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43章 围标式科举

第543章 围标式科举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诸葛亮毕竟不是什么权利欲熏心之辈,所以他只是稍微聊了些关于个前途的话题,很快就歪楼关心起刘备登基后的事改革变法事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也知道李素一直在这个领域憋大招,只等新皇新气象的时候拿出来,但诸葛亮自己最近一个多月军务倥偬,此前一直没机会关心,也没力帮着出谋划策。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李素也不会跟他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相告:“这事儿你听听也好,我今正好请了法孝直来赴宴,代他点事儿,你也留下一起吃吧。”

诸葛亮当然是乖乖领命,然后趁着等法正的这点时间,先向李素了解一下他这段时间为刘备筹划的官制事改革。

李素让婢先补上了一茶点,然后边喝边提纲挈领说道:“陛下登基之后,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整顿选官和吏治,要一步步走,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是选拔制度,我劝谏陛下依然保留察举制的名,但是把察举的方法改为地方举侯选员额、朝廷中枢以新规考察,确认地方举来的侯选者是否胜任。

其次是官员的设置,之前的三公九卿虽然不至于过时,但是部门分配明显已经不合时宜,落后了数百年。

本朝自先汉末年,至光武中兴后明章二帝时,多次改制,新设、拔擢尚书令、侍中等官员,有些权柄实则已经与三公近似,但品秩却极低。

三公空有高位,但只要没有同时兼任录尚书事,则反而沦为虚衔。如今可以革除弊政、以求气象一新,当然要把那些秩低而权重的官职与公卿统合兼并、确保名实相符。

九卿当中有些卿位已经名不副实,或与其他系统的实权官重合,卫尉、太仆、光禄勋与卫将军、城门校尉、执金吾……诸多分掌兵要马政的将领、曹官混淆,不如撤去。

但为了防止改革过快群臣不适应,可以保持九卿数量不变,对少府等过于臃肿的彻底拆分,大司农也要财、民分治,改完之后依然保留九部卿。

而且目前的九卿只有属官,缺乏副职,权柄落差过大,所有部都该常设少卿为副,也好安置品秩资历不够的朝臣。九卿正职‘若无其则阙’,以少卿署理其务。

除了选官、设官之外,第三个要改的,就是官员俸禄待遇。汉初以禄米计俸,那是因为距周、秦分封不远,财赋多以田土封户为媒介。

此法沿用四百年,竟未整顿,实在已经落后。自从先汉武帝时起,土地兼并剧烈,民户占田早已名实不符,富豪巨贾也不以封户见长。后汉自明章起,问题也是一样。

更何况如今朝廷已经使用‘租庸调输’法,这最后一个‘输’字,把运费折合了硬通,民间商贸流转大大增加,不能再以沉重的米粮发俸。

所以,朝廷要改为钱、金银、锦硬通发俸,官府给出指导汇兑,实则可以发什么划算就发什么,或许官员会略微承担一些折损,但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之前发米粮,也有粮价下跌的时候。

新法官定五尺宽锦六千钱,金依然一两万钱,银一两千钱。棉布就暂时不给官汇了,但是短期数年内可以暂时作为官员发俸折色的临时替代,因为棉布还在一个快速降价的阶段中,未来几年会变便宜。

三五年之后,如果朝廷发俸的硬通够用,就把棉布退出俸物清单,要是金银锦不够用,那就再沿用几年。

除了发俸的方式和媒介要改,俸禄等级也要重新核定。前面提到的尚书令、侍中这些秩轻权重的,该跟三公同俸的就拔高到三公的薪酬,该跟九卿一样就提到九卿。

改发钱锦后俸禄也该普遍涨一涨,同时严格执法,对于贪汙贿弊要抓紧清查——今年马上就要秋收了,河东之战稍歇,袁绍肯定也急着整顿内务,秋天估计是不会再战了。

你身为太尉长史,也好趁机帮忙整顿军中后勤弊政。这事儿以廷尉正法正为主,文官养廉肃弊以刘为主,之前施行‘租庸调输’得力的张既辅之。

武将方面的养廉,以你会同刘处置,不过最终结果要报云长备案,毕竟武职整顿政出太尉,不能了法度。”

诸葛亮听李师说着说着提到他了,连忙起身表示领命,一定做好这件差事。

李素心里其实也清楚,连岳飞都说了,“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在古代帝国制度下,对武将的要求还是不怕死不拥兵为主,钱的方面只能稍微管一管,少吃空喝兵血、后勤费不能太严重,其他也不可能弄太清楚。

武将要是真的完全不要钱了,就该皇帝担心了。这事儿从皇帝制度诞生那天起,王翦和秦始皇这个就没开好。

李素是觉得:历史上诸葛亮搞内政审计方面也颇有建树,能做到“吏不容奷,怀自厉”,如今年纪资历也够了,让他积攒积攒这方面的经验也不错。

而且本该制定《蜀科》的五当中,如今只有法正、刘、诸葛亮三级别资历够了,这些当然要吸收到新帝变法的监察执行工作中来。

原本《蜀科》的第四号修订李严因为这一世担任武职为主,加上年纪太轻,现在还在荆州当将领,地位远在周泰甘宁等之下,是不可能来修法了。

另外的伊籍因为跟着刘表,来投太晚,如今什么地位都没有,依然只是一州之别驾,也不可能参与立法。

就算刘备当了皇帝后,伊籍这个带资进组之也只能提到中央的大鸿胪下面,做个三把手以下的外官——目前最可能的是接替刚刚跑路的大行令杨修。

这里说句题外话,杨修因为父亲杨彪跟着雒阳朝廷旧班底去了邺城继续当太尉,杨修也只好到袁绍那儿去了,就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儿。

好在杨修本身就是两下注,当年他做外官时,促成刘备袁绍联盟,本来就是两卖好联手坑袁术、曹,所以杨修为了父亲而投袁绍是丝毫没有障碍的。

杨家和袁家的联姻关系也一直在,杨修去了之后袁绍又嫁了个本家侄儿给他。还把杨修的官职从原本雒阳朝廷的大行令进一步提拔到大鸿胪丞,相当于是从外部门的三把手提到二把手了。

杨修没法被刘备持久拉住,也跟袁绍的九品官法的诱惑力对世家大族尤其是四世三公家族的诱惑太大有关,哪怕跟着刘备也很有前途,依然让名门望族投袁。这也是李素不得不打着改革察举制弄有限科举制的原因之一。

好在刘备也不缺才不缺做官的,天下总有有才的,那些名门望族名声大的投了袁,刘备还可以拔擢发掘有才无名望的

李素跟诸葛亮刚聊完他本在后续变法中的工作安排,法正和刘也到了,数一阵寒暄之后,李素便吩咐侍布席开宴,大家边吃边聊变法第一步的执行。

法正见诸葛亮也在,还跟他私聊了一会儿,确认诸葛亮是否知道察举制变法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资格与闻。得知李素并不瞒他,法正也就敞开了吃喝讨论。

李素让自己的私秘书邓芝取来几个卷轴,先把考试的具体方法厘清了一下:“我们这个察举考核改制,主要是要把笔试和面试都稳定化、制度化,确保每个官选出来之前,都要经过笔试和面试,不能省略。

另外,考核的科目要固定。可以根据出缺官员的职务品类不同,有少数专业科目不同,但基础考核科目是一样的。”

李素这么说,开了上帝视角的普通看官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科举制的变种,比科举制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