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一劝,然而瞧着在眉眼尚且稚幼的男孩子坐于书案后身形端正,似有撑起一切决心的模样,到底未曾多嘴,而是默默上前研墨。
他什么都不懂,嘴也笨,就这么静静陪着公子吧。
“我出去之后,可是有
进过书房?”吴然突然问。
他的手边是一只乌木匣子,匣内盛放着的是整个吴家有分量的东西——家主印。
近来他每
皆要打开来看上许久。
故而,他方才几乎一眼就看出了此印隐隐有被挪动过的痕迹……
虽细微,落在他眼中却醒目。
“回公子,约两刻钟前,二老爷和三老爷曾来过,小
正要同公子说呢。”小厮道。
“二叔三叔?”吴然眼神微动。
也是,除了二叔和三叔之外,其他
也断不可能进得了他的书房。
可这家主印……
“二老爷和三老爷是特来看公子的,见公子不在,将这几本册子留下,便都先后离去了。”
若不然,他也不能知道公子说去三老爷处是假话,继而便赶忙出去寻
了。
吴然循着小厮的视线看向书案上的几本册子。
二叔三叔近来皆在帮他细理族中诸事,十分用心。
“你方才说先后离去……二叔和三叔不是一同离开的?”
“二老爷先走的,三老爷又坐在堂中等了片刻,后有下
寻来,似是有事须去处理,三老爷这才离去。”小厮细致地作答了。
吴然看着那方大印,一时有些走神。
单凭此,并说明不了什么。
真要论起来,三叔亦是家中嫡子,且是他的长辈,更能撑起大局——
可这枚家主印,是三叔当众
到他手中的。
三叔虽少言且不苟言笑,不似二叔那般
洒脱随意,更得小辈亲近,可近来一应棘手之事,却也是三叔替他挡下了大半。
另一半便是靠的二叔,短短时
,二叔给予他诸多提醒,使他保持清醒敏锐,也教会了他许多道理与手段。
他知道族中上下不乏怀有异心者,但他最不该怀疑的似乎便是二叔和三叔……
“公子……是有什么不对吗?”见他神态,小厮轻声问:“若公子不喜有
踏足书房,自明
起小的便吩咐下去——”
想想也是,公子也要慢慢开始掌管大事了,书房自然而然便也要成了重地。
“嗯。”吴然点了
。
旋即,却又道:“但二叔三叔若要进,则不必相拦。”
小厮笑着应下来。
公子最亲近的果然还是二老爷和三老爷。
然而他却未曾留意到男孩子将那枚家主印于匣中微微转动了些许,停留在了一个方便辨认的位置上。
而后才将匣子合上。
下次,他应当就不会再“记错”了。
吴然垂下眼睛,看向那几本册子。
他那
才同二叔说过,二叔和三叔是最值得他信任的
。
可二哥曾说过,这世间的信任并非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更不该是盲目的。
而越是信任之
,一旦起了疑心,便是再如何细微,皆要去及时证实。无论结果如何,是被证实还是消除,至少会得一个明朗,而不必一直心存无端猜忌,伤
亦伤己。
他希望是消除。
他暂时沉下心来料理手边的族中之事。
遇到不懂的,边拿纸笔记下,以便明
请教长辈与族
。
在小厮退下换茶水的间隙,他适才取出了怀中的那本名册,一页页翻看着。
其上的名字有他熟悉的,亦有全然陌生的。
但每个名字之后都缀有其身份与所负责之事,使
一目了然。
……
一应丧事准备妥当之后,便到了出殡之
。
当
丧仪之上,有驻扎在宁阳城外的钦差遣使者送来了吊唁书信,惹得族中
等愤慨不已。
“家主便是为他们所害,他们竟还敢登门惺惺作态!”
“杀
凶手于此时前来吊唁……试问居心何在!”
“家主在天有灵,我等于此起誓,必报此不共戴天之仇!”
一时间,附和声震耳。
站在吴然身侧的男
微微垂下了眼睛,掩去了其内冷戾之色。
竟皆是一群不识时务的老东西……
既如此,便也没什么好商议的了。
这主意,到底还是少不得要由他来拿。
……
定南王府这场浩大的丧仪毕后,宁阳城中便下了起雨。
这场雨绵延数
未止,仿佛叫宁阳城提早察觉到了冬
的冷意。
吴然坐在书房中拆看着一封密信,捏着信纸边缘的指腹因过于用力而微微泛白。
关于那份疑心,他等来的似乎不是消除——
而是被证实。
他将那信纸焚尽后,便离开了书房。
每
这个时辰,他都要去同族
议事。
纵然心底翻江倒海,越不可露出异样。
议事厅内,分歧声非但不曾因为丧仪结束而有减弱之势,反倒越来越混杂。
或是真真正正接受了家主已死的事实,如今这些声音里藏着的各色私心,便也愈发复杂了。
吴然看着那一张张脸庞,听着耳边的诸多论调,心中渐渐生出一个念
——或者,这才是祖父的用意所在吗?
现如今,周围似铺上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所有
都已笼罩其中,真真假假,各路意图,待到大网收起筛落之
,或都将无所遁形。
成大事前,务先真真正正扫清内里,坚固己防,以绝内患,方能从容对外……
他似乎又学会并亲历了一课,在他九岁生辰这一
。
于这一片混
局面中,并没有几个
还记着他的生辰,便是从未落下过他的生辰礼的二叔似都忘了。
二叔近来很忙,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