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

第232章 连弩送上路够牌面了吧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快马赶来汉中献宝。

因为都是骑马赶路,而且是小使者不用自己带粮食,路程又比张飞近几百里,所以诸葛亮一行来得比大部队快多了,在大散关刚刚被鲁肃放弃时,诸葛亮就已经进了南郑。

跟李素一见面,诸葛亮就少年心地献宝了一个图纸,便是从蹶张弩改良而来的“元戎连弩”。

李素刚看到那玩意儿设计图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阿亮这厮……莫非被我带偏了,十二岁十三岁这两年,经义文章兵法政务都不读,光读了两年理工科?那也不至于十三岁就提前发明出连弩吧?

后来跟诸葛亮聊了一下,了解其想法,才知道果然是从之前李素跟他推敲“飞梭织锦机”的自动往复投梭接梭机械结构的时候,诸葛亮就积累了不少启发和思路,这才提前搞出了连弩。

毕竟古很少有机会系统、集中地钻研物理和机械,诸葛亮这学东西又快,被李素点拨门、对基本物理定律有了认知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自己鼓捣探索,专心两年确实非同小可。

李素没收了图纸之后,只是谆谆教导他要全面发展——即使四书五经已经读腻了,诸子百家基本上也涉猎了,还可以看看那些政论和兵法嘛。毕竟这两大类诸葛亮至今还没开始学呢。

这也是避免诸葛亮的技能树被自己点歪。

诸葛亮当时正在兴上,没等来隆重的表扬却只等来让他全面发展的教训,有点小失望,不过还是听从了劝说。

因为只有图纸,李素让南郑的军工作坊把造弩和箭的工匠都调拨过来,尝试生产新品。阳平关守城战刚发时,成品还没出来呢。即使是现在已经血战多,其实也才造出十几个不太合格的半成品,匠们熟手之后,生产速度倒是渐渐快了起来——

弩的制造周期还是很长的,主要是作为弩弦的动物筋腱要根据弹扭量和收缩率反复调试、确保弦左右两侧受力绝对均匀,这样才不会出去的箭一开始就偏向一边。

如果时间太赶就急着用的话,就算能用、暂时弩弦受力均匀,等经过寒暑湿燥天气变化考验后,还是会因为收缩率导致弩弦报废得换一根。

诸葛亮今天来,就是因为听说前线又血战了整整一,守军的农民也颇有些伤亡,所以迫不及待想建功立业,来劝说师傅把元戎连弩拿出来实战:

“先生,听说工匠们已经造出二十张连弩了?既然关墙上的激战如此惨烈,为何明不将这首批连弩先投实战助阵呢?

虽然不多,但也抵得上百弩手放箭的速度了,关墙狭窄,还能节约墙上站的弩手数。连弩弩矢没有羽翎飞不稳难以及远的缺点,在关墙上抵近了,也可以弥补啊。”

诸葛亮非常急切地把他自己理解的连弩优劣势,都跟李素解释了一遍。他还以为李素之所以不肯投,是出于对武器弱点的顾虑,就想教他扬长避短。

连弩为了连续装填、如同弹匣供弹那样一根掉下去一根,所以是没有羽毛提供飞行平衡的,很容易滚转飘。别的蹶张弩两百步都有杀伤力,连弩五十步就威力大减了,而要同时保证杀伤力和准度,更是要贴近到三十多步。

所以这玩意儿野战的时候疾风雨一样就得后退,偏偏弩机箭匣整体机构又沉重,野战退后也不方便。不过这一切,在守城战这种场合都能完美规避。

李素很耐心地听完,这才继续更耐心地跟诸葛亮讲解:“放心,为师不是不懂你的巧思妙用。这种连弩何时何地最能发挥威力,我这几天已经想得很明白了。

之所以不拿出来,一来是这么十几台数量还是太少。二来是此物要是拿出来,不用两天,攻关的西凉军就会彻底绝望,意识到阳平关再也不可能拿下了——那我们还怎么等到甘宁将军包抄增援?

贾诩也好,董越、樊稠也好,他们沿途坏了散关县与河池县那么多设施,害得我们坚壁清野物资上蒙受那么多损失,不能让他们白白跑了。此物不出则以,一旦出世,首战就要够规模、让敌猝不及防伤一招狠的。

阿亮,你钓过鱼么?没有的话,这次回去后跟为师练练——钓鱼要等抄网兜住鱼身之后,才能死命扯钩,在此之前,你得耐心溜鱼。”

——

ps:稍微说几句关于后续加更的规划。如果不出意外是27号上推。之前承诺的6+7加更,目前已经加了五次了,还剩八次。所以25号到元旦的八天,都是更万字。

今明两天还是两更,但其实字数也不少了,今天也七千多字将近八千了,都是大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