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55章 诸葛子瑜可为大司农

第255章 诸葛子瑜可为大司农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觉得便利,咱也稍微有点赚,原本闲着也是闲着。

尤其此法去年腊月初才始经营。正好是寒冬时节,乡民苦于寒冷,若是没有这茶楼,早晚都是冰水洗漱,要不就不洗漱了。现在倒好,不少乡民一早进镇子歇脚,在这儿洗漱了再找些活,便是也多有进镇的。反正了柴火不用白不用,不用多亏呐。”

刘顿闻言颇为惊讶:“进镇?莫非正月里有赛社集市要赶不成?否则就为白用点热水走几里地也不值当吧?”

店主很是自豪地说:“咱镇上腊月时新开了一家织坊,听说就是诸葛郡丞的妹子开的,真是仁善啊,听说就是怕那些占小便宜的村白白进一趟镇子没事做。一个时辰一个五铢的工钱,招织锦呢。

老朽这些子也见了不少乡邻村,去年都是自己煮茧缫丝的,现在看了织坊收丝和丝坊收茧的差价,算了算还不如卖了茧去织坊做工呢。再有些本钱的家,就想多种两倍的桑树,自己缫丝来不及就花钱请缫丝坊缫,再把丝拿回去自己织锦。”

刘顿听了,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范围了,毕竟他是乌桓,数学肯定不行,所以他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问的。

而刘备几个戴着斗笠,在旁边喝着茶、酒,吃着冷兔、冷腊腿,心中已然颇为澎湃感慨。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居然连郫县的百姓都会简单算账,知道时间花在做什么工上最划算,赚得最多。

养一倍的蚕、自己手工缫一倍的丝、织一倍的锦。还不如养三倍的蚕,花钱雇缫丝,再买个织机织三倍的锦。

如今是寒冬,并非收丝季节,所以茶楼里也没有收茧的掮客和卖茧的蚕农,但茶楼门依然挂着一块写着两个月前收茧和收丝价的木牌子,已经积了些灰尘。

刘备他们刚来的时候没有注意那块牌子,现在重新再看,却别有一番认识: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蚕茧、生丝和蜀锦的收购价,而且都是按照“一匹锦”的用量来算的,所以很直观就可以告诉每一个,每个生产环节的附加值是多少。

每一天,每一个进茶楼的村民,都要被刷新强调一遍:缫丝的附加值已经降到历史最低了!分工外包吧!

“伯雅与子瑜真是经世济民之才,民力不增而财货倍增,奇才啊。若假以时,给子瑜十年二十年锻炼,可为大司农。”刘备由衷地跟关羽如此感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