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下午,杨昕玥妈妈领着家里的
孩子做过年的小吃。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年糕是年年都要做的。
不管大
小孩,会的不会的,都过来围观打下手。
米花酥是做不成了,爷爷走后家里基本没
会了。
杨昕玥流程熟得很,但她每每一上手就做不成。
去年前年她都试过,但没做成。
费了很多米花,糖和花生仁。
被杨昕玥妈妈勒令不许做了。说
费东西。
除了年糕家里还会做各种粿,炸各种面食。
杨昕玥家里
多,要送出去的也多。好在忙活的
手也多,她堂弟想开溜的也被她抓来打下手。
不然光靠她和她妈做几大筐,要累惨,做到明天都做不完。
赶在除夕下午的围炉祭祖前,终于把年里的小吃都做出来了。
年糕还没蒸熟,十斤糯米
做成的红糖年糕,柴火蒸至少得要六七个小时才能蒸熟。
杨昕玥家里也修了煤气灶。
但她妈有时候嫌煤气灶费煤气,伙同她爸在院子的角落里搭了一个柴火灶。
有时候,农村要蒸煮个什么东西,用煤气灶还真的不方便。
就比如蒸年糕吧。
要架一米多宽那么大一铁锅,装一大锅水,煮六七个小时,一是煤气灶扛不住,二是大铁锅放不上去,三是六七个小时下来,一罐一百多元的煤气,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蒸熟。
杨昕玥也喜欢用柴火灶弄东西吃。
比如埋煨地瓜,煨
蛋,煨甘蔗……用柴火灶的灶膛里的炭灰最好了。
下午的围炉祭祖还是两个房
的
往祖屋去祭祖。
这次除了
鱼
饭茶酒,还要摆上点心糖果和水果,挂上年桔,门后放甘蔗,围炉祭祖之后,也不能再杀生了。
围炉祭完祖,一家子
便开始忙活起年夜饭来。
年夜饭,讲究年年有余,不讲究光盘,所以菜式得做很多,
鸭鱼
,热的凉的,十几道菜一桌,把桌上挤得满满当当。
她们家
多,在院里摆了三张大桌子,才算挨挨挤挤地坐完。
年夜饭,一家
团圆,吃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杨昕玥小时候最盼过年,就盼着吃年夜饭。现在大了,还是喜欢家里吃年夜饭的氛围。
年夜饭还没吃完,村里已经陆陆续续有
放烟花了。
杨昕玥弟弟和堂弟也从库房里搬了好几个大烟花出来,在院子里点燃了。
小朋友们立刻就坐不住了,饭都顾不上吃了,昂着
叫着跳着看烟花,不时哇哇叫两声。
家里有小孩子,热闹气都多添了几分。
年夜饭吃完,杨昕玥给李爸李妈打电话拜年。
李爸很高兴,叮嘱杨昕玥替他向她的家
问好。李妈也在镜
里跟杨昕玥说了两句。
“爸妈叔叔他们呢?”
李慕颀问道。
“在院里喝茶聊天呢。”
“还是你们那热闹,我都听到烟花炮竹声了。我们这边只听见家里电视节目的声音。”
杨昕玥笑道:“晚一点,我们这边电话声都听不到了,外面炮竹声就没个停歇的,声音越来越大。”
“热闹啊。老婆你在楼上吗?我想跟爸妈叔婶们拜年。”
“好。”
杨昕玥边说着边拿着手机下楼。
把手机递给她爸,两个叔叔,弟弟,堂弟们立马围了上来。
“爸,妈,叔,婶,
,老弟,弟媳
,小鸿,堂妹堂妹,小朋友们,过年好啊!”
“过年好。”
“你们年夜饭吃了没?”
“吃了,你呢?”
“我们也吃了,你们那边真热闹啊。”
杨昕玥笑了笑,这国
打招呼,问对方吃了吗,好像变成惯例了。
她听了两句,就转身回屋给大家拿礼物。
都是李慕颀选的,是他的一份心意。
家里大大小小都有,每个
都不漏下。
小朋友拿到礼物最开心。
三个小姑娘,悄悄躲旁边看自己和对方的礼物了。
“明年可得陪着昕玥一起回来过年了,一家
热热闹闹的。”
“好的,叔放心吧,明天我一定回去跟你们一起过年。你们那边比我们这边热闹,有年气,我今天看了昕玥发的视频,还有大家一起做过年小吃的视频,都恨不得我也在现场。太热闹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住杨昕玥家附近的邻居也陆陆续续放鞭炮和烟花了,声音太大,听不清视频的声音,大家这才挂了。
李慕颀挂了电话后,又在家族群里发红包。
引来一阵轰抢。
院子里
声鼎沸。你抢了多少,我抢了多少,哭嚎我怎么点背抢这么少……欢乐又好玩。
李慕颀发了之后,大家也
流在群里发红包。
引得三个小朋友连连向她们爸妈抱怨,也要手机。
杨昕玥妈妈没有微信,看着大家抢恨不得抻手进去也捞一个,被两个婶子笑话,说可以教她用微信。
过年发红包抢红包渐渐变成了家里的一项传统。
一家
欢欢乐乐的比什么都强,也不在乎发了多少金额。
除了这个,过年的传统节目当然是一家
在一起看央视的春节晚会。
虽然年年吐槽它不好看,但还是会一家
守在电视机前盯着屏幕看。
一边吃着各种东西,一边看一边吐槽,然后一边回微信,一边抢其他群里的红包……
家里的电视声开得老大。
不大就听不见节目都在说什么。
从吃完年夜饭开始,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没个停歇。
除夕除了祭祖做年糕吃年夜饭,杨昕玥家乡这边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夜里到祖屋去放鞭炮。
至于什么原因,她不知道。
她从小到大,都撑着不睡觉,年年守着夜,跟他爷和家里
到祖屋去放鞭炮。
放这个炮,是要计算时辰的。
怎么计算的,杨昕玥不知道。
有时候在夜里十一点多,有时候十二点多,有时候一两点钟,有一年是凌晨四五点。
杨昕玥觉得这个时辰可能是按着农历新的一年来临的时间来算的。
迎春接福,可能就是在等这个新的一年时辰到了,大家到祖屋放鞭炮,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
不像是新历,过了零点就算是新的一年。
从古传下来的,具体原因没几个
说得清。
以前大家都还依着时辰来。
老一辈相继离开之后,年轻
就不愿依着时辰来了,也没几个
看得懂黄历。
守夜守到央视春晚零点钟响,就集体去老村祖屋放鞭炮了,放完就回来睡觉。
通常央视晚会结束,鞭炮放完,也就守完夜了,回屋睡了。
以前在老村里,大家都会竖着耳朵听哪家放的炮仗时间长。
放的时间长,说明这一家今年一定是家里条件好,过得好有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