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宋第一匠户 > 第九十七章 鸣沙城的出路

第九十七章 鸣沙城的出路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高滔滔气道:“你还说!”

范悦娍无语的起身坐到书桌旁,一只手支在桌子上闭目养神。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此时一旁的慕容云浅问道:“什么东西?夫君快说说。”

林近不由莞尔一笑,“你们真要知道?”

高滔滔摇道:“不要......”

慕容云浅道:“要,夫君快说说。”

段小妹也道:“我也想知道。”

林近起身坐到了范悦娍的对面,铺好纸提笔画了一个卫生巾的图样。

范悦娍扫了一眼再结合林近刚才的话,就明白这是做什么用的了,她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这个登徒子怎么就这么可恶。

林近还不忘解释的道:“用布做这样一个袋子。”

慕容云浅取来绵布,给范悦娍。

“范姐姐,你来。”

范悦娍拒绝,但是耐不住慕容云浅软磨硬泡只得取来针线缝制。

慕容云浅又问道:“夫君还要什么?”

林近回道:“宣纸、软纸和木棉。”

慕容云浅有些羞怯的道:“会不会太费了?”

软纸是林近专门让造纸作坊做的一种卫生纸,以前他总用宣纸被大家批判太费,不得不改了一种成本更低的纸。

木棉就是后世的棉花,此时只有西北有种植,中原地带还没有,在此时也属于紧俏货,但是脱籽技术还不行,更没有纺织出棉线。

林近呵呵笑道:“咱家不差钱。”

很快慕容云浅便找来了软纸和木棉。

林近用剪刀将纸裁成图样上的形状大小,先是在宣纸上铺上棉花,然后在棉花上铺上两层软纸,再在软纸上铺上一层棉花,最后再铺上一张宣纸。

他弄好后推给范悦娍道:“顺妹,在四周缝上一圈线,中间缝两道线,装进绵袋里封就可以了。”

范悦娍无奈只得照办。

很快一个丝质的卫生巾就做好了。

林近一把抢过来自己看了看,范悦娍面色羞红的扭过去了。

慕容云浅问道:“夫君,这就成了?”

“要试试才知道。”

齐刷刷的看向高滔滔。

高滔滔无语,“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滔滔你拿去试试!”

“不要!”

慕容云浅拿起塞进高滔滔手里道:“便宜你了。”

高滔滔无奈,只得起身回房去了。

不多时,她便回来了。

慕容云浅围着她转了两圈,就差撩开裙子看了。

“感觉如何?”

慕容云浅这话一出便将高滔滔和范悦娍两个未经事的少羞臊的抬不起了。

高滔滔坐到火炉旁不说话了。

林近道:“西北产木棉,鸣沙城附近就有不少,木棉的用处是很大的,你们谁有兴趣?”

不说话。

林近又道:“云浅、小妹,你有没有兴趣?”

段小妹问道:“夫君想要用木棉做什么?我看本地都是用来做被子和棉衣。”

林近笑道:“将木棉弹成棉絮,棉絮可以织布、做被子、做棉衣,棉籽可以榨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段小妹狐疑道:“木棉弹成棉絮?”

林近摇了摇,他也说不清,更是没见过弹棉花,但是他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弹棉花的工具,就是一把大弓一个木锤子。

林近不会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棉花和棉籽分离是没多少技术含量的。

隔了一他在军营里请来了两名木匠,丢给他们一堆棉花和两张弓。

两名木匠一脸懵又不敢多问。

林近说道:“你们想办法将这堆棉花里的棉籽分离出来。”

“这......这怎么做得到,大还请放过我们吧!”

林近笑了笑道:“我没有为难你们,用弓弦就可以将棉花弹出来的,留下的就是棉籽,我需要的是你们制作出弹棉花的工具。”

“大可以说清楚一些吗?”

林近吩咐道:“你们将棉花铺在桌子上。”

急忙将棉花铺满了桌子。

林近拿起一把大弓给两,“你们将弓悬在棉花上。”

照做。

林近取来一根木,又让他们调整了弓与棉花的距离,随即便用木击打弓弦,连续不断的击打多次后,果然弹出了许多棉絮。

两名木匠此时才明白林近的意思,用弓弦将棉絮弹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大我们明白您的意思了。”

林近点了点道:“制作一个比弓更好用的工具出来,要多长时间?”

“五天,五天时间我们肯定能做出来。”

林近道:“好,这件事就给你们了。”

弹棉花的工具知道原理问题不大,接下来就是收购棉花了。

西北种木棉主要是为了取暖,冬天没棉花取暖这里的怕是都要被冻死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种点木棉,即便是牧民也不例外。

第二林近便吩咐侍卫在门摆下摊子收木棉。

“城主府里大量收木棉,谁家有多余的拿出来卖呀!”

“收购木棉一斤一百五十文!”

鸣沙城里有五六万百姓,每家拿出几斤来卖就能有上万斤。.

没多久鸣沙城城里的百姓们疯了似的抱着棉花往城主府跑。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造反呢!

木棉虽贵但是一斤一百五十文简直是天价了,要知道此时鸣沙城里一百五十文钱够一家几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很多都愿意卖,还生怕自己的卖不掉,卖上三五斤木棉的钱足够这个冬天全家的吃用了,傻子才不卖呢!

林近的无心之举却实实在在的收了一波民心,大宋的碑在这些西北眼中产生了急剧的变化。

后林近院子里多余的房间都被塞满了棉花,门还贴着几张大字,禁止烟火。

随后城主府的门外又贴出一张告示。

问道:“谁认字?说说上面写的什么?”

一个商打扮的说道:“还是收木棉,价格涨了十文,上面写着有多少要多少。”

一个老汉叹道:“哎呀!亏大了,俺家刚卖没了,今年就剩了几斤全都卖了,怎么就涨价了呢!”

“明年再卖呗!上面写着全年收购。”

老汉问道:“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真的。”

“明年多种点!”

眼珠子一转问道“老家你家留棉种了吗?”

“留了,俺家每年都留一些,不种木棉冬天不得冻死。”

“多不多?卖给我几斤吧!”

“几斤?”

“俺们留种都是按粒数的,哪里来的几斤棉籽给你!”

无奈的点离开了。

林近正在书房里和几个聊天。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