷奏章也会到。

这段时间差里,刘虞需要刘焉全力在京城帮他造势布局,以便奏章到皇帝手上的时候,皇帝能够有个心理准备、知道该如何解读那份奏章,从而答允奏章中的一些请求。

当然,刘虞也没让刘焉白帮忙,他让密使还随信带给刘焉一份重礼——价值几千万钱级别的重礼!作为刘焉帮忙活动的经费。

这笔财物过于庞大,所以并不是从幽州千里迢迢运来的,而是从刘虞本在雒阳的别府凭信物支取的——刘虞当过多年大宗正,在雒阳的府邸始终保留着,也有家打理,藏了大笔钱财以便随时结权贵运作打点,就跟驻京办似的。

“伯安这是吃准了我当初‘废史立牧’的用意了呀,唉,为了早外放,只好帮他斡旋到底了。”

刘焉听取完属吏的汇报,知道这几天为《驳灾异论》预热造势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心中如是感慨,决定明天按计划宫面圣。

他为什么非要帮刘虞呢?很简单,因为刘虞是刘焉建议废史立牧后,至今外放的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州牧,相当于是“试点州牧”。

如果刘虞政绩不明显,平叛效率没有提高,刘焉还如何证明州牧制度的优越?他还怎么请皇帝毫无疑心地把他也放出去当益州牧?

为了自己早从太常卿转职为益州牧,就要早让皇帝看到刘虞得好、州牧试点有疗效!

在这个问题上,刘焉与刘虞暂时有共同利益。所以哪怕自己贴钱他都要热心帮衬,帮刘虞就是帮自己。

只不过,这种休戚与共不会持续太久。

只要刘焉拿到益州牧任命的那一刻,他与刘虞的表面兄弟也就结束了。

……

第二天一早,刘焉就出城去面圣。

这并不是朝会的子,所以想见皇帝得去毕圭苑,而毕圭苑不在雒阳城内,在城外十几里的乡下。

为了确保这次能见到皇帝,而且还要确保会见前皇帝心不错,刘焉就先花了几十万小钱,把十常侍中的当值员稍微打点了一番。

“臣太常刘焉,叩见陛下,为陛下贺喜。”

在一座仙鹤与锦鲤环绕的湖心亭中,刘焉见到了皇帝刘宏,立刻称礼,细节自不必提。

这儿没知道,再过20个月,毕圭苑里养的这些锦鲤就要被董卓拿来煮汤了,而仙鹤则要被烧烤。

“是君朗啊,最近有什么趣事么?”刘宏也是有够没心没肺,遇到大臣来毕圭苑求见,依然以为是玩乐的事儿找他。

刘焉呼吸了一不对心但声并茂地说:“回禀陛下,臣是来向陛下贺喜的。臣任太常数年,常惶恐文教不昌,政绩不如此前历任。

幸得天佑大汉,当此多事之秋,有大儒作《驳灾异论》,力斥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不合春秋古义的附会之处。且一并力驳张伪逆檄中以近年灾异栽赃朝廷之狂悖言论,使北疆汹汹沸而复宁。臣身为太常,感与有荣焉。”

“有这等事?”刘宏还有些懵,因为信息量太大,一时不知如何反应是好。

书和经义学问,刘宏是丝毫没有兴趣的,哪怕刘焉把一本书的学问有多好吹出花来,刘宏该打瞌睡还是打瞌睡。

那些腐儒之学有个好看的!

但是,刘焉的说辞很有艺术,他最后提到了“这卷学说居然让反贼蔓延的攻势得到了遏制”,这句惊悚之言着实抓住了皇帝的好奇心。

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呢?

那可是杀不眨眼的反贼啊,凭舌和学问顶个用!

刘宏好奇道:“请君朗为朕简明扼要言之,此书何所作,为何见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