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

第374章 “天高三尺”李府尹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留下的区域,由商自己跟风涨价——这也是李素不希望将来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不希望真相大白之后依然残留盘剥百姓的无辜恶名。

毕竟他最终的平抑粮价心理价位就是三千一石收/卖,他不能出尔反尔,也不能留下“拿个假的高收购价先把外地商骗来”的恶名。高于三千的都该是波动过程中的瞬间价格,不是政府指导的。

听说李素这么了之后,桥蕤也没第一时间就相信,他反而派了细作来长安市场上暗访,足足花了两天时间确认,不光确认价钱,也要确认成量是不是真的放量了,还是李素自己在左手倒右手做假行

两天之后,六月十八,桥蕤确信无疑,终于用快马把长安粮价行分别用军和私信回报回南阳。他的信使有驿站快马可以换乘,行三百余里,二十出武关,二十一就送到了宛城,为袁术所知。

可惜,袁术对于这种跟后勤民生相关的报告,根本看都不看也看不懂,直接丢给下面的处理。杨洪、阎象等谋士看了,觉得有利可图,一票也无妨,就按照这个调子批复。

有了袁术谋士们的默许,那些跟袁术官方多多少少有点集的荆北官商纷纷活动起来,先打探确认长安的行,然后按照李素宣传的政策,去南阳郡与上庸郡界的筑阳县、南乡县等地,跟上庸的益州官商办理“钞引质押物提存”手续,确保他们卖了粮食之后能回程换到的奢侈品有货,这才开始组织运输。

具体的作是这样的:比如一个南阳郡的袁术商,运了一万石的白米,在南阳本地价值八百万钱,运到长安就值三四千万。

那么,他们就按照李素许诺的三四千万,先在起运前让上庸的益州官商验货,确认无误后,益州官商从官库邸阁里划出在南阳当地价值三四千万的蜀锦盐铁瓷器等货物,单独挪到邸阁的另一间空屋子库房里,双方贴上封条提存。

只要南阳商半个月后,粮食运到长安、拿着盖了京兆尹李素大印的提单钞引,数量跟当初的质押封条对得上,确保粮食到长安没有缺斤短两,那么上庸边境的益州官商就立刻揭封条割库内奢侈品。如果有缺斤短两,那么提存的货也扣些分量,以京兆尹公章的钞引为准。

南阳本地的商,第一批组织起货源,已经是六月二十三了,等他们沿着武关道的丹水河谷、和后续的陆路运到长安,已经是七月初了。

而这批粮食都还没到长安之前,长安城里就又发生了一些变故——因为曹第二次派薛悌来秘见王必要报,就发生在这七八天的时间差里。

可惜的是,薛悌当然不可能第二次见到王必,他已经被李素捉拿了,一顿往死里毒打和各种汉朝没见过的酷刑,就招供了他是被曹指派、窥伺刺探朝廷来的。

李素也不杀他,正准备让杨修把这个“怀着坏朝廷与袁绍关系不可告谋”的家伙,绑紧了送到袁绍那里去呢,而且要嘴里塞袜子,千万不能在半路上死掉,不许他找机会咬舌自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