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28章 疯狂搜刮

第228章 疯狂搜刮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错,好像是更贴切一点。听说你是当世大儒,这个词语出何典?”

李素:“没有典,我瞎想的,直击疑点的知觉,简称直觉吧。”

李素打住了这些没营养的话题,然后大致跟刘妙说了一下董卓在雒阳熔铸铜器的行径,换取刘妙“挽救礼器”的理解,这才开始着手行动。

刘妙听完后,满答应:“原来如此,那自然是要帮你的,反正不要留给董贼毁坏就是了。这未央宫里,以及太庙,一会儿我都带你到处转转,看上什么就让拿走。”

李素:“多谢公主理解,那些用铜器,哪怕是宫禁贵重之物,也不必多拿,毕竟陛下移驾至此后,也要使用。我们拿走了,到时还要另铸,也是变相盘剥了百姓,我们只拿董贼那粗胚不会用到的东西。”

李素这一点还是姿态很正的,因为在他眼里,宫廷生活的必需品,只要董卓不搞坏,将来等收复长安之后还是回到朝廷手中的,没必要搬来搬去,青铜器那么沉重,蜀道运输又艰难。

甚至哪怕是未央宫的少量典籍,李素也不觉得要全部拿走——当初雒阳要拿走,那是因为雒阳即将被董卓烧毁。但长安是董卓的根据地,他没放火也不会放火烧宫,留着就是了。董卓也不看书,肯定是继续丢着吃灰。

除非是非常珍贵、可以确信在雒阳时都没见过的孤本,那稍微拿一点倒是可以的。

刘妙听了李素这么分析,说不拿她皇兄将来生活要用的,顿时内心愈发觉得李素是个好,真是朝中众多大臣良心最好的了。

“要是朝中众臣,有这样良善,天下何至于此……你也别一一个公主殿下了,以后我叫你哥哥,好不好?你可以叫我名字,反正这一年我也看清了,我这个公主其实什么都不剩了,你两次带我离开险境,当得的。”

李素一边巡视搜刮,一边应付刘妙:“公主……妙妙,你别这样想,一切都是暂时的,等你到了皇叔那里,身份礼遇就会重新贵重起来的。”

……

李素花了半天时间,把未央宫搜刮一遍,最后选中了一批在长安陪祀的鼎、簋,还有些尚飨用的徂豆尊爵(装祭祖食物的青铜器),反正都不是给活吃饭用的,加上一些祭祀时点灯焚香用的鎏金宫灯、错金博山炉,统统列清单准备打包。

天子祭祀,当列九鼎八簋,不过周天子的九鼎早在秦始皇的时候就找不着了,后来历朝都是重新铸鼎的。

东汉迁都雒阳之后,长安祭祀仍然不能绝,毕竟西汉皇帝的陵墓还在这边,所以旧鼎也都留着,雒阳那边是光武帝的时候重新铸的,李素就趁机把西汉的九鼎八簋等等全部带走。

反正留着也被董卓熔成铜钱了。

除了食器类的礼器,还有“礼乐”所需的错金铜编钟,每套都是六十四件,一共搜刮了十几套——后世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也是六十四件的,这倒不是说汉朝的技术比战国没有进步,才导致汉末编钟依然只有六十四件一套,而是礼法早就限制死了。

古法天子赏“八佾舞乐”,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的舞方阵,配乐的编钟也要求是六十四件,所以哪怕汉朝科技发达了,也不会多。

孔夫子在《论语》里就吐槽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抨击的是鲁国的季孙氏居然敢用天子的舞乐,简直是礼崩乐坏。连“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成语,都是从这里来的。

