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87章 “历史的倒车”:最后一任益州牧

第387章 “历史的倒车”:最后一任益州牧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杨修家的鸿门宴,就在一派臣服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关中世家虽然遭到了些惊吓,但听说李素要走了,也稍稍松了气,怨念也消散了些。

他们还以为刘备是要恩威并施,让李素励图治三板斧使完之后,就换上怀柔的鸽派京兆尹。

可事实上,刘备并不是很怕得罪关中门阀,他调走李素,还有很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固然是关中地区救灾和整顿的布局都完成了,后续只要一个温和派的京兆尹萧规曹随照着执行就可以,李素在与不在区别不大。

另一方面,则是跟李素的私事儿有关,因为蔡琰差不多今年十月份也要生了。

刘备这还算笼络心,会关心下属家事安排。就让李素准备准备,别误了子,妻子产子的时候丈夫总该回家。

而且刘备也知道李素大灾之年长期在长安作秀比较难忍,他这奢靡成,该作秀的活儿秀完了,还不如回成都过奢华的子。相比之下,倒是刘关张一贯年少时过过苦子,还能忍受疾苦。

当然了,这里必须提一句,刘备刚到长安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太能重新忍受苦子。主要是见了未央宫里那些还没被李傕残害的、装修华丽的宫室,还有那些被大长秋苗祀保护逃出宫外、没被李傕玷污的宫,刘备就差点儿走不动道,想要“接着奏乐接着舞”。

不过那也就是五月份的时候稍微迷茫了一阵子,后来李素带作秀,还借着一次机会对刘备调侃暗劝,就把刘备劝回来了。

李素当时是这么开玩笑的:“留侯当年,必然也是分享秦宫宫,泡澡宴乐。”

刘备读书少,还老老实实问李素这事儿语出何典,李素就跟他调侃:“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也就李素这个身份,可以跟刘备开这种玩笑了,这是连荤段子大师简雍都没资格说的。刘备这才知道李素在讽刺,回去查了一下《史记》。

发现刘邦当年没见过大世面、刚进秦宫迷恋奢华宫时,张良说的是“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今始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然后刘邦就听劝没再迷恋声色。

刘备别的劝是听不进去的,都进了长安了你还不让他声色沉溺宫那怎么行?

关键是“贪于财货好美姬”、“犬马玩乐不学习”,这不都是高祖之风嘛?刘备自从十五岁游学雒阳,一直对于自己的享乐主义是有理论基础和信仰支撑的。

现在看了《史记.留侯世家》这一段(高祖本纪里没写,留侯世家里有),才注意到原来高祖皇帝的贪财好色不学习,也是有一定的例外时期的,刚进长安的时候高祖就收敛了。

这事儿对刘备的信仰矫正很大,让他暂时扭转了自己的享乐观,也开始不玩出逃宫,每天吃面也掺杂点橡子面,忆苦思甜模仿高祖。

只不过,张良当年是劝了刘邦后、张良自己也这么做。李素么就是管杀不管埋,开过玩笑把刘备劝了之后,他自己只是暂时收敛,哪天离开长安就不准备收敛了。

……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原因,刘备放李素回成都,还有第三方面的考虑,这事儿也是李素最近主动在跟刘备商量的:

那就是如何利用皇帝还在、而且地方诸侯已经形成了半割据的事实,上表劝说皇帝改制一下如今的地方官制。

不过这个事因为刘备自己也不太懂内政治理,加上没有先例可循,所以暂时还没形成定论,还需要在李素走之前,抽时间仔细讨论一下。

所以,杨修府上的鸿门宴结束后,仅仅两天之后,处理完了最新一的朝议事务,刘备就把李素和荀攸二叫到北宫,单独问话。

之所以找荀攸,当然是因为荀攸对于高层中枢政治还比较懂行,而且年纪资历也够,毕竟是奔四的了,在刘备阵营里,除了老一辈的蔡邕之外,中枢文官就只有钟繇年纪比荀攸大些。

所以,李素调走之后,刘备是打算让荀攸接任京兆尹的,跟右扶风钟繇一起处理和平转型期间的关中内部治理。

荀攸也非常适合讨论地方长官改制的问题。

李素、荀攸到了之后,刘备也不跟他们客套,直接在书房内接见,开门见山跟荀攸介绍:“公达,伯雅劝孤说,当初的‘废史立牧’之议,虽然有平叛四方贼的优势,却让地方长吏事实上形成了诸侯割据,此法之利弊,最多也只能说是功过参半。

更何况,此议是七年前刘焉提出的,而刘焉早已在数年前被定为谋反,孤亲自平了他。如今四方贼只剩郭汜、韩遂、白波、黑山几家,以及异族的伪南匈单于、一些鲜卑酋长、南方的山越酋长。

尤其是黄巾余孽,只有白波黑山两支,其余袁术境内的黄邵、何仪,曹境内的青州、臧霸,都已授首,而且数年都没有再有新的贼崛起。已有的几家贼当中,白波、郭汜、韩遂三方我们都有把握在明年有粮后,从关中出兵平灭。黑山张燕也在袁绍、吕布的进剿之下。

这样的形势,明着要推翻大汉的贼军已经不再是未来天下的主要威胁,天下纷争的杀戮,迟早会转到拥汉的地方诸侯之间内部。伯雅说,时移则势异,新形势下,州牧制度已经不利于大汉的进一步戡安定,正当以此法不合时宜、且因刘焉率先提出,而奏请陛下逐步废除。”

荀攸之前一直静静听着,刘备说到这儿,他实在有些忍耐不住:“大王,此事若是切,恐怕天下愈发汹汹。虽然天下已经实际上落各诸侯之手,就算大家不支持也不会如何,大不了依然政令不出雒阳。可臣怕后世史笔,会揣测大王这是在给陛下添子、着贼臣跳出来反对陛下啊。”

荀攸这话也是够敢说的,已经等于是挑明了说:咱都知道按照伯雅如今“联袁绍”的姿态,这是在压制曹、袁术,而曹是拥刘协的,刘协要是真有什么名义上就压制地方的新政令,恐怕到时候袁术会第一个跳出来找借把皇帝掉,而后会以为“刘备你之所以搞这些改革,目的就是得袁术坐不住,引诱袁术把皇帝掉”。

荀攸已经看得非常远,把这些都看得明明白白了,聪明心里都清楚,目前刘备袁绍这个互动姿态,那就是在捧袁术嘛。

所以这种质疑刘备也不好亲自回答,他来回应就有些尴尬了,幸好李素一下子接过话

“公达多虑了,大王说过,咱是奏请陛下‘逐步’废除,关键在这个逐步,也就是要徐徐图之。咱也知道,那些已经封出去的州牧是不会乖乖封还的,为免矫枉过正,造成更大的混,所以要分两步走:

也就是从明年开始,建议陛下不再册封新的州牧,而已经册封下去的州牧制度维持不变。如果要封新的地方长官,再寻找新的名义,当然,我们也不是开历史倒车,直接退回到只有监察之权的刺史——因为朝廷政令事实上不出雒阳,刺史刺了内幕也无处上报,上报了也没有权处置,还刺什么?”

听李素强调了“旧官旧办法、新官新办法”这套双轨制来适应过渡期,荀攸才松了气,觉得这事儿稳妥靠谱了不少。

确实,只要少触动既得利益,让时间去消弭那批特定时期形成的存量“州牧”,那么他们就不会闹事。

最坏的况,无非是老的州牧像土皇帝一样当一辈子州牧,但只要皇帝改革了官制,一旦老州牧天寿将尽,老死了就不能传位给儿子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