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永昌郡的郡守,光和年间朝廷封过李颙,但李颙在熹平末年就因年事已高,请求退养。然后朝廷任命张化接任永昌太守,但因搜刮南蛮珍货过多,中平初年激起蛮夷叛
,将其杀死。以至于如今永昌只在孟氏等蛮部手中,抗拒朝廷。
倒是张化的前任李颙,虽然熹平年间就已年过六旬退养、如今更是年过七旬,但居然还活着,只是不问世事。听说这李颙本是
郡垫江
士,在
郡时就
谙招抚板楯蛮之法,其子孙也与蛮夷关系不错。
李家虽然无权,但蛮部之间若有纠纷不能调处,各部蛮王依然会公推李家派
仲裁。我们若能在李颙子孙中择其
望较高者合作,对于控制
最多的永昌郡应该会大有好处。”
李素一直耐心听着,刚才他听国渊说到“越嶲蛮王高颐有幼子高定”时,他就留了个心,暗忖:莫非南蛮之地权力世袭这么严重?如今那些蛮王、太守,都是三十年后诸葛亮南征时那些蛮王、太守的父亲、祖父不成?
不过,这其实也正常,因为西南夷地区一直到明朝“改土归流”的时候,才开始实现从世袭土司向朝廷派遣流官的转变。汉末的世袭肯定比唐宋还严重。
所以,再次听到孟氏、李氏的时候,李素就问道:“那前永昌太守李颙,子孙都有哪些
?可有名单?孟氏蛮部族长叫什么?族中继承
分别叫什么?”
国渊屯田期间
报工作做得还挺足,翻拣了一会儿很快找到了李素要的东西。
李素一看名单,果然李颙的嫡长孙名叫李恢,如今还不到二十岁。
而孟氏蛮部的蛮王叫孟尝,有两个儿子孟节孟获。
怎么没有孟优?李素一想,应该是孟优太年轻,现在还没生出来呢。
除了这些位于顶层的太守、蛮王之外,国渊的
报名单后面还有一长串几十家南蛮势力,大的有几万户部众,小的几千户,李素一时也不及细看,就走马观花浏览一遍。
他心中已经对于主要拉拢谁、打击谁,有了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