搜刮完礼、乐两大类之后,李素又去建章宫转了转,把同类的东西也搜刮上,然后在建章宫又发现了一些那里独有的好货。

“这个桐,就是当年武皇帝立的么?上面的盘子,就是求仙长生用的承露盘?”李素指着一个立在二十丈高柱子上的铜,以及铜双臂拖着的一个雕纹美的巨大铜盘。

“是的,就是武皇帝求仙露调丹药用的,这盘子要七个手拉手合抱才能围住呢。”刘妙显然对皇宫更熟悉,直接吃里扒外告诉李素。

“也连铜一起拆下来带走吧。不过这么大件,半路上走渭水到陈仓还好说,从陈仓翻山实在不好运,说不定得半路藏起来……”

李素对这东西也没什么兴趣,纯粹是不希望被董卓熔了,想保护文物,才勉为其难拉走,毕竟太大了没有实用价值。

至于举盘子的铜倒是没什么艺术价值,而且分量太重,按照记载有二十二万斤重,李素觉得这个就直接熔成钱好了,毕竟也要给皇甫嵩留点沉重的大件货熔钱差,以掩饰被带走的那些分量不怎么重的东西。

别看李素带走了几十套九鼎八簋、几十套八佾编钟,这些东西每套都才几千斤,所有收获全加起来也才承露铜的两三倍重。

建章宫也转完之后,他们最后在皇甫嵩的默许下,来到西汉太庙,当然也提前把这儿的宦官宫全部赶开,便于作案。

太庙里面,祭祀的礼乐之器当然更多,他也带走了一些,但至少每个皇帝灵位前还要留一套,不然彻底断了香火也不好。

转到最后,李素又注意到一件宝物。

那是一柄供奉在高祖皇帝灵前的宝剑,放在香木长匣之中。“七彩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

刘妙非常配合地告诉他:“这是高祖皇帝的斩蛇剑,配享太庙的。”

李素小心翼翼地拿起来,抽出剑仔细看了看,就知道这把剑肯定是西汉的时候重新造假、牵强附会铸造的。

当然了,铸造的时间肯定也不会太晚,应该是刘邦活着的时候,为了神话自己就铸造的。

之所以说它假,是因为刘妙告诉李素,按照汉朝的官方宣传径:“此剑早在商王武丁时就已铸就,后来辗转流落,天降为高祖之父刘太公所得”。

这摆明了就是神话嘛,这柄斩蛇剑明明是铸造良的钢宝剑,用百炼法锻的钢,商朝哪来的锻铁技术?

不过,即使是西汉初年的,只要不戳,还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带给刘备应该能有不少正统加成。

念及此处,李素心中一动:“好像后世看过传说,说司马炎统一三国后,斩蛇剑也被异姓所得。西晋初年,洛阳武库失火,烧及三宝物‘孔子履、智伯、斩蛇剑’,前二物直接焚毁,斩蛇剑化作白虹冲天而去……

既然这样,不如咱也伪造一下‘白虹贯月、斩蛇剑飞升寻主’的戏码好了。让军中工匠研习火药已经一年,虽然没造出工程级和武器级的火药,但是造个竹看个火光听个响还是能做到的……反正铜器装船起运要几天时间,让随军匠按方子鼓捣一下,我再自己根据‘焰色反应’加点料,到时候在太庙里夜静放个带白光的窜天猴好了。”

李素念及此,就把斩蛇剑暂时放了回去,准备他一切货物装船完之后,最后再来弄斩蛇剑。到时候刘备就说斩蛇剑是自己从长安飞到汉中认主的。

一切还算顺利,货物装船完毕之前,随军匠用目前为止的土法火药配方,好歹装在竹筒里面做出了李素需要的东西——最初的鞭炮,之所以叫“竹”,就是因为本来就是装在竹筒子里的,而且竹筒便于束缚方向,让烟火往上

李素这边,他想来想去,似乎没有哪种金属盐可以焰色反应直接产生白光,要向后世19世纪闪光灯那样直接燃烧镁,这个年代又造不出镁

最后,他只好随便弄了点木灰和盐,用黄光的钠盐焰色反应和紫光的钾盐焰色反应混搭一下。

反正汉朝对“白虹”应该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