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意呆利 > 第454章 各方云涌

第454章 各方云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社会保障对于意大利非常的重要以及有远的意义,不过目前来说对意大利更加重要的还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首先在南非,大英帝国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告,征服了布尔

在1900年1月10,作为南非远征军总司令的罗伯茨以及作为参谋长的基钦纳,抵达开普敦。

而他们带来了本土的第七军、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队,以及驻印度和锡兰的三支骑兵部队。

到1900年1月底,南非战场上的英军增至19万,到3月再增至25万,居于绝对优势。此外,还有几千匹军马从英国和澳大利亚运抵南非,增加了英军的机动

没错,在前一段时间的惨败,让大英帝国发狠了。

而上任的罗伯茨勋爵也在一番战场调查之后改变了战略,将主攻方向从纳塔尔西移到中路兵力较弱的奥兰治地区,同时改变刻板的正面强攻战术,采取迂回夹击的策略。

西线方向,英军击败布军最凶猛的“黑将军”皮埃特·克龙耶指挥的民团,2月27解放被围困数月的金伯利。东线英军2月28发动攻势,3月5在多得雷赫特打败了布尔,终于得以解莱迪斯史密斯之围。

消灭了最强悍的克龙耶对左翼的威胁后,罗伯茨将主攻兵力转回奥兰治,稳步向北挺进。

由于吸取了第一阶段失败的教训,英军改变了战术。在遭到布军伏击时步兵部队不再保持队形,而是就近挖掘战壕,掩护骑兵对布军阵地发动迂回攻击。

在这种战术下,布军在白杨树林、亚伯拉罕牛栏等地的阻击接连失败。3月20,英军第六师和第七师在亚伯拉罕牛栏,击败了布军装备最良的约翰内斯堡警察部队。

3月22,奥兰治自由邦总统马蒂乌斯·斯泰因,带领政府和国会官员逃出首都布隆方丹,逃往北方的克龙斯塔德。

3月23下午,英军开布隆方丹。

3月下旬,英军部队伤寒流行,罗伯茨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整,英军的攻势被迫中断。4月2,布军总司令茹贝尔在柳树农庄战斗中再次坠马重伤,4月3去世。根据他的遗愿,擅长游击战的路易斯·博塔继任布尔野战部队总司令。

在英军各条战线都传来捷报的时候,,又有一大批英国援军开到南非。没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大英帝国打定主意要展现自己的陆军的风采(虽然之前的战斗让其军队原形毕露)。

既然有增援,那就没有不用的道理,而经过兵力调整后,大英帝国军队又发生的变化。

在主攻方向上,罗伯茨有八个步兵师(第3、6、7、8、9、10、11师、殖民地师)和第12骑兵师。罗伯茨带着主力部队,在5月中旬重新发动进攻。5月29,罗伯茨的大军攻克奥兰治自由邦的新首都克龙斯塔德。

由于接连遭到失败,布尔的士气一落千丈。在罗伯茨的宽大许诺下,许多在英军后方活动的民团团员向英国投降,出武器,然后返回自己的农场。到6月中旬,仍在战斗的布尔只剩下了两万多

1900年6月24,米尔纳勋爵在布隆方丹宣布英国兼并奥兰治自由邦。

吞并奥兰治后,英军加紧向德兰士瓦进攻。

6月29,弗兰奇将军指挥澳大利亚骑兵部队,在约翰内斯堡南郊的克利普河击败了最后一支防御部队。6月30,克鲁格总统乘坐火车离开首都比勒陀利亚。6月31,罗伯茨进约翰内斯堡,7月5清晨开进比勒陀利亚。

1900年9月1罗伯茨宣布英国兼并德兰士瓦,并宣称战争结束。

9月11,克鲁格总统得到流亡的德兰士瓦政府授权,抵达葡属莫桑比克首府洛伦索马贵斯。10月19,克鲁格乘坐荷兰王威廉明娜派来的巡洋舰格尔德兰号,前往欧洲求援。

在罗伯茨宣布战争结束时,大英帝国为此阵亡了一万三千多。而在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军队遭受的损失,当然军队除了死亡的军之外,受伤、失踪等达到了一万九千多

三万多的伤亡,对于英军来说绝对是伤亡不小。当然布尔也不好受,其最高动员的八万八千兵力,等到罗伯茨勋爵宣布战争结束时,布尔兵力只有三万一千多

而这些布尔并没有在罗伯茨宣布战争结束后放下武器,反而开始针对云集在布尔家乡的英军开始了袭扰。

其中补给线更是成为被袭击的重中之重。

而英军对于布尔四处袭扰的况,同样也没有客气,残酷的重压政策被执行,集中营和三光政策在此发扬光大。所有能找到的布尔全都被集中居住,其牛羊粮食等物资也是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销毁。试图截断布尔与其军队的联系。

除此之外,利于方便联系的野战电话、适合治安战的装甲车、以及照明灯等物品,都在这一时期被发明出来。

虽然两方的争斗还在继续,但是谁都知道布尔坚持不了多久了。毕竟其数太少,根本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当然大英帝国在这场战争中低劣的表现,让其颜面尽失。

而在布尔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远东那场滑稽战争同样也结束了。在各国军队占据京城之后,那位皇太后终于清醒过来,派出李中堂试图求和。

面对皇太后的乞和,各国反应不一。作为出兵最多的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中堂的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同时还将在京俄国公使和军队撤往天津。

至于其他国家,希望索取更多利益,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那位皇太后议和,同时也拒不承认李中堂的代表资格。至于德国,因其公使克林德被击毙而更加忌恨清廷,甚至与英国商定准备拘捕李中堂,阻挠清廷与俄国的涉。

而李中堂也是心知肚明(有通风报信),所以其从广州抵沪后迟迟不敢北上,但也开始为谈判做内外准备,包括要求清廷镇压义和团以及与列强周旋等等。

同时在俄国极力为清廷斡旋,力劝英、德放弃了拘捕李中堂的打算。

八月二十三,李中堂在俄军保护下抵达塘沽,并很快赴京,在各国公使间奔走。

不过此时德国提出以惩办慈禧太后、端王载漪等战争祸首作为议和的先决条件,这让和谈无法进行。

各国围绕是否与清廷和谈、以及李鸿章代表资格等问题进行的争论,实际是各国在华矛盾的显现。

俄国支持素有亲俄倾向的皇太后和李中堂,至于英、意、德等国则支持那位变法皇帝。如此争执不下,让八国联军中拥有第二多兵力的德国感到不满。

作为迟迟赶到的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元帅,更是带领联军进山西。而德国包藏祸心的举动,吓了英国一跳,同时也让意大利有所不满。

最终在两国的强烈呼吁下,德国不得不就此止步,为清廷乞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至于那位皇太后,为取得各国宽恕,其发布了惩处肇祸诸臣的上谕。几位总督大也是极力为皇太后开脱,将宣战责任归咎载漪父子身上。

清廷及封疆重臣的这些表现,使列强感到那位皇太后已经脑清醒了,继续支持这个驯服政府对他们大为有利。另外,欧洲各国也担心抛弃这位皇太后,将可能导致清朝廷垮台,丧失敲诈远东的机会和可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