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过来,刘备军抓住商旅和药农、猎户暂时扣押时,也都言之凿凿告诉他们“我军走这条路是为了偷袭韩遂背后,目的是绕祁山大路去天水”。
这样万一这些
当众有张鲁的细作、逃脱了,也依然不至于让张鲁立刻警觉。
李素就是这么
,连不打算放走的俘虏都要骗,骗
的戏必须做全套。
这,才叫演技!
于夫罗被分兵往西佯动后次
,二月初六,李素也带着数百
锐斥候,在赵云的掩护下,准备悄咪咪亲自南下勘测阳平关外的地形。
刘备也想掌握战局信息,坚持要亲自轻装简从去探视,少不得又带了几位猛将保护,全部
都伪装成商队。
一路南下,李素也不是白白游山玩水,而是始终保持了警觉和观察记录,每天走了多少路、未来大军想要偷袭得一天赶多远,他全部都做了详细记载。
至于路途丈量的办法,他就是让士兵们实际数步数,每个
数五千步,然后换
歇歇脑子,最后汇总相加。如此一来,光看地图看不清实际路途的弊端也可以解决了。
这种丈量路程的仔细谨慎劲儿,让刘备和鲁肃以及其他随军护卫猛将都叹为观止,暗赞李中郎这战前参谋的活儿做得太细了。
“从河池至武兴直线大约70里,但沿途要沿着西汉水河谷曲折,实际行程竟有110里,山路果然不能看直线距离啊。
武兴到沮县直线三十里,山路实际五十里,沮县沿沔水到阳平关十五里,实际也是十五里,这段河道很平直。我军半骑马半牵马赶路,轻装而进都走了足足两天。”
距离阳平关还剩最后十里时,道路勘探工作终于做完了,李素和刘备悄咪咪在山坡上登高瞭望阳平关,如是核对了一下里程道路。
如果将来要突然发难袭击阳平关的话,看来从河池出发还是来不及的,除非先走一夜夜路,赶到武兴、稍作休息,然后天亮再从武兴翻山到沮县,这样一个白天走七十里,倒是还在山路行军的极限范围内。
这次因为张飞还在养伤,所以没有跟来,李素身边质疑他的莽
也少了很多。
最后只有一个随身护卫的典韦有些不耐烦:“中郎,要俺说,算这些作甚,直接带兵攻一下阳平关试试不就知道了?”
李素训斥道:“胡闹!我等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这个猝然发难的机会,要张鲁直到攻关的那一刻之前都不提前警觉。阳平关天下险隘,一旦
露了,数年都攻不进去都是有可能的!”
李素太清楚历史教训了,都不用看三国志,只要看看演义就知道,历史上北方政权集中全力攻打阳平关,但凡是明车明马的阵战,就从没攻
过。
仅有的两次攻
记录,分别是曹
征张鲁和后来钟邓灭蜀汉。
曹
征张鲁时,一开始就靠堆兵力,十几万大军打了那么久
用没有。最后居然是张鲁的弟弟张卫脑抽了,主动出关反击,结果被夏侯渊狂喜裹挟追杀
关。
而钟会进汉中时,靠的则是一来有汉
投降,二来是姜维屯田沓中被邓艾阻隔了回汉中的道路,所以阳平关守军士气极为低落。
换句话说,历史上两次攻
,在不动用划时代科技攻城武器的
况下,都是靠“把敌守关主力部队骗出来,或者隔绝在外不得回关防御”的前提下,才攻
的。
至于什么“模仿邓艾钟会从陇右和关中夹击”的套路,如今更是想都别想,根本不符合实际
况。那一招的前提是姜维本来就在关外,可以被你隔绝牵制。现在张卫苟得跟
一样,全军
缩,拿什么分割嘛。
李素要想计策,思维惯
肯定也是往“如何把敌
守关部队主力骗出来消灭”,然后再攻关。
“阳平关如此雄峻险恶,我之所以始终隐秘进兵,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逮住一个敌军主力疏忽的机会偷袭。或者是守关主力换防回汉中、或者是守关主力突然被我军用迷惑的借
骗出关来,然后再突然杀出。若非如此,此战不易啊。”
李素观察地形再三,如是跟刘备和鲁肃商议。
张卫遇到夏侯渊时犯傻主动出击的那种
形,是百年一遇的。
李素不能把期望寄托在敌
再犯一次百年一遇的鲨臂,他只能主动促成。
“就算附近没有朝廷大军出现,就算保密再好,张卫也不会傻到出关吧?”一旁的鲁肃听完后,思之再三实在想不到敌
怎么可能如此智障。
“能不能在战役开始后,指望张鲁
张卫出关作战?”李素被鲁肃泼冷水后,心中也难免退求其次意
,期待张鲁跟李隆基一样智障误判形势,像李隆基
哥舒翰出潼关一样
张卫出阳平关决战。
但很快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被他自己驱赶出脑海:李隆基在潼关之战时的智障,已经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了,那更指望不上。
一路脑补着计略,刘备和李素一行渐渐摸到阳平关更近处,抵近观察细节。
就在这时,李素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嗯?我大意了!这阳平关前的路,怎么不是直
关内、当道立关的?反而是一条
字形的道路,阳平关是建在这个
字形的
叉顶端的?
那岂不是说,如果不是想进阳平关去汉中,只是想
蜀去成都的话,可以‘过阳平关门而不
’,直接路过么?”
李素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心中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